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案例分析
农场
   陈立耀
2018-10-25 14:52:54
[ 导读 ]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一、为什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一)、理论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理论支撑:发展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链理论。发展极理论是把要素资源集投在某个区域,优先发展,产业集聚理论是通过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的优势,产业链理论就是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这三个理论,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等多种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理论基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现实背景

十三五全国农业规划、现代农业规划作出以下两个判断,判断一: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阶段。具体表现: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判断二:我国农业已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时期,主要表现:1)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2)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3)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4)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上四个体现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两个判断,我国农业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转变?总体思路就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区三园”,其中重要一个园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创建意义

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新标杆,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探寻突破口,为农民持续增收探索新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开辟新途径。

二、如何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概念与特征

1、概念。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2、特征。1)以农为本,规模化种养为基础;2)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集聚;3)融合发展,“生产+加工+科技”融合,一二三产联动,拓展农业多功能,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发展;4)边界明确,有边界无围墙,地理位置有边界,辐射和带动作用无围墙;5)水平领先。

(二)、创建要求

1、申报材料要求。今年农业部四十号文件提出,申报材料中产业园要有基础,创建要有新思路,创建方案需包括九个内容:发展现状、功能定位、思路目标、创建内容、带动农民、支持政策、运行管理机制、报账措施、相关证明材料。

2、申报程序。产业园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向地级以上市农业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地级以上市农业局会同级财政局筛选审核后向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申报,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竞争性评审,择优报省政府同意后,推荐报农业部、财政部。农业部、财政部联合组织材料审查、实地核查和现场答辩三级审查,最后公示创建,先创后认,边创边认,不创不认,批准创建以后择优认定,认定不合格继续创建,如果合格,两年创建期,第二年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

申报程序

3、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四梁八柱”。

重点介绍其中5个:目标、条件、任务、管理、联动带农。

1)创建目标。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

2)创建条件。发展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带动农民作用显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3)创建任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4)管理机制。要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运营机构,优化营销环境。

5)联动带农。实现农产品由简单买卖向契约合作转变,土地由简单流转向股份合作转变,扶持资金由新型主体享有向农户共享转变,农村资产由权属不清、闲置分散到产权明晰、整合盘活转变。

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要严守“五不列入”的申报底线要求,即“机器人戴草帽”的不列入,一家独大、一家独办的不列入,只有生产、没有加工的不列入,产业园范围过大、过小的不列入,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的不列入。

三、五大农业产业园成功案例分析

1.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改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模式为“稻菜轮作”“稻蔺轮作”种植模式。计划播种粮食100.78万亩,种植蔬菜45万亩,种植蔺草3.5万亩,水果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同时,整合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园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旱涝保收”标准规划建设。此外,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在园区建设中,不断强化技术服务和创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2.黑龙江省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加速现代农业进程中着力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稻米等农作物高度智能化生产。通过将病虫害、田间水位、水质、视频等传感器及摄像头安置于田间地头组成的监控网络,实现全方位、多维度采集园内稻田的各类信息和实时视频图像,实现对稻田“四情”即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的实时监控。该园区还能实现对稻米收获、运输等信息的汇集、传输、分析、决策等功能。在五常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监测、精准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信息化服务。

3.浙江省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慈溪市北部沿海,毗邻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规划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沈海高速和即将开工的杭甬复线高速穿区而过,交通便捷。产业园已累计投入50多亿元,路、沟、渠、水电及冷链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一批投资大、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开始显现效益。主导产业清晰,已基本形成优质粮食(4万亩)和精品蔬果(9.1万亩)两大主导产业,绿色生态循环等配套产业(畜牧养殖业)和粮食蔬果加工产业健全,出口蔬菜等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主体实力强大,目前已拥有正大集团、西部牧业、海通食品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25家。

4.贵州省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基础上创建的,主导产业为猕猴桃和茶叶。产业园覆盖水城县5个乡23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5.16万人,涵盖3个园区、11个市场、5个研发中心,布局统筹合理,是水城县现代农业核心区域。

5.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横县是“中国茉莉之乡”,茉莉花、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权威发布:“横县茉莉花(茶)”区域品牌价值为180.53亿元,是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并成功入选中国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榜;产业园是在2014年启动创建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基础上开展创建,2016年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年产值达31.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9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2元,高于当地的34.88%以上。

特色鲜明、方向精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何打造?园区怎样进行规划、如何布局?哪些园区才是国家支持的典范?中商产业研究院可以为您一一解答!

中商产业研究院在产业规划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强大的数据库信息,“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提供从策划咨询、规划设计到落地运营三位一体的全案服务。中商具有20多年的产业研究服务经验,为超过500家海内外知名企业(机构)提供过数千项专业服务,提供超过5000项国内外企业产业研究案例,累计获得超过10000家客户高度好评,拥有丰富的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类型项目规划经验。

内容来源:中商情报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