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内容提要:在促进农户实现“增收缩距”的共同富裕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被寄予厚望。本文同步评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增长及其差距的双重影响,从精英俘获的视角分析背后的深层缘由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户收入提升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存在显著的“增收扩距”效应。产生增收扩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增收效果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高收入、高学历、男性、东部地区等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精英农户增收效果更大,而弱势农户增收效果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数字素养、创业行为和金融资产渠道产生“增收”效应,但同时也因数字技术鸿沟、创业要素鸿沟和金融约束差异渠道引致“扩距”效应。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在拓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同时,需注重农村非精英群体的数字帮扶,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增收扩距到增收缩距的有效转换,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增收扩距;精英俘获
01 问题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新发展阶段的远景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需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差距(刘培林,2021),增收缩距是需要同步实现的双重目标(李实和李梦冰,2022),既要效率也要公平。但在长期较为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发展背景下,当前中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大的难题依然在农村。尽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大力支持,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从2003年的2622元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17131元。但是,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同步发生了“增收扩距”现象,即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峻。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收入前20%分位数与收入后20%分位数的居民年平均收入的倍差高达8.23,显著高于城镇居民的6.16,绝对差距从2014年的21179元扩大为2020年的33839元,农户内部贫富悬殊在扩大的事实依然存在。农户内部收入分配失衡是我国从全面脱贫过渡到共同富裕之路的主要威胁,也是当前阶段亟需攻克的难题。
中国正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了人类经济社会的结构与形态(李怡和柯杰升,2021)。数字技术被决策部门认为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之一。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强调要从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布局。2022年1月,国家10个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被寄予厚望。然而,现实中数字技术的嵌入能否或者多大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的“增收扩距”现象呢?现有研究较少对该问题进行实证解答。
在乡村数字化转变过程中,关于乡村数字化的增收效应或减贫作用有比较多的证据,例如农村电商可通过促进就业多元化、创业活动来提升收入水平(秦芳,2022;朱秋博等,2022)。理论上讲,数字乡村建设既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农户,何者更能从数字乡村建设中获益(朱秋博等,2022)。如果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精英群体获益更多,则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导致数字乡村建设的收入差距效应扩大;反之,则会缩小收入差距。正是由于精英群体产生“精英俘获”现象,因此,需要从“精英俘获”视角来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和收入差距的双重影响。事实上,实现共同富裕旨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差距(刘培林,2021),增收缩距是同步目标(李实和李梦冰,2022)。共同富裕目标下,不能仅局限于看见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更要意识到数字技术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同步考虑这两方面。如何借助和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的溢出效应来增收缩距、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战略的有效衔接迫在眉睫。
02 观点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精英俘获视角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增收扩距效应及其原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第一,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户增收,但同时也扩大了农户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增收扩距双重效应,这对“增收缩距”的共同富裕战略构成挑战。
第二,基于农户社会经济地位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具有相对优势地位的精英农户群体(高收入、户主高学历、户主男性、发达地区农户)在乡村数字化过程中,收入增长更为明显,而弱势农户获益相对较少,这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因数字技术的精英俘获机制使得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拉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导致了增收扩距。
第三,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数字素养、创业行为和金融资产等渠道产生“增收”效应,同时也会因为数字技术鸿沟、创业要素鸿沟和金融约束差异而引致“扩距”效应。
本文的边际贡献:一是基于共同富裕兼具增收缩距双重目标和中国农户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事实,从数字乡村建设层面同步回应引起农户内部收入增收扩距现象的底层逻辑。实证过程中被解释变量是共同富裕的两个目标:增长与差距,而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是一致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数据、变量差异等问题的影响。二是基于精英群体与非精英群体数字鸿沟背景,瞄准精英俘获视角,深入阐释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增收扩距的生成原因及其作用机制。三是从乡村数字化出发,聚焦农户群体,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并给出实证证据。
03 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力度,释放数字红利,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拓宽信息化基础设施边界,落实数字乡村的带动效应,驱动乡村发展驶入数字化快车道,让农民迎头赶上信息化发展浪潮,利用数字张力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第二,在推进数字化建设驱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警惕乡村数字发展会扩大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替代差距效应不利于长远发展,要努力形成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的双重目标,其中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是实现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内在要求。
第三,弥合农户内部的数字鸿沟,协助低层和底层农户提升认知和应用数字化的能力,提升非精英群体数字素养,传承精准扶贫方略和经验,因地制宜、因人分类建立“落实到人”的数字帮扶方案,特别是要破除“精英俘获”困境,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从而实现数字技术的包容性发展,确保共同富裕平稳推进。
作者:曾永明 潘丹 汪瑶瑶 吴琼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经济问题》2024年第6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数字乡村】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升乡村数..
【农资行业】2025年农资行业的两极分化:如何在..
深度研究!“三位一体”:从单一合作到综合合作..
韩俊: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
【畜牧行业】数字化赋能养殖,开启“智慧畜牧”..
【预制菜】2025年预制菜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浅析!智慧农业9大赚钱模式,哪一个更牛..
普通人搞乡村振兴:不需要当大老板,可以尝试做..
【农村电商】深度拆解!农村电商的困境、原因与..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
农场运营:小农场持续盈利的5个技巧..
【预制菜】大单品时代,预制菜企业行动指南(建..
深度剖析!中国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畜牧行业】2025年畜牧行业预测:极限降本仍会..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