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作者:于晓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非遗是中国乡村产业的宝贵财富!未来必将迎来大爆发!
“非遗资源”不只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还具备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非遗产业核心层规模突破1.4万亿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大数据平台的统计结果,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非常遗憾的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保护和传承就更谈不上了,年轻人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和误解十分让人担忧。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新路径。
另外,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能提供青年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形成新的产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应重视非遗传承与发展,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作为传统手工艺诸多的贵州,正在借助非遗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据统计,目前贵州共有57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手工艺传承人占了近三分之一。在他们中有15位传承人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合作社等,他们成为带领群众依靠地方特色文化脱贫的中坚力量。
除了老一辈手工艺者,贵州还有一位90后妹子凭借着传承竹编非遗技艺成为当地青年创业和产业振兴的榜样。
2019年她的竹编产值达到1200万元,还帮助贫困户实现年入10万元梦想。她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等各类特色工艺品,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销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
她就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一起来看一下这位90后农村妹子的非遗致富经!
-010-
贵州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有20万人在这里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逐渐形成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旅游等全产业链。赤水竹编工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90后,杨昌芹就是土生土长的赤水市人。
杨昌芹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的一户苗族人家,原本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噩耗突至,父亲因患癌不幸去世。
除了精神上的打击,现实生活的需要也让这个缺失了“顶梁柱”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物质压力。母亲一人带着杨昌芹三姐妹艰难地生活,虽然从不说苦,但有好几次,杨昌芹都看到她的肩膀被担子磨得掉皮流血。
杨昌芹想,是该给母亲分担忧愁了。成绩优异的杨昌芹决定不再读书,外出打工挣钱!期间她在餐厅扫过地,当过传菜师、收银员,甚至还炒过菜。打了一年工,杨昌芹决定用存下来的钱回县城读职校,学习一技之长。
这次重返校园的决定,也让杨昌芹从此与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印江民族职业学校期间,杨昌芹学习的本是幼师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政府的资助下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
由于自幼拥有美术功底,17岁的杨昌芹编出来的东西自是比常人不同一些,这也引起了身为赤水竹编传承人陈文兰的关注。
陈文兰是当地竹编名人,她的竹编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远销港澳台、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陈文兰凭借竹编技艺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并且成为赤水竹编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看到悟性极高的杨昌芹,陈文兰竹如获至宝,把杨昌芹收作徒弟,并把毕生的竹编技艺传授给杨昌芹,希望杨昌芹把竹编工艺发扬光大。
-020-
2008年杨昌芹成立了竹艺公司,从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就业,2019年营业额已达到600多万元。
其实,杨昌芹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传统手工艺必须要与时尚、文化、生活相结合,所以必须要学习新思维、还要大胆创新,并且开始摸索立体竹编工艺。
之后,杨昌芹不断考察学习,还带领团队成员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同时在村里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竹编手艺人重拾技艺,加之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传统平面竹编成功转化为立体竹编,创新出了竹编水杯、竹编茶具、竹编瓷器、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资金扶持下,杨昌芹成立了自己的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牵起手来,发展赤水的竹编工艺”,杨昌芹解释自己公司命名的初衷。
同时,杨昌芹还发现,自己一个力量有限,想要发展竹编工艺,必须要培育人才和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于是,2019年杨昌芹在大同镇上成立了集生产、销售、加工、培训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把培训班“搬到”乡村,面对面传授本地农民竹编技艺。
2019年,她的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她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上千人就业,其中很多是贫困留守妇女。
如今,赤水有2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很多人像杨昌芹一样,吃上了“生态饭”、“手艺饭”。
目前,赤水竹编,在贵州赤水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产业,还必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
-030-
2018年全国两会作为人大代表的杨昌芹出现在首场“代表通道”上,介绍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以及竹编产业联动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生动事例,传递出贵州的自信与风采。
于此同时,这几年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返乡创业、三产融合、农村电商等政策。杨昌芹觉得传统工艺必须要拥有新模式,必须要与大政策、大方针结合才能真正显示出“小产业,大能量”的精髓。
贵州赤水拥有良好的红色基因,同时该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旅游产品。尤其是竹编工艺品,成为当地旅游工艺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杨昌芹看上了“旅游+竹编工艺”的巨大机会。于是,在赤水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杨昌芹在赤水四洞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旁开设了非遗展示销售厅,第一次将赤水竹编工艺和旅游、休闲结合在一起。
除了与旅游结合之外,杨昌芹还把竹编工艺品登上电商平台,受到国内外用户的疯抢。2020年,在农产品直播的助推之下,杨昌芹还带领团队采用直播的形式销售竹编工艺品,成为网红级非遗产品。
对于未来,杨昌芹表示,未来要打造竹编工艺产业链,让更多人端起非遗手艺的‘饭碗’,传承非遗文化,创享美好生活。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