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上海10万亩无人农场
农场
  
2021-04-09 07:27:56
[ 导读 ] 蔬菜悬空种植的植物工厂,你见过吗?

高科技黄瓜32元一公斤,你会买单吗?

上海市崇明区,一家占地面积近2000亩的蔬菜基地三个月前刚刚建成,主要生产西红柿、甜椒、黄瓜和生菜。这里的蔬菜都种在岩棉基质上,而且是悬空种植,每一棵蔬菜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房间,灌溉施肥有专线专送,每天定时定量供应。

在这个温室里,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已经实现电脑实时管理。当出现灌溉、施肥,或者光照不足等报警信息后,工人只需要在电脑上操作一番,设备就会自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运转。

作为一座总人口数超过240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9成的蔬菜供应都来自本地都市农业。蔬菜需求量巨大,人口结构失衡、土地资源有限是这座超大城市必须面对的农业供应难题。

这套从荷兰引进的蔬菜生产系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劳动都可以实现无人管理。

一个多月后,这个蔬菜基地将会迎来丰收,除了黄瓜外,番茄和甜椒都将进入采摘期,每天的蔬菜产量将会达到二三十吨。可是这些主要由电脑和机器控制的无人蔬菜,在超市的价格卖到了每400克12.8元,相当于每公斤32元,这比普通黄瓜,每公斤12元左右的价格着实贵了不少。

蔬菜基地的无人生产设备全部是从荷兰进口,对植物生长环境做到了精细管理,但白天黑夜24小时的管控以及多机械的持续运作,成本高昂。以黄瓜为例,蔬菜基地每公斤的生产成本是12元,而普通大棚的黄瓜生产成本通常每公斤只有1.2元。

无人蔬菜农场正全力降成本 未来2到3毛一斤的蔬菜令人期待

科技创新正在支撑农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高企的成本,还让一家蔬菜基地处于“一半冰山一半火海”中。而在上海松江区,有一家创办多年的无人蔬菜农场,眼下正在进行技术迭代升级。他们的种植成本能不能降下来呢?

在这家蔬菜基地,一台全自动机器人移栽设备正在将育成的幼苗通过机械转移到定植箱内,完成移栽。刚育好的幼苗又矮又小,十分脆弱,以前这部分移栽工作必须靠人工完成,经过这次技术升级后,可以用机械设备完全替代人工。原本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完成500盘的播种育苗过程,如今仅需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几个月后,从播种到采收,这个蔬菜基地将全部实现无人化操作。

创始人马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2012年,他自己租了一个5亩的试验场地,走上了种菜之路。2017年,蔬菜基地从5亩扩大到了如今的100亩。但卖了两年后,他发现种出来的蔬菜价格高、销路窄、不受市场的青睐。

2019年,顶着巨大的压力,马强决定从头再来,重新开发机器和程序。而之前30多万元购入的设备,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只能当做废铁以两三千元的价格卖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底,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马强第一代的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现在,他把所有进口设备全部换成了国产设备,成本相比以前有了大幅下降。他预计,稳定生产一年以后,他们的成本就能降到2到3毛一斤。

计划打造10万亩无人农场 上海甩出另一张王牌

马强离平价有机蔬菜的梦想已越来越近。而眼下,越来越多的植物工厂在上海诞生。就在2020年12月,又一座巨型的“植物工厂”在上海奉贤区正式投产,占地730亩,试种了鸡毛菜、芥蓝、菠菜、菜心等品种,各家的蔬菜种类都有限。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丹枫是上海市蔬菜学学科带头人,她告诉记者,现有的70多种主要蔬菜种类中,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只有少量品类,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植物工厂。

黄丹枫告诉记者,对于不适合进入植物工厂的作物,目前也有了新的尝试,那就是数字化无人农场,眼下正走向上海的田间地头。

2月底,在上海嘉定区外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一群90后的小伙子正忙着对农机设备进行调试,为这个无人农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

董平伟在手机端点击打火后,直播机正常发动。直行、拐弯、掉头,十分熟练。有了这台无人驾驶直播机,农民只需要在地头等待添加秧苗,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眼下趁着农闲时期,董平伟他们正抓紧时间进行机器调试优化,其中拖拉机的体型最为巨大,是重点测试对象。经过测试,这台拖拉机的误差在0到1厘米之间。

从前,人力驾驶拖拉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不走直线,压倒秧苗的情况,而无人驾驶拖拉机由于精确度高,几乎不会压倒秧苗。如今,这个合作社已对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等多款农业机械进行了无人化改造。

截至2020年底,外冈镇的200亩试验稻田已经初步实现了耕、种、管、收等各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远的未来,也许足不出户,就能把地耕好,把秧插好,让粮食归仓。

无人农场的诞生,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如今也正式写进了《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

上海明确提出,计划提高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打造10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目前,工程师董平伟所在的公司已经自主开发了兼容北斗、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算法,使农机自动驾驶的定位精度不断提升。除了上海,这家公司在新疆、江苏、山东等地的无人化农场都正在建设之中,一个智慧农业云端平台正在建立。  

如今,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开始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打造智慧农业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魏后凯认为,智慧农业是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式。

文章来源:老唐话生鲜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