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预测】马云:未来的农民,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田地上
乡村振兴
  
2020-11-16 06:51:03
[ 导读 ] 马云预测未来农业的三大特点。

近日,阿里巴巴举行技术脱贫大会,这几年在农业领域越来越活跃的马云,谈了很多对农业的看法,相信对于农民朋友和农业从业者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参考的地方。

观点1 未来的农民应该“面朝屏幕”,而不是面朝黄土

过去我们说到农民,常用的一个描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说到农业,有句话叫“看天吃饭”。直到今天,很多农民朋友面临的现实是:辛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救护车一响,所有的猪都白养。

马云认为,要改变这个局面,就要告别面朝黄土靠天吃饭,未来的农民应该“面朝屏幕靠数据吃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未来的农民,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田地上,以后这些活,用上智能化系统,我们在后台指挥操作就好;

农民真正要做的是数据分析,比方说新疆的香瓜,在运用了大数据之后,就发现消费者最愿意买的是两斤左右的香瓜。这样种植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地定标准了,一个藤就长两个瓜,刚好都是两斤,虽然数量不如以前一个藤长五六个,但各个瓜都热卖,比大小不一卖不出去强得多。

观点2 脱贫别老盯着制造业,农业本身大有可为

马云说,这几年看到很多贫困县为了脱贫,都是努力引进制造业,他觉得这不对。农村的发展,长远来说必须靠农业本身,而农业的发展空间其实是很大的,农业技术、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每一块的上升空间其实非常大,创业的蓝海非常多,但很多人忽略了。

农村从来不缺好产品,很多原生态的优质农产品,过去只是因为交通原因或者储存条件的原因,没能够达到消费者手中。但未来,这些问题都能够靠高科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来解决,而且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个创业机会。

观点3 当今农民用不着再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

马云谈到,上一代农村人很多都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但现在时局其实有很大的变化了,今天的农民完全用不着离开自己的土地,就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虽然乡镇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新型经营主体的时代来了,也就是围绕农产品,但融合二三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过去,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了1000斤,而未来的农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帮助下有更大的潜力,定制化、智能化的农业,每亩产出1000美金并不是幻想。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