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汉中市南郑区灯盏窝家庭农场

农场2024-05-09

[ 导读 ] 汉中市南郑区灯盏窝家庭农场是如何做的?

摘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走出去学习了新的农业知识,从一个普通的妇女,成长为一个自信的高级职业农民!创办了家庭农场,现在我的家庭农场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带领了周边群众和妇女共同致了富!”李燕霞自豪地向来灯盏窝家庭农场考察的领导汇报。

2009年,农场主李燕霞响应国家政策,瞅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说服丈夫,以9万元价格,承包了汉山村200亩灌木地,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办起了农家乐。2014年成立南郑区汉山村灯盏窝家庭农场,先后承包山林地1千多亩。2019年农场成功举办了“汉山首届庖汤宴饮食文化节”,千人规模的疱汤宴活动不但用美味佳肴征服了消费者的味蕾,农场的产品更受到了消费者热烈追捧,名声鹊起,灯盏窝家庭农场的生态绿色优质农产品订单从20元1斤弥猴桃,到5000元一头的百斤小香猪供应求。现在灯盏窝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为集种养殖生产加工为一体,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企业!

汗洒青山结硕果 一花带动百花香

案例介绍:

灯盏窝家庭农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汉山村,成立于2014年5月。按照“建基地、强品牌、拓市场、促增收”的思路,已发展为集水果种植、畜禽养殖、休闲娱乐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家庭农场,现建有包含餐饮住宿、采摘体验的休闲观光区100亩,仿生态猕猴桃园560亩,甜桃260亩,樱桃20亩;发展生态养殖南江黄羊260只、藏香猪120头;建有腊肉烘干、蔬菜腌制等加工区一处,年加工腊肉30吨。建成餐饮、住宿区1200平方米,日均接待能力达260人次。2019年家庭农场总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举办“汉山首届庖汤宴饮食文化节”

01、坚持适度规模,稳步发展不断壮大图片

汉山村盘桓的山道、不短的距离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李燕霞发现游人上山赏玩的过程中通常会至少碰上一次饭点,很多游客不仅喜欢体验自然采摘,还会在品尝了农家饭菜后把自己采摘的绿色产品带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们,于是便紧抓契机,在开办农家乐接待游客的同时,以当地山野菜和农副特产品为主导发展特色种植,开发旅游产品,变单一的“农家经营”为集旅游餐饮、休闲观光、生态采摘为一体的多元经营,走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随即承包了500多亩林地,精选优良品种,打造仿生态猕猴桃、甜桃,樱桃采摘园,并长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从果树栽培到田间管理,再到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改良应用都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采摘园以仿生态的培育模式栽种果树,全程使用有机配方,农家肥,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经过多年努力,当初的“农家乐”变为了现在的“家庭农场”,无论经营规模、还是经营效益都有了质的飞越和提升。实践证明,农场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规模,稳步发展才能不断壮大。

02、注重科学种养,保证产品质量优势图片

农场发展中,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结合汉山水量丰富的自然优势,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提高了果园的管理水平,通过物理防治、绿色生态种养,保证了产品品质。2019年首批猕猴桃一上市就因口感好、味道佳、品相优迅速打开了市场,卖到20元/斤的好价格,当年实现果品销售收入6万多元。为保证“农家乐”腊肉供给品质,李燕霞决定自己养猪、自己腌制。尝试购买了40头黑毛猪在山上散养,因散养猪肉质瓷实、口感香醇,很快便获得食客们好评,第一年便获得成功。针对客人想要喝到纯粮食酿酒的需求,李燕霞动员丈夫学习粮食酒古法酿造方法,用纯包谷酿酒,酒糟用来喂猪,猪粪发酵后作为有机肥填埋到果园里,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养猪规模也逐渐扩展到了的100多头。现如今,灯盏窝的果、肉、酒因纯天然、品质好,远近闻名,客人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灯盏窝家庭农场仿生态猕猴桃园

03、善于借势发力,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图片

灯盏窝家庭农场所在汉山村鸟语花香,自然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玩,农场主把顾客一些好想法和好建议,都默默记下来,在经营中慢慢付诸实施。先后按照游客建议,在园中建起了步行小道,使顾客漫步园中春赏花、夏乘凉、秋采摘,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吃、住、游、玩为一体的快乐农场生活,经营内容逐步丰富到旅游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服务项目。2011年,农场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楼顶搭建观景台,站在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汉中市区,让来这里领略美景的游客们赞不绝口。农场还经常研究推出一些新的菜品,选用当地天然食材,很受游客欢迎,经营效益年年攀升。喂养的黑毛猪除订购外,全部按照当地的传统熏制工艺做成腊肉,在自己的农家乐做成菜品进行销售。

04、积极创建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实力图片

农场主李燕霞看到政府大力推进汉山旅游综合开发的前景,抢抓产业政策支持和休闲旅游的机遇,抢注了“大汉山”商标,为自己农场的产品设计了包装,将农场生产的猕猴桃、甜桃、腊肉、土蜂蜜、竹笋、包谷酒等产品,都用上自己的商标。围绕品牌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始终用高质量、高标准来保障市场竞争力,力求把农场建的更美、让产品销的更远、让品牌叫得更响。逐渐积累起品牌效应,随之带来的就是高回报的经济效益,2019年“汉山首届庖汤宴饮食文化节”在农场举办,千余名游客相约来这里品庖汤、赏歌舞、体验吃年猪的乐趣。家庭农场延伸产业链条、先行注册商标、打造名优品牌、提升综合效益成为全区家庭农场和农家乐发展的典型榜样。

05、勇担社会责任,实现“一花带动百花香”图片

农场主李燕霞作为党员,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没有忘记穷乡亲,以实际行动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当起带头人、主动扛下扶贫责任,以“一带二帮三保底四提升”的产业脱贫模式开展带贫益贫。一是给15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鹅苗、仔猪,让贫困户发展养殖,生产的猪肉、土鸡、竹笋等农产品,全部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供农家乐使用;二是长期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玉米,制作包谷酒,作为农家乐的特色产品销售;三是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40户贫困户主要劳动力在农场务工,从事农场果树栽种、施肥、除草等日常管护,临时务工每天支付报酬不低于100元,长年雇工月工资达3000元;四是解决周边3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吸纳她们从事农场餐饮、住宿服务,采摘引导等;五是组织农场“乡土专家”、技术能手为周边贫困户开展脱贫致富义务讲座,免费进行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进行种养技能提升。2019年全年,农场支付用工总费用共计50多万元,促使5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灯盏窝家庭农场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汉中市休闲农业示范点”,2019年被汉中市妇联授予“巾帼脱贫”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举办农业技能培训会

06、几点启示图片

灯盏窝家庭农场立足汉山自然禀赋,顺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了集种养一体、观光旅游的特色融合发展模式,在实现农场自身持续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农场的发展历程有三方面启示:一是以休闲农业为主线,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农场依托汉山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农家乐为平台,集绿色种、养、旅为一体,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把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极大的提高了农业产值。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农场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以生产原生态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从田间地头的种养加工,到食材烹制端上餐桌,紧扣客户需求,严格保证质量,让游客放心体验,实现了从口碑好到品牌优的跨越。三是以辐射带动为理念,坚持走共同发展之路。农场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农场务工,免费发放种苗,开展成品回购,溢价收购贫困户其他产品,帮助所联系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义务为周边群众开展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来源:《陕西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叁》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