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牧原、双汇、新希望……这 13 家农企,成 2019 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 500 强!
摘 要:企业化经营是美国农业的主要特色之一,是美国高效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分析美国农业的企业化经营经验,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业企业化发展之路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美国农业企业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企业的经营特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经验借鉴。
结果表明:①美国农业企业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是家庭农场、公司制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综合性农业企业。②美国农业企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科技化这3个方面。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农业仍然是现代化高效农业的样板。美国农业部的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美国的农场数量为204.8万个,全美国由农场经营的土地约为9.14亿英亩(1英亩≈0.405hm2),农场的平均规模为444英亩。而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2%,却不仅能够满足本国近3.3亿人口的食物需求,还能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粮食,成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如大豆、棉花、玉米和畜产品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这是如何做到的?而目前中国拥有约40%的农业人口,却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
中美两国虽然在农业资源、地理禀赋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也有经营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农业企业化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梳理和分析美国农业企业化等相关问题,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农场制是美国农业企业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农场和农业企业所组成的,绝大多数家庭农户就如同一个独立经营的企业组织,农户的主人是面向市场化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家)。根据拉里·桑德斯和王宇的研究分析,美国的农业企业大致可分为只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单一品种的专业型农场,以及经营多种或种养结合的混合型农场两大类,平均规模都超过400英亩,但以专业型农场为主,约占95%以上。
目前,国外对美国农业企业化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以美国的有关调查机构和研究人员为主,如美国农业部会定期发布关于美国农业产业的调查统计数据,这为了解和研究美国农业和农场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由于农业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因此,在历史上均受到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如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对于农业问题的主要观点,曾影响美国的国策,以及美国人对农业和农村的价值观念。
早在20世纪初,如美国学者Carlton按不同区域把美国农场分为8个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经营特色;Adams研究了美国农场规模的变动情况,以及大型农场的发展对农业资源集中的影响;Holman梳理了美国农业领域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他认为超过11 000英亩的大型公司型农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农业的所有权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技术;Gregor研究了美国中纬度地区的农业种植园问题,认为美国西南地区和加州的种植园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农场”或“工厂化农场”,并趋于专业化;Raup研究了公司型农场的发展情况,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类农场组织,根据1968年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公司型农场所占比例不大,约有13 000家,耕种着6 000多万英亩的土地;Cochrane和Ryan研究了1948—1973年美国政府关于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认为美国政府对于农场的补贴政策对美国农场规模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Walsh研究了美国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即出现了从单一专业化农场向农业综合企业的转型,对经营不同规模农场的农场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Lauck研究了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垄断问题,认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农业企业的垄断是美国民粹主义和合作运动出现的重要因素;McGwin等的调查研究认为,美国农业的企业化发展特点,尤其是农场规模的扩大对农业工人的劳动和工资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Schlebecker研究了1831—1981年美国农场的发展演变,认为由于美国土地供给丰富,而劳动力短缺,因此,农业企业家和技术人员都致力于节省劳动力的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如麦考密克发明和制造了收割机,这对美国农业机械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umner对美国商业性农业进行理论分析,重点是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农业企业)规模的发展演变及其分布情况,认为不同规模农场的分布与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和农场补贴政策有关;Bergeron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20世纪美国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评述,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理解美国家庭经济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农业企业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在美国农业革命、农业政策、农业工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宏观话题中有所涉及,如潘润涵和何顺果论述了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中,美国北部、南方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农场和农业发展情况;胡自治根据当时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相关资料,对美国农业和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农场数量、土地经营和农业人口等;李超民对20世纪美国农场经营方式,以及美国政府对农场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夏华丽和杜红梅在研究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问题时,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农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直接涉及农业企业化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但有一些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启发性,如郭振宗对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家庭农场组织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涉农企业,农业企业化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家庭农场数量的不断减少,出现了合作农场,农业企业化组织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姜长云和张立冬专门研究美国公司型农场的发展概况、原因和特点,认为美国公司型农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仍有借鉴和启示;阎俊认为,美国政府的扶农政策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了农场主规模扩张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戴宴清总结了美国农业企业化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以及历史经验和启示,认为美国在农业发展、农业企业化,以及农业产品商业化和农业科技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从国内外关于美国农业企业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处于主场位置的美国学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持久和广泛的研究,其独特的视角、长期的学术积累,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国内学者无法企及的。美国有关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学者们不断探索的学术问题,为国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的成果积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基础。但总的来看,直接涉及本文研究论题的文献不是很多,尚未有从企业史视角研究的成果,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实际上,美国农业不是我们理解的传统农业,19世纪以后,美国的农业耕种变成了一种行业而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其他行业一样,具有细分市场和专业化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是美国经济的根基,形成自成体系的从家庭农场到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路径。随着从传统到现代,从农业到工业化的历史变革,美国农业中的市场主体也在不断演化,从早期的个体家庭农场、私人农庄和种植园,向企业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农工贸一体化的综合农场和垄断性农业寡头转型,农场结构和规模趋于多元化。农业企业化经营牵涉到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机械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新时代再出发之际,仍然要正视农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如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如何协调城乡发展,农业领域如何进行工业化、产业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经营等。历史是人类社会最好的实验室,作为世界先进农业大国,美国的农业发展经验,特别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因此,本文从企业史的视角,对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进程、特点和经验等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借鉴。
从企业的起源和演进发展来看,美国农业企业主要有4种类型,包括家庭农场、综合性农业企业、公司制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美国农场也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由不同类型组成的,其内部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根据美国农业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从土地经营来看,美国农场主要分为完全产权所有(36.8%)、部分产权所有(53.7%)、经理制(1964年占比10.2%,之后这种类型就不存在了),以及租佃制(9.5%)4种类型,其中完全产权所有的农场所占比例,2012年与1935年(37.1%)基本持平,部分产权所有则从1935年的25.2%上升到53.7%,租佃制从1935年的31.9%下降到2012年的9.5%。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美国农场起源于殖民地时期。由于资源禀赋、移民来源和殖民方式不同,英属13个殖民地的不同地区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园。一般来说,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以家庭混合型小农场为主,辅以海港商业性经济为生;以宾夕法尼亚州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家庭农场规模会稍大一些,一般都有100英亩或大于这一数字,普遍接受雇工,生产商业性谷物,如小麦;而南部地区基本上都是专业化的、单一作物的小型家庭农场和奴隶制种植园,如烟草、大米等,采取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总的来看,殖民地时期许多农场的生产活动都是市场取向的,大约有20%的剩余农产品销售,只有地处偏僻和交通不便的农场会因远离市场而以自给性农业为主,大部分农场都是以小企业的形式来经营的。
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原来英国人在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美国领土随即扩展到五大湖地区。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土地法令》(1785、1787年)出售公地,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得以涌向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的西进运动。通过各种办法,不少美国人占有土地当上了农场主,到1790年,美国有93%的人是农场主。在政府国有土地政策的鼓励下,到1830年,在西部新区已经有360万名移民,大量的家庭农场由此产生,至1860年,美国农场总数达到204.4万个。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如小麦、玉米和畜牧养殖地带,专业化家庭农场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结束的1865年,是美国家庭农场大发展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1862年,美国《宅地法》颁布,以及随后相继颁布的《荒地法》,极大地推动美国自由小农土地所有制和家庭农场制度的建立,农民可以低价得到更多的土地,自耕小农场不断增多。到1880年,美国农场总数已增加到400.9万个。
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虽然农业仍以小企业的形式进行家庭农场经营,但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相对下降。1860年,全美国劳动力中的60%从事农业生产,国民总收入的30%来自农业,而到1900年,上述比例仅为 37%和 20%。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的企业合并浪潮和垄断企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对家庭农场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市场压力,但农场仍然具有生命力。至1910年,美国农场总数为636.2万个,农场土地面积总计52.68亿亩(1亩=1/15hm2),平均每个农场面积为828亩。在1920、1930和1940年,美国农场总数分别为651.8万个、654.6万个和635.6万个。1950年,农场总数减少到564.8万个,以后则呈不断减少趋势,1960和1970年,分别减少到396. 2万个和292. 4万个,1979年是233.0万个。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步入高度工业化阶段,大规模生产和企业大型化成为潮流,农业小企业经历了最为急促的衰退,小农场数量锐减,大农场则迅速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由工业所触发的技术革命席卷农业,使农场经营日益资本密集化,合作农场、公司农场等多种农场组织形式,大量涉农企业迅速发展,农业雇工经营也有很大发展。规模较小的家庭农场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拖拉机和其他机械化设备等。而大农场凭借其更高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占据竞争优势。农业部门的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而非生产种植。
这一时期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工商企业通过与农场签订合同建立的合同制联合农业企业,并成为后来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由工商企业和农场签订合同,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产供销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某些行业,如集约化动物饲养,农场通常被赋予特许经营权经营,通过合同关系与较大的加工和销售公司紧密联系,一些产业普遍通过农场和加工商或市场批发商之间的合同关系来协调发货时间。再如番茄加工产业每年通过谈判达成的合同将种植者和加工商联系在一起;酿酒厂与葡萄种植者往往是长期签约,这样可以为葡萄园的发展提供保证。
在1885—1904年美国工业企业的第一次合并浪潮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农业领域也出现了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组织——综合性农业企业和农业托拉斯。
1900—1920年,面积超过260英亩的大规模农场数量迅速增加。1920年后,1 000英亩以上农场数量增长80%,而规模在10~179英亩的农场则不断减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大型综合性农业企业的数量有增无减,其生产能力也是小型农场很难达到的。如艾森豪威尔就认为,在美国,37%的大型农场生产了全国农作物产量的85%,剩下63%的小型农场生产剩余的15%。
至1970年,通过一体化安排(包括采取签订合同方式)生产的农产品产值,已经占美国农产品总值的22%。在高度机械化情况下,大型综合农场每个工人的产量是小型家庭农场的4倍,只有大规模农业企业,可以做到供产销的垂直一体化经营。
公司制农业企业也包括转型为公司制的家庭农场和大型综合性农业企业,主要是以工商企业的经营方式直接经营农场,通常是由工商资本或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兴办的规模较大的产供销一体化、工厂式的农业企业。例如,美国的Sea-brook农场,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很高,拥有自己的土壤检测员、作物专家和其他专家,每年种2~3种农作物。这个农场同时作为制造商,加工制作自己生产的原材料。Sea-brook农场通过协调从葡萄种植、采摘到加工整个流程的精确操作,能够做到比大多数手工制造商更好地控制其成品质量。这种公司制农业企业把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在一个经济体中,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的衔接时间,从而加快了农产品投入加工和投放市场速度。
19世纪后期,在与大型农场的抗衡中,一些家庭农场开始建立合作社,以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到1907年,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 000多家,通过互助合作,中小型家庭农场得以生存下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截至2008年,全美国仍有4 000多个农业合作社,80 %以上的农民都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
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工商企业与合作社联合经营的组织形式。大型工商企业通过掌握合作社的供销系统,可以获得大批优质货源;合作社则可以从大型工商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同时也可获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提供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服务。一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据统计,农民通过合作社购买的化肥、汽油、农用化学品、饲料和种子,分别占45%、43%、28%、20%和14%。二是提供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农民通过合作社出售的牛奶、棉花及种子、谷物和油料作物、水果和蔬菜、牲畜分别占81%、36%、38%、18%、8%。三是在产供销过程中向农民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如提供贷款、水电、灌溉、电话通信、出租大型农用机械,以及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等。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4种形式,即家庭农场、综合性农业企业、公司制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各种企业形式和经营模式都服务于不同的客户和地区,从而发挥了其独特作用,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互为补充和合作经营,均为美国高效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在20世纪初,有4 580万美国人生活在农村,然而到1991年,这个数字缩减了460万人。随着农业人口和农场数量的减少,农业产量却获得大幅增加。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每小时农业产量是1950年的4倍;同一时期每个农业工人供养的人数从15人增加到52人;美国农民是世界农作物的主要出口商,2004年,超过60%的玉米、40%的大豆和棉花,以及26%的小麦的世界出口都来自美国农民。这一农业生产成就,除使用新式肥料、除草剂、杀虫剂和更高效机器等效率因素之外,长期以来美国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助力。
美国农业企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科技化这3个方面。
从农场数量和规模变化来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农场逐步出现数量减少、规模不断扩大的集中化趋势,如表1所示。
表 1 1880—2017年美国农场(农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美国农业部官网发布的相关年度农业数据报告整理所得,https://www.nass.usda.gov/Publications/Ag_Statistics/2018/index.php。
如表1所示,1920—1940年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上升了20英亩;1940—1990年农场平均规模提高了294英亩,1990年达到461英亩。1920—1990年美国农场数量减少了386万个。1990年后,农场的数量和规模趋于稳定,农场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2012年,美国农场总面积91 452万英亩,农业经营者共241万人,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约379英亩土地。
从农场收入来看,美国农场的平均净利润呈下降趋势,而大型农场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农场平均利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网站。
如图1所示,2012—2017年,美国农场平均净利润从2012年的6.41万美元降至2017年的4.44万美元,但大型农场(年销售额超过35万美元)平均农业收入比以急速增长模式增长,从2012年的50.12%上涨至2017年的77.89%,大型农场占比也呈上涨态势,充分表明大型农场的平均净利润增速相对较快,这也说明美国农业的企业化发展提高了美国农业的效益和效率。
第一,体现在不同的粮食生产区域。南北战争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农场带”,如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东部,以及俄勒冈州威拉米特河谷和加利福尼亚州中央河谷,这是美国小麦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发展了玉米和小麦等谷物种植的各种农场。再如牛的饲养,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得克萨斯州东北到伊利诺伊州一带,大量农牧场和农业企业得以生存。
第二,体现在每个农场只选择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或者某种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定环节。如专门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场,这类农场又划分为生产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和糖类等农场;有专门的畜牧场,具体分为饲养猪、牛、羊和鸡等农场;另外还有特定培育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农场,且各类型专业化农场内部又细分为更具体的品种和环节。美国农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是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例,有仔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场和肉牛养殖场等,奶牛养殖场又分为生产鲜奶的农场、奶品加工农场、奶品销售农场,以及从牛奶生产、加工到销售的综合性农场,专业化划分非常细致。
第三,美国农场中主要经营一种农产品的专业化农场的比例高达90%以上,其中,园艺作物、果树、家禽农场的专业化比例高达95%以上,分别为98.5%、96.3%和96.3%;蔬菜、大田作物、肉牛、奶牛农场的专业化比例都超过80%,分别为87.3%、81.1%、87.9%、84.2%;棉花农场的专业化比例也达到76.9%。美国农场的这种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分工的细化,以及生产者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总产出。
1910年以后,由于机械化和电气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并应用到美国农场,同时水利灌溉和优良种子培育等技术不断提高,使农业为美国工业化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后,农业科技进步对美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92%。例如,拖拉机在耕地的应用减少了大量农业劳动力,棉花采摘机的推广使用,使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全部丘陵棉花采摘的机械化。机械化不仅减少了监督劳动力的成本,还减少了劳动力转化成本。生物学基因工程的应用对于农业产量的增长同样功不可没。例如,20世纪遗传学和化学技术的应用,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农业的“绿色革命”。最显著的例子是杂交玉米的种植,美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如艾奥瓦州的农民,几乎全部都种植杂交玉米。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谷物、小麦、稻谷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如表2所示。
表2 1968—2014年美国农场的主要农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杜楠等。
从表2 可以看出,1968年之后,美国农场的主要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大豆在2014年已经突破了1亿t,谷物产量从1968年以来翻了一番。
美国农场大多是私人的商业投资模式,由于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经济,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并没有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例如,1978—2017年美国小麦收获面积从6 692.8万英亩减少至3 754.1万英亩,减少43.91%。但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小麦产量反而是逐步增加的,1978、1988、1998和2008年总产量分别达到4 832.27万t、4 932.27万t、6 932.7万t和6 801.61万t;2014年的小麦产量远超于1981年。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也是目前世界的农业大国。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是最为突出的。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以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乏力,其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和家庭耕种为主,人均面积较小,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更难以进行科技投入,导致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而农村“空心化”和“留守农业”的困境,又难以吸引到外部的科技投入。美国农场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的经营经验值得借鉴,如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结合方式将家庭小农场转化为大农场,从而实现规模化。美国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等农业技术,大多以节省劳动力和提高效率见长,这与目前中国缺少农业劳动力的情况相类似,可根据生产组织的改造,以及不同地区和农业种植的不同特点,引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农业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生产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在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可以尝试采用合作社、小型家庭农场、农业综合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等方式盘活目前农村的土地和各种农业资源,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创新农业生产模式。这是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在农村进行的“大农业”制度和组织变革和创新,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同时要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农业生产能够与市场大机制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市场容量和体制机制,共同推动中国农业向企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与美国类似,中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可以借鉴美国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农业企业的发展经验,突出各地的区位优势和农业专业化特点,在全国布局农业生产。例如,东北和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小麦和水稻生产,新疆的特色瓜果,海南的热带农业,南方地区的特色果蔬,草原地区的畜牧业,沿海临湖地区的水产养殖业等。
在新时代,农业问题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农业的企业化经营经验,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业企业化发展之路,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原标题:企业史视野下美国农业企业化及其经营特点和启示】
作者:巫云仙 张春华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 巫云仙(1965—),女,广西昭平县人,教授,企业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经济史、企业史、金融史、金融制度;E-mail:wuyunxian@cupl.edu.cn;; 张春华(199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史,E-mail:643919983@qq.com。;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演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迭代的视角”(18FJL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世界农业2020年03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