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营收490亿元,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强劲
休闲农业
   兰溪
2019-09-06 15:14:28
[ 导读 ] 休闲农业发展强劲。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或农业区为基础发展出休闲功能的一种农村服务业,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兴起阶段、以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为主要形式的初期发展阶段,已步入功能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的规范经营阶段。

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能够带动农业的周边产业联合发展,它还是一种可持续农业产业,顺应了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带来更多的环境利益和经济收益。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以现代种植养殖和观光型的农业生产取代了简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打破了产业的界限,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

2、增加就业岗位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从而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以及中老年龄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3、整合资源,促进城乡协调

休闲农业能对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注重了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使城市居民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游客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影响当地农民,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缩小了学习和接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距离,既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一代新型农民健康成长。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1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490亿元,从业人员73.6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58.3万人。

据介绍,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7047家,比2016年增加4281家,年均增长15.6%;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元,年均增长13%;接待游客1.96亿人次,年均增长21.4%。

由此可见,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带给一个地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是就现在我国的休闲农业现状来看,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休闲产业欠缺科学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目前,各级政府制定的休闲农业和产业规划,缺乏稳定的财政支持,规划往往只停留在规划层面,而真正实施休闲产业发展的仍然是企业、农户的自发经营。而这些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是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村资源,绝大多数属于资源开发型的休闲产业,项目雷同,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布局不尽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缺乏特色与创新。

2、产业水平层次低、规模发展能力十分低下

目前,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多为“单打独斗”式的小规模经营,休闲农业主要以“点”存在方式为主,缺乏统一管理、引导和支持,规划滞后,缺乏休闲农业区区域性概念和整体性整合,现有经营档次低、品牌单一。类似台湾休闲农业区的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规模化休闲农业区并不多见,多数休闲农业场所设施简陋、内容单调、生态保护、文化内涵不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缺少培训、素质不高

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地政府绝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方面也无明确政策规范,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十分薄弱,更难以顾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培训。现有从业人员,除农家自主经营外,大多是原来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既无农业经营经验,也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整体上来看素质仍然偏低。

休闲农业能够带给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好休闲农业的正面作用。

来源:《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