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深处的振兴之路:“我们希望与农户共生发展”
乡村振兴
  
2025-04-18 19:49:17
[ 导读 ] 事实上,津村已深耕中国40余年,一直默默耕耘,与平安集团、上海医药等本土伙伴紧密合作,服务于本土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的大黄种植基地,一位农民正专注地检查一株大黄的叶片与根茎。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希望。

这一变化得益于若尔盖县政府推动的农业结构转型。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借助科学资源规划,团结村形成了“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经济模式从单一农作物种植,转型为发展优质和高附加值的唐古特大黄产业链。在此过程中,有这样一家跨国医药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为当地经济转型和农户生活水平提升做出贡献,它就是津村。

在政策支持下,津村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由合作伙伴负责基地运营,津村则向当地农户提供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大黄从野生采摘转向人工种植,既提升了大黄产量和质量,也有效保护了野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如今,人工种植的大黄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关键产业,每亩收益从过去的500元增长到1400至2000元,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建立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前后的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

事实上,津村已深耕中国40余年,一直默默耕耘,与平安集团、上海医药等本土伙伴紧密合作,服务于本土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津村相信“质量始于农田,农户是立身之本”,多年扎根中药材种植一线,迄今已与全国15个省69个偏乡地区的9000户中药材产地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协助其开展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品类的中药材种植。

此外,津村也积极响应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加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服务于种植区域特色中药材产业体系的建设。例如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津村大力推动无公害农田精细化栽培技术,并出资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参种植基地,带动800余名当地务工人员,助力当地经济收入数亿元,为推动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和打造人参品牌贡献力量,帮助靖宇县在2020年“脱贫摘帽”。

(津村为种植农户和工人提供中药材无公害农田精细化栽培技术指导)

津村还定期为种植农户和工人提供技术指导和GACP[1]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种植与管理技能,从传统“靠天吃饭的播种人”转型为“精通技术的药材种植工”,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中药材的质量,也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中医药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同时,津村还通过与本土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将取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的高酸甘草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中国相关企业。此外,津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合作,攻克根腐病等病虫害防治难题,为苍术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商业中守望乡野,自乡野中生发责任与向善的力量。”一位津村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支持和资源投入,不仅服务于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提升,更在行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推动长期主义的发展。从一粒种子开始,我们做的是能够持续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事业。未来,我们期待深化与更多本土伙伴的合作,持续服务于本土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与国际化发展,回馈中国社会。”

[1] GACP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 :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