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鑫达:疫情之下 浙江商团携百亿资金加码物联网冷链
农业大国,却损耗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数据统计,201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8亿吨,蔬菜产量 8.3 亿吨,水果产量 2.6 亿吨,2019年总量预计将持续3%的增长。
然而,我们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从蔬菜水果产量到消费量中间的惊人损耗率就能看出来。据调查,我国蔬果产后损耗率在20%以上,储运损耗为11%,30%的产能过剩形成滞销,总体损耗占比高达50%以上。
根据农业部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如何清除千亿级的果蔬浪费?有答案
那么,如何清除这高达千亿级的果蔬浪费?这主要受采集处理不及时、储运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最关键在于解决物流源头中阻梗“最先一公里”冷链设施建设的问题。
农产品经过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环节,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前端一公里的保鲜存储问题得不到解决,中端的物流运输和末端的电商供给都会运行不畅,农产品不能加速流通,就会形成滞销、腐损,造成大量的浪费。如何打通这个中阻梗?产地预冷亟需解决。
蔬果本身是不断运动的,采摘前果蔬与植物母体相连,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新陈代谢,采摘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受温度、乙烯、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蔬果会迅速衰老、恶坏直至腐烂,要想延长贮藏期,锁住新鲜与风味,必须通过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进行产地预冷。
唯“快”不破,保鲜亦如此
产地预冷强调一个“快”字,为此,日前,东方鑫达冷链体系将实行二级网络结构布局,在地级行政市区,建立枢纽冷链物流园;在原产地建设预冷站,深入田头、山头、码头,保证以最近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去除蔬果的田间热、呼吸热,合理有效地进行采摘、清理、拣选、去皮、预冷、滤水、包装等产地初加工,使其第一时间得到保护与控制,延缓蔬果衰老的时间,延长销售半径。
东方鑫达冷链体系核心技术由“院士团队”领衔研发,应用于新鲜果蔬原料及制品的采后及时保鲜处理、烘干脱水处理,不但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也能抑制或杀灭细菌及微生物,还能很好地保持其原有风味和鲜艳的色泽。
有一种节约,叫“产地预冷”
有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加上两院院士躬耕于冷链领域的技术研发,东方鑫达产地预冷站不仅可以将果蔬农产品存储时间延长,还可以将果蔬原有的感官和品质保持到最佳状态,消除损耗的同时,让我国的农产品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升级,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东方鑫达产地预冷站,从损耗的源头开始做起,为整个冷链物流体系打下牢固根基;布点成网,从整体把控,打通各个环节的阻梗限制,最终从根本上消除千亿级的果蔬损耗,省出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
相关文章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