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农产品必须要产业重构!但必须要满足2个条件(附案例)
农产品
  
2020-03-06 09:44:56
[ 导读 ] 剖析地标农产品如何构建全产业链。

作者:逍遥子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我们看到新希望、温氏、大北农、北大荒等农业产业巨头,都在发力产业链。

比如,新希望,从养猪延伸出饲料、屠宰、加工、金融、线下门店和电商等全产业链模式,此模式帮助新希望扩大市值高达1037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农牧行业千亿俱乐部中的一员。

除了巨头公司之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区域农产品也纷纷深耕一二三产业融合,串连起一条有“壁垒”的产业链。

今天,农业行业观察以山东胶州“地瓜枣”为案例来剖析地标农产品如何构建全产业链。

小产业 大生意:企业实现千万级产值

地瓜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农作物,对于土地要求不高,很多地区都是在土地贫瘠的山区上种植。

同时,地瓜枣是北方常见的一种利用地瓜加工制成的食品,本来是一种家常食物,但随着人们对饮食认识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也被当做了一种保健食品。

由于市场的看好,加工出售地瓜枣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不错的途径。

其中,山东胶州市“地瓜”是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胶州市里岔镇在发展地瓜种植上处于领跑地位,很多里岔镇农民依靠种植地瓜一亩就可以实现2000多元的收入。

从政府规规划中看到,2018年至今,在胶州里岔镇就发展起种植基地2000亩,带动周边近300农户种植地瓜,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亩产值提高近2000元,极大的提升了种植效益和老百姓的收入。

就本身而言,地瓜价值不大,但其产业价值非常巨大,通过加工实现地瓜身价瞬间翻倍。比如,很多农村把地瓜加工成薯粉、地瓜枣、冰激淋红薯、红薯干等网红食品。

山东有一家企业依靠地瓜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达到五六千万,甚至可达到亿元,并且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现状及问题

从地瓜种植来看,中国地瓜种植趋向小、散,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以及产业化,因此,需要变革与创新。

农业行业观察结合中国地瓜发展行情总结出地瓜产业存在以下5大难题

1、缺乏优良品种

农产品的营养与口感与品种有绝大的关系,一旦品种不好,就会导致营养和口感,甚至成为劣等产品,并失去市场。

因此,想要吸引市场、改变现状就必须要优化品种,通过优质的地瓜品种推动市场的差异化和提高竞争力。

2、缺乏规模化种植

缺乏规模化是中国农业的通病,毕竟90%以上的就是小农户。

地瓜种植的小散必将会导致地瓜种植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甚至很难实现产业化运营。

有报道称,某个红薯种植县,20亩以下的红薯种植户竟然高达85%以上,他们基本上是一家一户模式。

3、缺乏标准化

同样,中国地瓜种植存在种植标准的缺失,品种不一、种植方法不一、从而导致中国地瓜产出之后存在外形、口感、色泽不一样等。

因此,想要赢得市场或用户,必须要采用标准化体系种植。

4、品牌弱小

试问,大家能说得上几个地瓜或红薯品牌?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中国红薯或地瓜行业没有巨头企业,同时小散种植农户居多的现状。因此,他们在品牌投入或者品牌打造上严重失衡。

5、销售渠道单一

曾经有一项调查,地瓜以自产自销居多,其中,用于加工不到35%。同时,在渠道销售上基本上传统批发、零售。

尽管,互联网发展后,也会有一些新人发力电商或者微商,但都未能实现规模化运营。

因此,地瓜产业必须要突破难题,并借助新模式才会实现地瓜新商业。

如何构建产业链模式

“里岔镇”地瓜为例,农业行业观察再次带领大家来剖析一下这个乡镇如何实现地瓜全产业运营。

1、找到龙头企业

近些年,国家三农政策都提到“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目的就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里岔镇明白要发展“地瓜”产业就必须要培育龙头企业。于是,里岔镇政府找到当地地瓜种植企业,该企业是一家集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运营商。该企业现建有1000亩种植基地、2万亩签约种植基地、同时还拥有多个加工生产线。

另外,通过这家龙头企业发力地瓜新品种的推广和试验,从而提升当地地瓜种植效益。

2、搞大规模

上文提到“地瓜种植规模小”,该镇和龙头企业共同组织合作社和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他们以合作社为中心,不仅采取签约订单制模式,为周边农户统一提供红薯种苗、技术指导,还极大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高产量高品质的红薯,推动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

3、发展加工业、打造品牌

想要溢价,必须要发展加工业和品牌化运作。

当地政府,为提高生产效率、加深农户参与程度,企业探索建设了存储产业链条和加工产业链条。加工产业链条即采取“分散式初加工+工厂集中精细加工”模式,由各合作社对红薯进行初级加工,带动乡村就业;再转入生产线提高工作效率。

当地政府还与企业协力打造地瓜品牌,提升品牌形象,还申请使用了胶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胶味领鲜’,提高地瓜知名度。

4、电商+直播

近些年,各地农特产区纷纷发力电商,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动农特产品上网,走向全国市场。

另外,随着5G发展,直播和短视频也成为农特产品销售的主要平台。

我们发现,里岔镇作为青岛首批电子商务示范镇,里岔镇采取了培训引导,服务支撑的做法,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镇85%的农业企业建有线上团队或网店,特别是通过直播培训等方式实现了营销电商化,推动地瓜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该镇通过以上4大环节,推动小小“地瓜干”串联新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思考

以上的案例能不能复制,当然可以复制。但有2个条件就是“政策”和“产业基因”,只要符合以上2个条件才可能推动农特产品质的飞跃。

中国拥有2000多个地标农产品,目前来看都以销售为主,虽然嫁接上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但依然还脱离不了“大产区”宿命。如何从产区向产业转型,这才是大产区的关键。

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李剑认为,未来地标农产品都必须要重构,产品是基础,产业才是核心。否则,只能成为电商的附庸,迷失了大好前程。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