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如何申报?六大要点、六大模式!
乡村振兴
  
2021-11-12 21:00:47
[ 导读 ]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如何申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镇。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其申报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以乡镇为主体,以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各类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贯彻中央部署,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0亿元,支持811个镇(乡)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建设产业链条延长、业态类型丰富、创业创新活跃、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强镇。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如何申报?此次,小编分享一些申报要点供大家参考。

要点一:选产业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作为农业农村领域明确资金支持的竞争性项目(一定要注意这是竞争性项目),在县级层面来说,可选的产业可能不止1个,有些地方形成了2-3个支柱产业。我们要注意到,产业强镇项目不仅是在本省的某一类产业中竞争,更多的是要在大农业中去评审排名,还要关注到本省已经创建的农业产业强镇所涉及的主导产业,以湖北为例,从2019年开始茶叶和休闲农业产业在省级层面已不列入支持范围。

综上,县级层面所选的主导产业一定是列入支持范围且有区域特色、有发展基础、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县域主导产业,最好是确定一个主导产业,且主导产业能细分到某一类,比如红安县红苕产业、南漳县香菇产业、恩施市马铃薯产业。

要点二:选乡镇

农业产业强镇分为创建和实施两大阶段。从创建阶段来说,部分地方在做选择的时候存在一定误区,将产业大镇选出来申报,而所谓的“大”仅仅是在规模上有所体现,殊不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创建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多环节都有创建要求,要认真研究创建指南,可以说从科学规划,到良种繁育、绿色生产、精深加工、仓储流通、品牌培育、科技支撑、联农带农等领域都覆盖了,这就要求县级政府所选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一定是围绕着生产、加工、流通等多环节全产业链来发展,且产业链条长、产业价值高、产业融合比较好的乡镇作为首选。

从后期实施来说,乡镇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的主体,乡镇主体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项目的建设成败。县级政府要综合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来选,综合能力强的优先考虑。

要点三:选重点

农业产业强镇后续项目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围绕种(养)基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科技支撑、品牌建设、融合发展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统筹谋划,坚持“需要什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哪项弱补哪项”,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上下功夫,不能面面俱到。

在产业强镇申报条件中明确了主导产业资源丰富、基地建设优势明显、种养业技术先进等必要条件,所以项目建设中要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扩大销售环节作为重点。

要点四:选主体

项目的建设要依托市场主体,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参与建设的市场主体不能一家独大,也不能多个主体撒胡椒面,建议遴选5-10家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满足项目实施周期内至少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投资意向。所选主体要做到“产业确有需要、自筹资金有保障、建设积极、有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要点五:分资金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中央支持资金1000万,结合要点三,要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扩大销售环节作为重点支持,同时项目资金不能列支与产业发展无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用于楼堂馆所和园林绿化,不能用于基本农田、追溯系统、农机补贴等普惠性政策支持项目,不能列支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招标、审计管理等经费。要合理利用中央项目资金,将其作为一个杠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同时要秉承高质量发展原则,不做低效重复建设。

要点六:做方案

实施方案的编制,要符合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实际,不能盲目的瞎编乱造, 不能用“高标准就是高投入”的观念谋划项目建设。一般项目的申报时间在1个月左右,建议请专业的机构提前谋划、深入调研、摸清需求、做实方案,单个项目明确到具体建设单位、实施地点,测算出投资及奖补额度,保证项目落地。同时,方案的编写要围绕农业产业强镇申报的条件,将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成效用简洁的语言和数据进行概况,避免出现题文不匹配、语句不通顺、亮点不突出等问题。

那么,在产业强镇建设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模式分享?以产业为媒,建“圈”发展能迸发出怎样的活力?

模式一:强化基地建设型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从源头强化产业基础

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强化原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重心下沉,从源头强化产业基础,是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案例:阳王镇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展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标准化生产速度,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建成“基地+加工+市场+服务”全产业链生产新格局。如今,博大农产品公司、山西康庄药业等知名企业已相继与阳王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初级加工基地;北京同仁堂、葵花药业、振东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也与合作社建立了长期供货合作关系,阳王镇的农业效益正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在逐步加强。

模式二:加工物流带动型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既能反向促进生产端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又能使农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环节有机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农产品加工业对乡镇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辽宁省庄河市石城乡在加工业上致力于产品创新,充分发挥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精细化水产制品,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加工的“即食海参”“原味海参”,开创了行业即食海参的先河,被授予“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品堂大连海参产业化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海参产业化基地。

模式三:带动社会投入型

带动社会力量投入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一项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共建共享工程。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牵头提供扶持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支撑要素陆续进驻,方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案例: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一方面依托农业公司吸纳当地贫困户和村民种植葡萄,采用四统一模式(统一苗木、统一技术、统一肥水、统一管理)进行指导,并在葡萄成熟后由农业公司进行统一收购,保证产业原材料的高品质生产;另一方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葡萄研究所,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通过实施葡萄架形改造、品种改良和立体种养,葡萄产量大大增加,亩产由1000公斤/亩提升至2000公斤/亩,葡萄种植每亩实现增收2万元。

模式四:绿色循环发展型

发展生态循环产业链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的有效切入点,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意义重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与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在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延伸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以及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运营服务等项目上是相辅相成的。

案例:湖南省湘乡市东郊乡的绿色循环发展则着重在立体种养上。东郊乡始终坚持“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科技+农业”的基本核心理念,着力发展特色生态综合种养产业,目前已形成稻田绿色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新模式、稻—鱼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稻—N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芡田绿色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新模式等多种模式同步发展的原生态、高品质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五:产城融合发展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引领乡村振兴

产城融合既是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重要手段。产城融合要求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注重主导产业与城乡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最终实现资源共享、链条共建。

案例:山东省禹城市伦镇自喻为三产融合的“保姆”,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抓好服务架构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网格化推进。党建中,以行业党委“伦镇‘三农’服务综合党委”为龙头,与各党总支、各村党支部构成三级党的组织网格;经济组织中,以镇“三农”服务中心为平台,与各区域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构建三级产业经济组织网格;服务机构中,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龙头,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社员”的村合作社服务网格。

模式六:创响特色品牌型

创响乡村特色品牌 为优质农产品赋能

传统农业产品之所以价值不高,很大程度上源于规模不大、品牌不显。作为品质和服务的象征,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赋予了一定的特殊标识,更有助于农产品开拓市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旨在扶持乡村经济,推进产业融合,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要在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

案例:广东省珠海市白蕉镇紧紧围绕“‘姓’鲈、为鲈、兴鲈”的建设宗旨,发挥“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和“中国海鲈之乡”的品牌优势,在2017年至2019年间连续举办“白蕉海鲈”形象设计大赛和三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2018年“白蕉海鲈”被列入农业农村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白蕉海鲈俨然成了白蕉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腾讯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