商业案例|71岁“老干妈”再度露面: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扰和灾难,以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的有机农业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也回归了人类的本源状态——有机农耕是人类与自然最亲密最和谐的农业生产模式。
认为有机农业会减产,这是由于不了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规律而引发的忧患。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进行有机生产以后,完全不使用化肥、化学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激素、地膜、转基因等可能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投入品,不仅产量不降低,并且由于将原有的废弃物(秸秆、动物粪便、人粪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有机垃圾等)进行了废物利用,实现了完整的有机生态产业循环,一定区域内生产的食品总量还会大于化学农业的生产总量。这已经被大田种植、设施农业和有机村的多年实践所证实。
01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要素
1.地理气候条件
影响作物产量的首要条件是地理气候条件。大自然造就了东南西北、山川河流、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安排生产就成了保证产量品质的首要因素。
对于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引进异地品种一定要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单纯追求短期效益或哗众取宠式地盲目引进异地品种无益于长期增产和提高品质,还可能带来自然界的其他负面影响。
2.品种——种子的影响
在人类农耕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新的农作物品种的驯化和培育,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提高产量的育种方法主要是远缘杂交。目前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小麦、杂交大豆等优良品种都大大提高了产量。
染色体加倍是培育新品种的另一个途径,超出了杂交技术所带来的增产效果,但目前还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袁隆平就曾提出,水稻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只有进行染色体加倍,培育出多倍体水稻新品种。
所幸的是,我国已经有部分科学家成功进行了植物染色体加倍诱变的探索,并且成效显著。这为未来的农作物增产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
3.土壤健康
土壤健康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健康取决于土壤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土壤营养和土壤微生物平衡两项指标。土壤健康是作物产量的基本保证,肥沃的土壤产量高、产品品质好。
成分化学的方法进入农业领域以后,少数几种养分(氮、磷、钾等)影响了人的大脑几十年,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专家固守在这里,认为离开化肥农作物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多数农民也对化肥形成了依赖。
其实,作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养分远远不止这少数的几种,提高作物品质的养分就更丰富了。
对于以前未使用过化肥的土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益菌密度,实现良性的土壤微生物平衡,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对于长期使用化肥,土壤营养结构已经被严重破坏的土地,放弃使用化肥的前两年产量可能会小幅波动(现在的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克服了这一难题),三年以后产量会逐步稳定甚至增产,产品品质则大幅度提高。目前,实践证明长期采用有机生产方式不仅不会降低产量,反而会适当增产。
改善土壤肥力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科学的倒茬轮作,可以使土壤营养均衡,使土壤进入长期良性循环。因此不依赖化肥依然可以保证作物产量。
4.病虫害
病虫害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虫子吃了一半,是一件令人不可接受的事情;或者作物因病死亡也会严重影响产量。
把虫子叫做“害虫”,不是虫子错了,而是人错了。“世间万物、众生平等”,给各种生物合理的生存空间,在一定区域内保护生物链平衡,把“病虫害”控制在较低水平达成平衡,是有机生产中保障产量的重要方法。
因地制宜是保护生物链平衡的第一要素;选择在当地抗性强、病虫害少的物种是第二个要素;科学的倒茬轮作、间作,是第三个要素。几个要素叠加,共同作用,病虫害就会平衡在很低的水平。
轮作、间作是老祖宗留下的种植智慧。通常人们理解的间作是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谷子地里套种中药材(比如黄芩、柴胡等);其实一定区域内玉米种300亩、高粱种200亩、谷子种300亩、大豆种200亩、药材种500亩、苹果种300亩、桃子种200亩、葡萄种200亩、白菜种100亩……这样的方式也是间作,也是保护生物链平衡、减少病虫害危害的有效方式。单一物种的大面积连片种植,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也是病虫害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可以制成植物源有机农药,在发生病虫害时,是可以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不用化学农药,也可以减低病虫害的危害,不至于大面积影响产量,造成太大损失。
5.耕种面积
前面列举的要素是保证作物单产的要素,其实产量是单产与种植面积的乘积。
目前,贫困落后地区有大量的无污染的“净土”。然而这些地区却因为人口减少而出现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现象。以山西省为例,不少山区丘陵地区由于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导致人口持续减少,政府也采取移民搬迁政策,据统计,撂荒的土地已达近一千万亩。
这些土地是发展有机农业最好的资源。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农民的收入可以显著提高。现在,在山西的部分山村里,一户农民(夫妻两个劳动力)每年可以耕种旱坡地七八十亩,年纯收入超过六万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可以吸引部分外出务工者回流,这样撂荒的土地减少了,农产品产量就提高了。若能充分利用撂荒地发展有机农业,山西每年可以增加粮食产量20亿公斤。
同时,撂荒的土地更容易水土流失,科学耕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的种植面积每亩每年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吨左右。
02
有机农业技术体系
衡荣有机农业的技术体系首先是传承。十几年来,我们调研过五百多个县,每到一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拜访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农民和已经退休了的基层农技干部,他们的脑袋里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并且不少人的手艺还在。今天我们做有机农业,还来得及保护和传承。把各地农民的传统经验方法进行充分集成,就是很有价值的方法。比如:防治鼹鼠,可以用种植芝麻的方法,一块地里种一年芝麻,三年内不遭鼹鼠害;也可以在地边、陇上种少量芝麻,鼹鼠也就不来了。再比如:用西红柿叶子打成浆,稀释后加蒜汁可以防治蚜虫也是农民的传统方法。
在传承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方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无害的技术,比如:微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新的耕作方法等,形成完整的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就可以实现有机农业不减产。这一点,我们已经远远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
实践案例
从2005年开始,衡荣农业开始有机生产方式的试验和实践,2008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作物实现了不减产(相对于化学农业)。
糯玉米
2008年,在平朔煤矿的复垦土地上,土地海拔1460—1500米,降雨量395毫米(旱地,无灌溉条件),完全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糯玉米商品(16厘米以上)达到了3000穗/亩,创下了同纬度、同降雨量、同海拔地区糯玉米种植的生产记录。
蒲公英
2008年,在衡荣农业山西太谷的试验园区,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20毫米(有灌溉条件),完全按照有机方式生产,四倍体蒲公英收获四茬,第一茬鲜蒲公英平均亩产量810公斤,第二茬鲜蒲公英平均亩产量950公斤,第三茬鲜蒲公英平均亩产量1090公斤,第四茬鲜蒲公英平均亩产量960公斤,全年平均鲜蒲公英亩产量3810公斤。创造了蒲公英大面积种植的产量记录。之后的年份,蒲公英产量稳定。
苦荞
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的故乡),海拔1500—1670米,当年降雨量370毫米(旱地,无灌溉条件),苦荞亩产量最高地块为445斤,平均亩产量356斤,不仅比化学农业种植苦荞的产量高,还创了产量记录。之后的每年,苦荞产量基本稳定在300斤/亩以上,同等条件下化学农业的苦荞产量也在300斤/亩左右。
黑豆(羊眼睛豆)
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海拔1500—1670米,当年降雨量370毫米(旱地,无灌溉条件),黑豆(羊眼睛豆)亩产量最高地块为550斤,平均亩产量389斤,这个产量超过了化学农业,同等条件下化学农业的黑豆(羊眼睛豆)产量在300斤/亩左右。之后的每年,黑豆(羊眼睛豆)产量基本稳定在300斤/亩以上。
高粱
2012年,在衡荣农业山西太谷的试验园区,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35毫米(有灌溉条件),完全按照有机方式生产,高粱亩产量达到930斤,同等区域农民化学农业种植亩产量在900—990斤。往后的年份,高粱产量基本稳定。
白菜等秋菜
2012年,在衡荣农业山西太谷的试验园区,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35毫米(有灌溉条件),完全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白菜(秋季)亩产量达到7800斤,与附件农民化学农业种植的白菜基本持平。同年秋天,白萝卜亩产量达到7500斤,单个重量最大的14斤;胡萝卜亩产量达到5800斤;蔓菁亩产量5600斤;这些都不必附近农民化学农业的产量低。
谷子
衡荣农业从2005年开始小米就是优势产品,不仅无农残,而且口感好,产量还不低。无论是山西原平基地、五台基地、还是太谷基地,完全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晋谷21号亩产量多年稳定在450--660斤之间,与当地化学农业谷子产量不相上下。
根茎类中药材
衡荣农业从2005年开始逐步探索出了根茎类药用植物全机械化有机种植技术体系,甘草、黄芪、黄芩、柴胡、等药材不仅保证了药材安全和产量,全机械化种植技术还降低了劳务成本。另外由于全产业链的循环利用,这些根茎类药材的地上茎叶全部被作为养殖业功能饲料的原料,使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衡荣农业在十几年的探索历程中,实现了大部分作物(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产量不降低,随着有机种植时间的延长,产量越来越稳定,并且稳中有升。
03
结论
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原本农业基础较差地区的种植面积,粮食单产也不会降低。在原本单产较高,化肥农药污染严重的地区,只要循序渐进,分布进行有机转换,也基本可以实现普通农产品向有机农产品的逐步过度,不至于造成粮食减产,从而危害粮食安全。
所以,发展有机农业既可以保证农产品安全,也可以保护环境,还能保证粮食总产量,并且可以养活中国人。( 乡土慢生活)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深度研究!我国农业科技迎来大爆发..
【农业模式】“云认养”兴起,消费者热衷当线上..
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资金配套及案例:国家级1-3亿..
请别再吹了,中国农业只剩下鸡毛了!..
未来已来!预制菜企业如何数字化(附5个策略)..
【世界农业案例】德国探索发展农业光伏..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