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限?这3条,很关键
农场
  
2025-04-02 19:40:29
[ 导读 ] 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限?

乡村振兴浪潮下,休闲农场与村集体的合作已成为盘活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那么,休闲农场与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限?下面,我们结合多地实践案例,从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到利益共享,揭示合作共赢的底层逻辑。如何让“沉睡”的土地、资产焕发新生?

01

资源整合:从“沉睡资产”到“活力资本”


案例一:新国村“星期天农场”的破局之道

广西融水县新国村,通过整合30亩撂荒土地,打造集研学、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场,年创收超30万元。

其核心在于:

(1)土地集约化:村集体统一托管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流转,解决“碎片化”难题;

(2)文化赋能:挖掘孝道文化、民俗演艺等资源,设计研学课程,吸引1456人次参与,单次活动创收近万元;

(3)渠道多元化:与商超、餐饮企业签订订单,通过采摘零售、批发销售等方式,年销农产品32万元。

案例二: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

浙江安吉鲁家村以4000亩低丘缓坡为基础,引入18个差异化家庭农场,形成“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

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通过环村观光线串联分散农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三重收益,人均年收入从1.95万元增至3.29万元。

资源整合需以“村集体统筹+市场化运营”为支点,通过土地流转、文化挖掘、渠道拓展实现资产增值。

02

模式创新:轻资产运营与全产业链延伸

01、做“减法”

减少重资产投入,如海南共享农庄通过租赁闲置农房、土地,以集装箱、帐篷等模块化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02、做“加法”

增加体验附加值,如北京云岚牧场打造滑草场、萤火虫观赏等文旅项目,年旅游产值超3亿元,村集体保底收益达107万元。

03、全产业链的“乘数效应”

前端:山东博兴县通过“党组织+合作社+联合社”模式,统一调配农机、共享信息,粮食亩均收益增加400元。

中端:密云区“果壳里的世界”农场将农产品加工成伴手礼,销售额提升3倍,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00万元。

后端:黎城县西仵镇共享农庄通过电商销售、农旅融合,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增值。

轻资产不等于“低质量”,而是通过资源整合、体验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小投入、高回报”。

03

利益共享:从“单点受益”到“多方共赢”

可持续合作,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设计:

01、固定收益+超额分成

村集体收取固定租金或管理费,同时约定超额利润分成比例。例如,永平村与企业约定:净利润超300元/亩部分归企业,不足则由企业补足。

02、股权分红+就业优先

村集体以资源入股享受分红,并协议要求企业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合作企业承诺优先聘用村民参与项目运营。

03、风险防控机制

保险兜底,为农业项目购买自然灾害险、价格指数险,降低经营风险。合同约束,明确退出机制和违约责任,保障双方权益。

来源:庄主帮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