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中郝峪村成功模式(山东淄博)
休闲农业
  
2020-08-07 07:06:43
[ 导读 ] “中郝峪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从穷乡僻壤到全民入股全村致富,十几年来山东中郝峪村经历着怎样的巨大转变?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中郝峪村又是如何依托乡村旅游打造新业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中郝峪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中郝峪幽幽谷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坐落于鲁山主峰之东侧,十里桃花溪之尽头;森林覆盖率96%以上,村内溪流淙淙,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夏季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以下,景色宜人,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2018年2月8日上午,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中郝峪·幽幽谷2017年度分红大会在中郝峪村文化大院召开。300多名村民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领取2017年度第四次分红福利。

2013年中郝峪村成功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中郝峪村利用全村山林、土地、房屋、责任田、承包权等进行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完善了一二三产业机构框架,对全村所有经营性项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形成了人人有责任,处处有义务,全民齐抓共管的新型农村发展管理体系,老百姓也是员工,也是老板,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十年间从一个穷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7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17.4万人次,政府调研团队416个,截止2017年度,农家乐经营业户103户,床位422张,可同时容纳650人住宿,1600人就餐,以美食课堂、前沿真人cs俱乐部、拓展基地、明天邮局、趣味运动场、农场牧场及即将开门迎客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幽谷仙境、亲子低空拓展长廊等20余个游玩体验项目,2017年全村综合收入突破28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3.8万元。

2017年度先后获得了“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最美绿色乡村”、“山东省乡村旅游创业之星”、“淄博市五星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等荣誉。

为什么中郝峪村发展势头这么强劲,具体说来主要有这几点做法:

保留山村风貌,发展特色,不大拆大建

中郝峪村在农村建设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重在提升村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搞大拆大建,留住更多乡愁。在他们的意识里房子不只是用来接待,也是他们自己住的地方。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做引领。

《中郝峪村发展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市场分析,消费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完善,村庄的建设有顶层设计做指引

规划对村庄布局、土地利用、住宅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务管理等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划分生产功能区、生活功能区、生态涵养功能区,以村庄改造、合作社建设、生态修复、村规民约建设为工作着力点,集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整治村容村貌,按照标准来执行。

明确村容环境布局、设计与建设标准要求,全村统一组织实施街道治理、农厕改造、庭院改造、房屋立面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村内路面进行硬化,实现道路硬化户户通,在重要路段安装防护栏,村庄主次干道全部设立特色标识牌、安装路灯,建成停车场5000余平方米。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进村路、村内街道、河道两侧、农宅之间、村内边边角角全部实现绿化,村庄绿地率达到80%以上。高标准开展环境保洁,街巷日日清扫,垃圾日产日清

三是打造旅游景观,形成乡村特色。

村庄内一直把运营作为重点,高山密林、河流库塘、农房小院、故事传说、手工艺品、农家饭菜等因素作为经营村庄的卖点,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旧宅、石墙等村庄原始风貌。对村内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小桥流水、层层拦蓄、一坝一景的景观。打造回归原始体验、乡村趣味互动、手工制作民俗体验、观景摄影情调、养生康养休闲五个板块。

四是完善村规民约,塑造文明乡风。

制定《中郝峪村村规民约》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家禽、家畜圈养等列入村规民约,并将“使用文明用语”“严禁酒后闹事”“严禁在街上大吵大闹”等条目列入村规民约,村民人手一份,将村规民约制度化,村里人自觉遵守。这些年里,村里没有一例扰乱社会治安案件,没有一例刑事犯罪案件。

转变发展方式,配合市场,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中郝峪村过去主导产业是桃和板栗,十年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而这些年里,村里在不断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村庄走集体经济发展新渠道,也使村民在不断增收。

一是生态康养基地。

中郝峪森林覆盖率96%,夏季昼夜平均气温不高于26摄氏度。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突出养老养生主题,建设各类康养住宅32户,配套康体休闲、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发展医疗服务、修养康复、农耕体验等服务,逐步形成居住—养老—休闲—康复—医疗等功能完善的新产业目前,外来定居新村民68户,全村年接待康养人口3万人次,中郝峪村被表彰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二是特色乡村民宿。

村集体把村内60户180多间闲置房屋有偿收回,重新进行景观化单体设计,外观更加凸显山村风貌,统一改造翻新,实施院落整治,建成乡村民宿。并且对全村妇女进行家政服务培训,每户院落配有一名管家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定《中郝峪幽幽谷民宿管理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民宿标准化服务

三是高标准农家乐。

全村规范建设农家乐103户,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家被评为山东省5星级或4星级农家乐。统一农家乐管理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在所有吃、住场所配备一次性卫生用品,并且达到了省旅游局制定的农家乐卫生安全标准。并且要求接待户有自己的“绝活”,村民全员进行旅游接待业务培训,整个村庄成为旅游接待“正规军”

发展乡村旅游,做强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阶段中郝峪村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产业,农旅融合,旅商融合,不断探索山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方法,2017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800余万元。获评为全国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成立幽幽谷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对全村旅游项目建设和市场运作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山地自行车赛道、真人CS野战、溪水漂流、休闲垂钓、户外攀岩、密林探险等旅游项目。公司对旅游市场实行“三统一”管理,统一游客接待及安排分配,统一接待价格和服务标准,统一收费项目、收费价格和利润结算,公司流水账目定期公开、及时结算到户,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鼓励游客主动“挑刺”对游客对住宿条件及设施不满意、对工作人员服务不满意以及对娱乐项目有好的建议的,公司对投诉的游客通过予以赠送农产品等方式予以奖励,并及时对游客反馈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公司所上娱乐项目提出建议并最终采纳的,公司额外给予现金奖励。

二是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价值链。

依托桃花溪万亩桃园,每年举办桃花节,2017年,仅清明节三天假期就吸引游客12万人次。同时,积极发展果品采摘,将村里的板栗、桃等农产品通过游客采摘,实现产值6倍增长。“婆媳元宝坊”、“丈母娘大碗茶”等八大美食体验坊;手工艺制作,建立8家传统民俗手工坊,集合陶艺、木工坊、泥瓦匠、铁匠、纺织、藤编、木版画等当地特色民俗类展品,邀请民间艺人现场展示,让游客亲手体验制作。利用贫困户闲置柴房进行小店改造,增设明天邮局、脑子进水超市、花言花语酒吧、小微电商等,不断发展新的业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利用村里的特色板栗、桃花和芝麻开发板栗仁“大栗丸”和“桃花妖妖”“西施伴侣”等产品,一步步完善延伸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输出乡村旅游“郝峪模式”。

这两年中郝峪村也在“走出去”,在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驻地帮助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发展规划,复制输出郝峪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实现郝峪模式在当地落地。

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全村共同富裕

中郝峪村在多年前就在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村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模式,每季度进行股民分红来实现全村共同富裕。

一是开展清产核资。

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村集体所有的山地、林地、塘坝等资源性资产,沿街房等经营性资产,卫生室、学校、村“两委”办公场所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核查全村资产180万元,评估结果作为量化股权的依据。

对村民土地、房屋、承包地、劳动力进行作股量化,对地上附着物,桃树、板栗树等经济树,按照寿命和胸径进行作价入股,木材树按照胸径寿命进行作价入股。承包山坡地、承包山的经营权,按照原承包费20年的总价进行作价入股,全村合计总资产为641.6万元。

二是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以公安系统核查的户籍为依据,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登记为村集体股份公司股民,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收益、分红。同时,村集体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

三是规范股份设置和股权管理。

设置总股本,持股情况,转让继承等规定,盈余分配,公积金,公益金,股权分红,村集体收入。

四是成立公司规范运营。

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每个月召开股东大会公布账目,每年公司聘任部门进行述职报告,通过述职总结报告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和下一步发展方向,每年年末对全村工作进行大数据统计,定量定户确定种植养殖计划,改变整个村庄的供给平衡。

发挥年轻人的管理功能,培养核心运营团队

在村里村委会成员与村民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发扬“蜜蜂精神”,村民也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这样全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全村按照经济收益五分之四还给农户,五分之一留作集体收入分配原则,人人都能为集体做贡献

赵胜建带领成立的幽幽谷旅游发展公司统筹村里的具体运营工作,28个人的管理运营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全部都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并且村里将10多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了周边村镇公司的部门经理甚至是总经理;30多位退役军人在这边培养成为了拓展项目带队教练或者项目总负责人;村里还为200多位返乡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们不用离家就能找到事情做。2017年,中郝峪村还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总结一下,“郝峪模式”到底之所以能呈现这么好的效果,关键有以下三点:

1、“三变模式”全民入股,享受集体分红,保证村民积极性;

2、统一制作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行事,保证运作的流畅性;

3、年轻的管理运营团队,公司化运作,紧跟市场不断推陈出新,保证团队的创造性。

来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平台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