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导语:过去二十几年,中国台湾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观光人流,并带动了地方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台湾农业节庆活动的梳理和成功案例的解读,探究农业节庆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打造的思路。
案例一:屏东热带农业博览会
屏东是农业大县,物产丰饶。1995年中国台湾开始鼓励各县市政府发展当地城镇特色,屏东县政府积极规划各种博览会及嘉年华活动,开始以产业文化化的包装手法招揽游客前来。
热带农业博览会缘起于2001年屏东县政府举办的花果节。花果节是地方乡镇市公所、农会以及农民在每年莲雾收获期以莲雾为主轴举办的活动,目的是促进莲雾等农特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2015-2017年屏东热带农业博览会举办情况
2016年的热带农业博览会,以屏东丰富的农业元素规划了12大主题区,包括3.5公顷的彩虹花海艺术地景、彩色霹雳布袋戏3D稻田、800米绿色瓜果长廊,以及食农体验、多元族群特作区、休闲农业区、马术表演、美食区、宠物区、儿童乐园区等,这些成为适合各类人群同游的园区。
从入园者的视角体验活动,入园者进入后可先在花海拍照,在领取彩稻号码牌排队后,漫步瓜果绿廊和花卉园区,参观体验农业活动,学习选择安全农产食和进行美食料理,在美食广场品尝屏东美食、选购农特产品,再观赏鱼,看马术表演,参与骑马体验。
分析:活动着力打造了有冲击力和创意性的标志性景观。从让游客惊艳的绿色长廊,到4种颜色的3D稻田,再到壮观的花海,热博会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让到现场者为之惊叹,使其成为乐于拍照、主动向外传播的活动宣传者。
案例二:新埔柿饼节
新埔位于新竹县东北角,是传统的客家农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同时保有客家文化传统。每年农历9-12月,新竹特有的九降风(东北季风)让柿饼能达到良好的风干效果,在此自然优势下,“柿饼加工”成为新埔镇的特色产业并已延续百年。
近20年来,中国台湾农业经济衰退,农民收入降低,新埔农业人口外移情况突出,面对压力,新埔凝聚当地人的力量,及时进行农业转型。1998年新埔镇公所组织举办首届柿饼节,至今已举办十几年。镇公所组织举办的柿饼节一般为两天时间,活动期间,游客不仅可参与相关节庆活动,还可以体验周边客家文化,参访自然景点。
柿饼节期间,会场展示由柿饼做出的各种食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捏柿饼,观看表演,参加趣味比赛,参加农特产品展销。
此外,用废弃柿皮做染料,新埔开发了独特的柿染手工艺,即用柿子做原料印制出美丽的布面,游客在节庆活动中,还可参与独一无二的柿染体验。以2016年新埔柿饼节为例,可以看到节庆活动的各项内容。
2016年新埔柿饼节活动内容
分析:该案例让我们发现,节庆活动有以点带面的发展效果。柿饼节一般只有短短两天时间,而两天的节庆活动通过媒体直接曝光,能提醒告诉四方游客新埔柿饼季开始了。柿饼销售因此不止于节庆期,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都会有游客来到新埔,成就了新埔的旅游旺季,其他观光活动也被带动起来。
节庆活动通过长期历史积能打造地方产业的知名度。自1998年至今,柿饼节活动进行了连年持续的媒体曝光声名大噪。通过柿饼节活动,观光客得到实际体验的机会,参观加工厂,亲身体验捏柿饼,辨品质,搭配历史文化导览、柿染DIY等深度体验活动,活动参与者与新埔柿饼之间产生了情感连接,民众对于新埔柿饼区域品牌的忠诚度提高了,好柿饼出自新埔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
案例三:台中新社花海节
台中是中国台湾花卉的重要产地。新社花海节源于政府部门中国台湾种苗改良繁殖场2005年的种苗场公众开放日。
当年苗圃开放展示的园林花卉景观吸引了大量人潮,惠及周边的餐饮以及休闲观光服务商家,因此,新社休闲导览协会和种苗场共同讨论提出农业、商业、服务业相互带动的口号,由此获得了农委会和各方的支持,随后各方讨论整合了周边资源,于次年打造出新社花海节。
2005-2008年,新社花海节一步步打开知名度,从种苗场开放日成为一个重要的年度节庆活动。活动持续4年后花海节的新鲜度降低,为引入新的内容,2009年,开始引入主题馆项目,即邀请政府和周边相关单位来设置主题馆,使新社花海从原来单纯看花,升级为每年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让游客在赏花之外能了解到花卉相关知识。
到2016年,新社花海节已举办11年,花海面积30公顷。新社花海节发展为“主展区”“花海景观区”“精致花草区”三大展示区块,同时有丰富的主题展馆,还包括农特产品行销区、美食行销区。
分析:首先,让不同产业相互拉动。用多年的花海节宣传营销,使无名的新社成为中国台湾热门旅游目的地,为周边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带来人潮和经济效益,同时周边休闲农业活动让游客在看花之余还可以有休息、用餐和继续前往参加活动的农业园区和景点,行程安排更加丰富,目的地整体吸引力增加。
其次,活动整合了多种力量共同进行地方构建。花海节从最初政府部门的开放日活动变为富有吸引力的地方节庆活动,是政府各单位和地方社群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部门、专业协会和地方力量各司其职,共同建设,使花海节能够自筹经费顺利运转,吸引百万游客。
总 结
地方节庆活动品牌的建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经营,必须能够不断给活动注入新鲜的内涵,以保持活动的吸引力。
农业节庆活动的地方特色一旦被构筑起来,能被传播、被感知、被认同,节庆活动将自然转化为强化地方认同的力量,带来消费者对当地农产品或服务的认同,带来地方相关产业和各种力量的融合,有助于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农业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
来源:神农岛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深度研究!“三位一体”:从单一合作到综合合作..
【畜牧行业】数字化赋能养殖,开启“智慧畜牧”..
【预制菜】2025年预制菜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浅析!智慧农业9大赚钱模式,哪一个更牛..
普通人搞乡村振兴:不需要当大老板,可以尝试做..
【农村电商】深度拆解!农村电商的困境、原因与..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
农场运营:小农场持续盈利的5个技巧..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