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2025-10-31
[ 导读 ] “十五五”食品园区规划指南。

导语:产业园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食品产业园区更是肩负着保障食品安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乡融合等历史使命。
01 食品产业园的分类
食品产业园是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根据功能定位,可将食品产业园分为农业产业园、食品加工园、仓储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四大类。
食品产业园往往与各地的农业资源禀赋、工业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等因素紧密相关,因而农业大省、经济发达地区也成为食品产业园的重镇。
根据食业园区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484个食品行业的产业园区,不均衡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根据制图发现,食品产业园的地理分布与食品工业营收规模分布和农业产业强镇分布高度相似,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以山东、广东、河南、四川等地食品产业园数量较多,均在 30个以上。
山东、河南均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产业园类型多为食品加工型;广东作为水产大省,水产品加工的产业园较多,预制菜产业园也是近两年发展的重点之一;四川酒饮产业园较多,酒饮行业的发展,也为四川带来了高额的行业利润,除此之外,以川渝特色美食为主导产业的园区/集群也有突出优势。
产业类型方面,传统食品加工园仍占主导,但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园以年均30%增速“狂飙”,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4200亿元,成为地方“农业工业化”的核心抓手。
据统计,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园数量较多的省份也是山东和广东。饮品、调味品、乳品和酒品根据自身行业的资源需求特点,整体布局较少但是区域性很强,园区集中度高。

02 七大发展模式
根据《2025中国食品产业园区/集群样板报告》,中国食品产业园区总体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带动、资源驱动、特色美食产业化、推餐向食、推农向食、特色食品、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七种发展模式。
01、龙头企业带动
龙头企业凭借深厚积淀的品牌影响力,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市场关注。多重优势结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效应。比如,中粮、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往往拥有稳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营+招商”等模式,邀请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食品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
02、资源驱动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或特色原材料,或者由于历史的积累而演变出的成熟的贸易流通市场,依托这些优势,构建起完整的全产业链。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食品产业园区,既能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品质,又能借助地域特色提升产品的市场辨识度。比如,在水果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以水果为原料的果汁、果脯等加工产业园区。
03、特色美食产业化
特色美食产业化模式,就是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美食,将其从家庭厨房或小餐馆的手艺,转变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食品产业。同时,运用现代品牌塑造手段,赋予美食独特的品牌形象,再借助多元化的市场推广渠道,将这些传统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美食的附加值。比如,柳州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螺蛳粉产业,紧抓电商渠道拓展产业出口,实现了螺蛳粉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柳州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04、推餐向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便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餐向食模式应运而生,它巧妙地将餐饮行业的特色菜品、独特工艺延伸至食品工业领域。餐饮企业凭借自身对消费者口味的精准把握和独特的烹饪技艺,开发出方便食品、预制菜等产品,为餐饮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增长点。比如,重庆市合川区火锅食材产业集群围绕川渝特色火锅饮食文化,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产业协同,深度挖掘火锅食材在日常饮食中的多元应用,在 2024 年脱颖而出,荣获“2024 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05、推农向食
推农向食模式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向食品深加工的转变。在食品产业园区中,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将农产品进行精细化加工,生产出各类高附加值的食品。这种模式通过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渠道,保障了食品产业的原料需求,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例如,将小麦加工成面粉后,进一步制作成面包、糕点等食品;把水果加工成果汁、果酱等。
06、特色食品
当下,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聚焦细分赛道,聚焦特定类型的特色食品、争夺品类冠军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聚焦细分赛道,更精准地聚集企业、商业、资本等产业资源,打造专业化园区,专注于某一类特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如休闲食品园区,汇聚各类薯片、坚果、肉干等休闲食品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口味和包装,满足消费者休闲时刻的零食需求;健康食品园区则围绕低糖、低脂、高纤维等健康理念,开发各类营养食品。
07、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模式强调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食品产业园区内,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整合在一起。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原料供应商能及时了解生产企业的需求,生产企业也能掌握市场销售的动态。在生产环节,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在销售方面,整合销售渠道。这种模式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壁垒,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比如,鹿邑澄明食品产业园围绕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三大板块,成功打造了“三二一产联动”和“产业循环+资源循环+资本循环”的双联动生态发展“澄明模式”。
来源:食业园区研究院《2025中国食品产业园区/集群样板报告》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