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数字赋能—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淄博样板
乡村振兴
  
2023-06-06 11:48:37
[ 导读 ] 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淄博样板。

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高效益利用,为“端牢手中的饭碗”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快字当先,实现当年竣工。一是储备项目方案提前编制。2021年12月,在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建设资金尚未下达前,组织召开农田建设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各区县编制储备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提前向区县政府汇报,预先征求乡镇、村以及群众意见建议,提前做好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打破原来省厅下达任务后才启动方案编制的序时安排,比往年提前了3个月。二是项目方案快审快调快评。2022年2月,区县完成储备项目方案编制后,立即组织专家对储备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实地勘察储备项目拟建设现场,确保建设内容能够落实落地。3月,省厅下达建设任务后,结合储备项目审查情况,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区县,督导各区县迅速开展项目设计招投标,并及时将储备项目实施方案调整为当年下达任务实施方案;按照“成熟一家、评审一家”的原则,适时组织专家分批评审项目实施方案。三是市级加快批复及验收。项目区县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并上报项目实施方案,市级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批复。5月,项目全部批复完成,7月份全面开工建设,为年度项目及早开工、及早完成奠定了基础。11月底,17万亩建设任务全面完工,完成区县验收。12月,组织专家进行市级竣工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当年项目、当年竣工、当年验收”。

二、数字赋能,打造示范样板。一是突出“数智”,打造数字大田示范区。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引领,数字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淄博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采集农情调度、耕地质量等涉农数据30亿条,引进生物节水与旱地农业、数字果园与智慧灌溉等创新团队,建成数字大田1万亩。桓台县联合中化集团建立“农业物联网监控平台”,配备气象站、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生物实时预警监控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气候环境数据、土壤墒情数据、病虫害数据实时采集、信息化管理,农户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即可实现灌溉设施操控,实现了灌溉智能化。二是突出“连片”,打造宜机化示范区。沂源县结合山丘区特点,实施“填沟造田”,推动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建成宜机化高标准农田800亩,新增耕地9.6亩,实现土地平整化、田块连片化、生产宜机化。三是突出“高效”,打造集约化利用示范区。临淄区朱台镇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依托禾丰种业良种繁育产业,全力引导农户从“产好粮”向“产好种”转变,4.5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良种繁育,农户亩均增收300元。沂源县大张庄镇引进圣邦农业,集中流转高标准农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镇发展3万亩小米等小杂粮,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三、创新机制,提升管护效能。一是创新部门联动监管机制。联合自然资源、供电等部门,印发了高标准农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输配电项目建设管理、项目评审、竣工验收、运行管护、综合评价等实施细则,完善了从项目储备立项到竣工验收管护的闭环式监管机制。二是创新巡监互查机制。投入财政资金15万元,购买第三方监理服务,对建设质量、建设进度、技术规范、内业资料及安全生产等重要环节,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监,全程跟踪指导,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抽调区县业务骨干,组成11个检查组,采取区县交叉互查、跟踪督导的方式,排查整改质量问题26个。三是创新管护保障机制。每年财政预算列支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着力解决设施设备损毁修复问题。2022年,市财政列支263万元。建立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高标准农田“田长制”管护体系,开发“田长云”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监管全覆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维修,切实提高了管护效率。

来源:市委农办秘书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