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农业+全产业链引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2021-07-21 22:03:05
[ 导读 ] 农业+全产业链怎么玩?

近日,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试点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标准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选树一批标准化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试点工作将在“十四五”期间试点构建30个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制修订相关标准200项,遴选命名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300个,按标生产培训5万人次,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按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指南(试行)》,选择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产业基础好的农产品,以产品为主线,以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开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梳理、比对分析和跟踪评价。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编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表,加快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集成与各地生产模式相配套的标准综合体。结合各地优势产区的种养品种和生产模式,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表为指引,按照国家标准《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31600-2015)及有关要求,因地制宜集成一批特色鲜明、先进适用、操作性强的标准综合体。支持各地以地方、团体或企业标准等适当形式发布标准综合体。指导推动各地将标准综合体转化为简便易懂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确保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识标、懂标、用标。

打造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聚焦优势产业产区,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单位的技术支撑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遴选命名一批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严格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全程质量控制等相关标准,强化生产档案记录和质量追溯管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培育一批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带动能力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

构建以基地为载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实施机制。以标准化基地为主体依托,组织开展“四个一”贯标活动,即编制一套简明适用的标准宣贯材料,组建一支根植基层的标准专家服务队伍,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观摩培训活动,培育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组织开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的实施应用跟踪评价,不断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实施水平。

未来的全产业链乡村将更加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已是必备的要求,意味着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远洋通过“企业+农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建立村企合作公司,成立农村合作社,探索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的实施路径。其中,远洋作为社会力量主体负责承担农业产业、农产品经营、乡村旅游、研学教育、村内建筑、景观及部分公共性载体的投资建设。而村集体负责合作社经营运作,基础建设、资金管理。与此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村集体入股合作社,这样村民不仅可以在大茅村就业、创业,获得劳务性收入的保障,还可以通过集体以闲置土地使用权和闲置房屋入股平台公司,获得分红收益。

未来:以农业+全产业链赋能

自然的乡村环境、全面的产业服务以及邻里间的社交关系,将让大茅村的发展全面开花。无疑,从生态环境、政策角度、资金扶持力度方面来讲,大茅生态村建设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发展层面仍有较大的空间,侯敏表示,如何从自产到联产并发展农业产业链,至关重要。

确实,农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多维度的融合、高效率的运营,再加之消费者的服务,才能构成一种生生不息的产业形态。而且放在整个市场来看,农业与加工业、高科技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农业+”全产业链出现“加速融合”的趋势,市场规模具有很大的空间 。

侯敏表示,农业+全产业链的生态是自我进化的,而大茅生态村的探索便是时间培育下的驱动力与新思考。在他看来,未来会着重发展“农业+科技”、“农业+教育 ”以及“农业+康养”等。

“农业+科技”

我国现阶段农村已经大面积普及互联网和信息化覆盖,但数字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大茅项目有很好的高科温室大棚基础,且现阶段农业产业规模较小,数字化农业覆盖成本较低,难度较小。未来在海南自贸区背景下,有望占领“热带农业+互联网”高地,合作开发数字农业示范平台,搭建“农业+大数据”分析模型等。

“农业+教育”

大茅项目已构建“自然博物教育”框架,IP培育“中国自然博物第一村”。且通过举办全国首届自然博物竞赛,为大茅村梳理课程体系,将农业科普融入自然博物教育体系,将农民培训成为讲师助理。

“农业+康养”

以农业为带动的“康养旅居”田园综合体是大茅项目的终极发展目标,目前,“康养+旅居”的融合模式相对成熟,且多点开花,各成一派,而与“农业”真正相融合的文旅项目尚未可知。未来将主打农业产品的康养价值,充分利用大茅生态环境和设施条件,落地旅居型产品和康养服务项目的研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