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这家农场虽“不务正业”,却客流爆棚、蔬菜脱销!
农场
   于晓
2017-05-02 11:11:22
[ 导读 ] 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为什么会给客户留下的印象,受到顾客的热烈欢迎。

“我的产品这么好,为什么没人认可?”这是许多农场主的疑惑。


事实上在场景革命的现在,单纯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一味地宣传产品品质,都难以打动“被骗怕”了的消费者,最终落得“孤芳自赏”的尴尬。


山东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很少宣传自己的产品品质,相反倒是通过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种“不相关”活动,引爆消费者前来农场休闲娱乐,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信任问题,还获得了强大的客户粘性。


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位于山东齐河县,占地2600亩,其中种植面积将近2500亩。从种植比例来看,这是个典型的一产为主的农场。


但这个农场给客户留下的印象,除了有机农产品,更是让人应接不暇的各种主题活动。


对此,赵庄主说:对于有机农场而言,产品好是前提,也是基础,但在有机产品需要普及当下,如何通过场景塑造,通过带入感,解决有机产品的信任问题,是农场经营的重点,也是优势所在。


在致中和农场,各种各样的活动贯穿一年四季。比如四月份,农场举办的第三届油菜花节,吸引了迎来各地近两万游客。而这,也仅仅是致中和有机农场全年的一个缩影,农场全年的各种水果、蔬菜采摘节几乎每个月都持续不断。



除了传统的采摘节,农场还有各种形式的民俗活动。比如今年春节,农场以“记忆中的味道”为主题,在当地一个小区积极倡导“耕夫集市”,以赶集体验的参与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特色农副产品、地方特产展示、订购、品尝及免费的农药检测等服务。


这种持续不断的主题活动,构成了致中和农场营销的主线。虽然他们没有大肆做品牌推广,也很少去直接强调自己的有机品质,但各种活动带来的大量人流,通过直观感受,见证农场的有机种植场景,进而产生信任感,潜移默化地培育并转化了一大波粉丝。



此外,农场还有很多看似和“农”无关的各种节日。比如“风车艺术节”、各种国学文化讲座以及五月份将要举行的“七彩油纸伞艺术节”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不务正业”的活动?在赵庄主看来,除了回馈老客户以及引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一个农庄的可能。


赵庄主说,农庄的未来必然是一个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更是明确了这个方向。


从农庄经营本身而言,也只有形成了生态化、立体化、产业化的田园综合体,才能让农庄能够基业长青。


所以现在的致中和农场,在有机种植这个主产业的基础上,还不断延伸乡村旅游、拓展训练、会议住宿、国学文化、养生民俗、果树认领、土地租赁等其他产业。



当然,自然教育更是农场的重头戏,即便在传统淡季的冬天,也因为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农庄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在台湾的农场,借助电视、电影的机会"借势营销"是一个常用途径,致中和农场同样如此。上图为致中和有机农场承办的山东电视台乡村风《胜者为王》大型海选现场。




在营销上,致中和不仅“引进来”,还积极地“走出去”。比如,他们在市区开设有农场蔬菜体验店和生活馆。


赵庄主说,其蔬菜体验店不仅有效解决传播问题,而且发展了“蔬菜食谱—加工—餐饮—就近服务发展会员—餐桌”五位一体的模式,形成农场蔬菜基地—餐桌—蔬菜基地的良性循环。


这种体验店最直接的价值,一方面方便市民购买蔬菜,另一方面也成为农场在市区的联络点。在一些活动期间,农场都有大巴车往返体验店和农场,接送市民前来参加活动。


除了线下体验店,致中和农场还开发了智慧农场系统,用户可以在线上一站式体验农庄的所有服务内容。


赵庄主说,建立智慧农场,不只是为了卖产品方便,更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真正走近消费者,与他们保持零距离沟通。



像很多农庄一样,致中和农场也有一个池塘,但这里不允许钓鱼,而是放生专用。


这种看似“另类”的行为,其实和农场的文化底层基因一脉相承。以赵总的说法,坚持做有机蔬菜的匠心是什么?不是一张有机证书,不为迎合市场而去做事情,而是一种心灵的有机,是根植于爱心和慈悲心的信仰。


有机农场,员工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如何处理与他们关系,非常考验庄主。在致中和赵庄主看来,舍得分利,形成利益共同体,才是最根本的措施。


在具体的管理上,除了基本的制度外,赵庄主更相信“将心比心”。如果员工能够感受到这里是家,那么所有的行为就都会自觉规范。



致中和农场通过丰富的活动组织,连接的是社会各级群体,连接的是整个周边市场,连接的是乡村文化,连接的是农场与游客之间的心意相随。


在致中和,能吃上有机蔬菜,能玩的心满意足,能随时找到玩乐的场所和项目,能从中学到知识,能传播乡村文化,这可能就是他们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蔬菜基地的原因吧。(来源:参见庄主)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