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案例|71岁“老干妈”再度露面: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导语: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此前仅批准了两个地方。近日,“示范区”落地山西晋中和江苏南京。为什么选中他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该如何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2018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山西晋中和江苏南京示范区。
加上1997年批准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批准成立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增加至四个。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干旱半干旱农业”为主题
杨凌示范区建设二十多年的时间,趟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之路。
杨凌的品牌不仅在全国有影响,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对“一带一路”的农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
去年杨凌的品牌价值是800多亿人民币,树立了很好的品牌。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近四年每年博览会成交额超过1千亿元。杨凌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是48万人次,现在杨凌示范区已经有1.5万人左右的农民获得杨凌示范区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实际上是农业专家里的科技人员,并且这1.5万人活跃在全国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几百个推广点,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凌同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一共取得400多项科技成果,并且这些成果很多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举个例子,陕西地区的苹果产业很大,杨凌示范区培育了两种苹果,一个叫“瑞阳”,一个叫“瑞雪”。红富士苹果在陕西大概只卖2块钱一斤,而“瑞阳”、“瑞雪”最低价是8块钱一斤,并且供不应求。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盐碱地综合治理”等为主题
“黄三角农高区”,前身为山东省国营广北农场,始建于1950年,是华东地区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被誉为“华东地区农垦事业的先河”。
国务院在批复中赋予黄三角农高区的任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盐碱地综合治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四化同步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山西晋中示范区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探索示范。
晋中为什么选择有机旱作农业?中共山西省晋中市市委书记赵建平回答了三个理由:
第一,有机旱作是破解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灌溉面积的扩大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缺水少雨的情况下,通过旱地增产技术的提高,实现农业的增效势在必行。
第二,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重大革命。山西旱地占全省土地的70%以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出路所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把握全省独特的资源禀赋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农业发展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规模,而在功能,需要以有机来定性,需要用高科技来引领旱作农业”。
第三,有机旱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业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基于山西特色农业走“小而精、特而优”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晋中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小杂粮生产格局,各种小杂粮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这里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和发展了平整土地、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轮作养地、保持水土等等一系列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具备了全面提升有机旱作农业的品牌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江苏南京示范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在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体系、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韩立明介绍了南京农高区的工作开展情况: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突出开放创新
目前南京农高区已经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未来还将推动建立国际一流水准的实体化研究机构。
此外,园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农业专业会展中心,吸引了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世界草莓品牌大会等有影响的农业会展。我们还将在南京农高区提供国际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场景,举办国际农业创新创业活动,充分集聚全球的农业科技人才和项目,让开放创新成为南京农高区最鲜明的标识。
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依托国内食品学科排名第一的江南大学,广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构建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体系,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积极推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以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化为目标,衔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食品专题战略研究成果,设立国家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推动“四新”并举
以产业振兴为牵引,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示范,在推动农业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也就是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前不久刚刚闭幕的第四届“双新双创”博览会,一共有1000多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超过8万人。
如何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说,示范区的遴选标准简单概括为“四看”:看定位、看基础、看集聚、看支撑。
一是看建设定位是否准确。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要是要找准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二是看建设基础是否扎实。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是否扎实主要有几条标准:有明确的四至范围,要有鲜明的主题,而且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三是看创新资源是否集聚。我们在建设过程当中特别注意集聚,在创新资源集聚过程中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要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一句话,就是要提高产业链的水平。
四是看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即支撑程度。大家都知道,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完善政策、营造环境,看看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视、真心支持、真诚服务。
流程主要是三个环节:
一是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科技部现场考察的意见和建议,向国务院提出示范区建设的申请;
三是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国务院批转的拟建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
管理流程主要是“1+3”:
“1”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示范区要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序列。
“3”就是建立三个制度:一是示范区发展年度报告制度;二是管理统计制度;三是评估考核制度。目的是强化示范区建设的监督监测和动态管理。
未来将加快、加强、加大示范区建设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用三个关键词表述下一步的工作:第一个关键词是加快,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强,第三个关键词是加大。
加快示范区建设布局
去年1月国务院文件出台以后,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天发布的是建成两个示范区,但国务院文件规定在2025年在全国要建设30家左右的示范区,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对示范区建设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我们不仅要有前期很好的工作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还要对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另外,示范区建设是想带动整个中国的农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时给国务院提出,30家示范区要带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际上就是“333”布局,300家左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在已经有271家,还要补齐;我们还鼓励各省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部署到县,全国大概要建设3000家左右。
所以“333”的整体部署我们希望在2025年前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现在省级科技园已经超过1000家了,后面围绕着30家建设和“333”布局要加快进度。
加强示范区规范管理
示范区建设简单来说是“两区三高地”。
“两区”,一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推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就要靠农业有没有好的成就;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要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高地”是指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这是我们的目标。
能不能实现“两区三高地”的建设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考核机制,这就看示范区的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村的社会化文明程度高不高,这是我们要进行考核的。只有把“指挥棒”树好,我们示范区建设才能走在正确道路上。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
从科技部角度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创新主体。示范区明确提出要“一区一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怎么样做强?产业要强关键是主体要强,即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强,所以要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在园区成长。
二是围绕典型问题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每个示范区都有一个主题,要解决一个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全球眼光,必须集聚最优秀的资源才能予以解决。
所以科技部考虑,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列专项支持,通过专项引导来集聚全球资源,帮助示范区建设国家级平台,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等,通过这个平台来集聚科技资源,推动这方面的建设。
三是围绕“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这非常重要。要让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才愿意在示范区创新创业,所以环境建设要靠改革和开放,要推动科技改革的很多政策在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化创新环境。我们要加大开放力度,集聚全球科技资源。
来源:中国经济网、神农岛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