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2025-04-22
[ 导读 ] 乡村振兴管理师云婷提供5个可复制的低成本运营策略,并附上真实案例,帮你找到乡村创业的最优解。
乡村项目已成为农业农村做强做大的新动能。
尽管,乡村振兴政策利好,但真正落地时,很多乡村创业者面临“没钱、没人、没资源”的困境。如何用轻资产模式破局?
乡村振兴管理师云婷提供5个可复制的低成本运营策略,并附上真实案例,帮你找到乡村创业的最优解。
一、政策红利:国家在大力扶持乡村项目
很多人想做乡村项目,但担心资金和资源不足。其实,国家早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只是很多人不会用。
1. 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支持
早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进一步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5年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
以上政策这意味着:
1)农业补贴倾斜,出台各项农业补贴倾斜扶持农业发展。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种粮直补等。
2)创业扶持,出台的各项政策扶持返乡创业和农业创业,比如返乡创业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
3)土地政策,农业做强做大的关键就是土地政策,比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盘活。
国家积极出台各项农业政策及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助力乡村项目发展与创新创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多场景落地。
2. 基础设施倾斜:物流、网络、交通改善
农业农村强不强,基础设施来帮忙。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项目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现,过去乡村项目难做,很大原因是“路不通、网不好、货难卖”。但现在,国家出台各项政策补强农村电商、数字乡村、物流交通等。比如在农村电商方面,国家推动“快递进村”,物流成本下降;在数字乡村方面,加快5G覆盖、直播带货基础设施完善,在物流交通方面,推动村村通公路,冷链物流逐步普及。
除了以上政策之外,还积极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直播人才、经营人才的吸纳、培育,为乡村项目发展积蓄了一大批人才。
二、乡村项目有哪些?找准赛道是关键
乡村项目不是只有种地,核心是“农业+文旅+商业”融合。以下是几个主流方向:
1)农业类
比如生态农场、特色养殖、有机种植,从传统农业中升级或突破出来的农业创新种养项目。
2)文旅类
比如,民宿、研学基地、乡村游等三产融合类项目,利用休闲经济与农业相结合裂变出农业新经济。
3)手工艺类
比如非遗工坊、乡村文创、电商直播等项目,利用技能、技艺与新商业、新媒体相结合,生成农村新农商项目。
4)康养类
比如田园养老、自然疗愈基地,结合新业态和新经济裂变出新业态、新经济。
5)社区服务类
比如,共享农庄、乡村便利店,农村项目与新经济、新商业、新服务等相结合生成新的服务经济。
6)农业科技类
比如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数字农服类项目,这些项目与农业科技、AI相结合,诞生出农业科技新项目。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随着新媒体、新经济、新科技的诞生,乡村项目呈现出新的业态、新的应用,并逐渐地成为农业农村创业项目的主导方向。
三、困局:乡村项目为什么容易失败?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很多乡村项目死在三大问题上:
1. 资金短缺:启动容易,持续难
众所周知,农业周期长,回本慢,很多项目撑不到盈利就资金链断裂。另外,由于农业农业资源的非标性,银行贷款难,民间借贷成本高。
2. 人才匮乏:年轻人不愿留下
乡村振兴管理师桃子认为,农村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人才,人才是乡村项目做强做的基础。尤其是,乡村运营、营销技术人才。然而,很多项目靠“情怀”硬撑,但无法市场化,导致人才极不稳定。
3. 市场对接难:好东西卖不出价
农业行业观察调研发现,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品牌溢价。这已经成为农产品发展的顽症。
农产品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溢价已经成为新农人的重要认为。当前解决方法有2条路径:1)打造品牌;2)精深加工,依靠这2条方法实现农产品价格提升和产业链的升级。
其实,面对困境时,乡村项目的商业模式、渠道创业、产品创新才是破解其困境的重要路径,这也是乡村振兴创业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四、破局:5个低成本运营模式,小投入也能活
1. 招募合伙人:资源互补,降低风险
模式:不自己单干,而是找“土地、资金、技能”互补的合伙人。
1)村民合作:用土地或劳动力入股,减少初期投入。
2)城市投资者:吸引城市资金,提供分红或产品回报。
案例:云南某民宿项目,村民出老宅,城市投资人出装修资金,运营团队负责管理,三方分成。乡村振兴创业者借助合伙人的钱快速发展项目,从而使得乡村项目成功性提高。
2. 用土地融资:盘活闲置资源
模式:乡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关键是如何变现。
1)土地流转:租给农业企业,赚取稳定租金。
2)土地入股:与企业合作,按收益分成。
该模式有3个核心点:1)注意土地权责关系;2)激活土地资源;3)以入股的方式实现土地变现,吸引更多的有钱的人和有资源的人投身到乡村项目建设中。
3. 众筹模式:轻资产启动
模式:用“预售+社群”方式降低资金压力。
1)农产品众筹(如CSA社区支持农业):城市消费者预付定金,农场按需生产。
2)文旅众筹:会员制民宿,提前售卖住宿权益。
案例:成都某农场通过微信社群招募100个家庭会员,每人预付2000元,锁定全年蔬菜供应,轻松回款20万。如何玩转“预售+社群”呢?核心就是围绕城市家庭开展营销服务,同时把整体项目进行分解、分包,使得更多的家庭用户以很少的投入进入到项目中来,实现风险可控、模式可复制。
4. 商业模式创新:低投入高回报
模式:传统农业赚辛苦钱,但“农业+体验+品牌”能溢价。
1)会员制农场(私人定制菜园)
2)体验经济(采摘、农耕研学、DIY工坊)
案例:上海周边某果园推出“果树认养”模式,一棵树年费888元,客户可随时采摘,果园年增收50万+。以商业模式创新,把乡村项目裂变成新农业项目,不靠产品赚钱,依靠其他盈利点。
5. 家庭定制:小而美,精准服务
模式:不做大众市场,专注高端小众需求。
1)家庭菜园托管:城市家庭租地,农民代种。
2)私人定制农产品(如有机米、土猪肉直供高端客户)。
案例:杭州某农场推出“年度有机蔬菜箱”,针对中产家庭,年费1万元,200个客户即可实现200万营收。
家庭定制核心就是做小众市场,做高端市场,以高层次的消费群体为核心,打造成可以溢价、可复制、可品牌化的高端消费项目,从而带动乡村项目的整体升级。
农业行业观察认为,乡村项目想要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子,有3个方向:1)原点升级,把非标产品变成可标产品或者把产品变成项目;2)人群用户升级,不再是菜市场而是面对中高端消费群体进行用户群体的升级,尤其全国亿万中产城市家庭消费群体;3)商业模式升级,放弃传统靠卖产品的方式变成卖服务、卖模式等新方式,真正实现乡村项目商业模式创新。(文/墨千玺)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