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多多到阿里、智棉物联,看互联网公司的乡村振兴新打法
乡村振兴
  
2021-05-07 22:22:06
[ 导读 ] 乡村振兴到底如何玩?

作者:南风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乡村振兴到底如何玩?诸多企业都给出了一个答案:产业提档升级!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把乡村振兴推上新的战略高度。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故此,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提档升级事关亿万农民的收入与美好生活,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顺应大背景,互联网公司发纷纷借助产业优势、科技优势深入产地产区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三农。

近些年,随着产业加速变革,农业科技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也已然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010-

重塑农业价值链  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陈磊曾在履职拼多多CEO后的首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拼多多将坚持致力于帮助农民赚得更多,帮助消费者节省更多,通过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知识积累,使农业价值链更加高效,以实现“普惠”的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在城市化、人口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趋势下,在未来十年内,很多农民将退出农业生产。同时,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中国果蔬类的流通损耗达到20-30%,远高于美国的11%。

这也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拼多多看到的问题,问题就是机会,中国农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拼多多董事长陈磊表示,未来的中国农业必须要靠科技来重塑农业价值链,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的转变。

历时5年,拼多多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将产地、农户和消费者直连,减去中间环节,再以直播为抓手,将上行通道的效率最大化,既是拼多多的模式创新,也走通了电商扶贫的基本模式。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重塑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特别开拓了农货上行通路。不仅让农户与市场得以低成本对接,享受新电商红利,还培养了一批懂电商、懂农业的“新农人”投身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

截止目前,拼多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陈磊认为,在农业前端,中国领先的农业机械、人工智能、5G等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田间地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望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业生产的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于标准,从而重塑农业价值链。

-020-

重仓农业数字化  拟建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

阿里在数字农业的布局上,发力最早,而且做得非常努力。这背后也显示其对数字农业的战略决心和长远谋局。

马云曾说:“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要用互联网技术,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在巨头中,阿里不仅口号喊得高,在电商和产业链上也最具竞争力。

于是,阿里在数字农业赋能上,实施2条脚走路:

1)在技术方面,阿里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将数字化、互联网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等领域,对生物的生命周期、成长过程进行备案、分析与管理。

2)在产业链方面,阿里更是结合自身的电商和商业的特长,将天猫生鲜、菜鸟物流、蚂蚁金服等联合在一起,为合作商提供销售、金融及物流运送等多方面的服务。

截止目前,2020年,阿里数字农业的大格局已经成型,全国建成昆明、南宁、成都、淄博、西安的五大产地仓全部投入运营,已经形成全产业链赋能农业新模式。在产地仓内,农产品可以在90秒内完成清洗、分选、分级、包装,直接把农产品变成商品;同时,配上菜鸟物流体系和阿里各大渠道加速推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

除此之外,阿里还联合全国的农业院士专家、科学家共同探索数字种植,从源头开始,帮助农民种出更好的农产品,真正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的承诺。

从2019年开始,阿里计划3年内在全国打造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届时,基地将与阿里生态的零售企业“共享”,陆续供给盒马、大润发、天猫、淘宝特价版以及盒马集市等。

“阿里做农业没有短期KPI,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分析,阿里做农业与其他公司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是重投入模式,即产地仓为核心的数字农业;第二是自营模式;第三是进入农业源头端,和农业生产、农业流通环节每一个农民、每一个企业一起承担整个产业的风险;最后是战略定力,即将其作为长线任务,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周期来看其成果。

其实,阿里希望借助技术、供应链、流量等优势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农业”的助农终极目标。

-030-

以科技助力农业产业链升级 破解农业上下游难题

今年,新疆棉花事件,让中国农业科技公司更关注传统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科技进步。

以新疆棉花为例。

从科技化、智能化来看,棉花采摘机、无人机正在为棉花产业赋能。数据显示,北疆地区95%以上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地区棉花采收机械化率在四成左右。机采棉种植模式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促进棉农增收。

科技化与智能化已成为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除了棉花种植端的无人机之外,棉花的上下游产业链的红利也逐渐显现。

智棉物联总裁吴国宁接受农业行业观察采访时表示,我国棉花大农场的痛点很多:生产成本高企、求量不求质导致质量逐年降低、缺乏稳定客户渠道、没有标准化配套服务、管理混乱、掺假现象无法杜绝、没有足额信贷、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等。

同样,下游的棉纺厂的痛点也很多:生产过程不透明、皮棉质量低一致性差以及异性纤维高、对于棉农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原材料供应链不稳定、流通数据与生产没有打通、美国制裁新疆棉、缺乏风险管理人才等。

资料显示,智棉物联的模式贯穿了上游棉农、中游轧花厂、下游棉商,基于AIoT技术,通过整合卫星、无人机、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期货、保险、信贷等金融工具,实现了棉花产品交付全链式服务。智棉物联制定了数字棉花种植标准,让棉花生产过程可计算、可量化溯源,从而使传统农业种植过程标准化、透明化。

智棉物联CEO吴国宁补充道,智棉物联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来源于自行采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及兵团数据,智棉物联整合了全产业链的数据并在其基础上开发AI算法,以技术赋能产业链上中下游。

据悉,未来智棉平台还将提供土地流转、保险及金融服务、高品质进口替代棉等增值服务。

截止目前,智棉物联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均为头部纺织集团、其中包括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及某台资上市公司。其中,部分智棉物联客户为超过100年历史的灯塔级纺织企业,代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最高水准。

吴国宁透露,下一步智棉物联将尽快使数据覆盖到更多的民营企业,并逐步覆盖到全产业链。

小结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数字农业逐渐成为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未来农业农村的重头戏。在政策利好之下,互联网公司渗透到农业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农业本身问题,更是破解整个中国供应链、产业链问题。

或许,科技向善,正在中国农业农村领域“开花结果”。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