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资的四大误区
金融
  
2020-09-25 06:51:31
[ 导读 ] 农业砸进去的钱都去哪儿了?

很多资金大佬挤进农业行列,也有行业分析师大肆宣扬农业投资必定挣钱,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做农业利润就很高?大家都把事情想的太轻松了,最近遇到很多前来咨询合作的投资者,都是没能搞清楚而盲目投资,最后连连亏损。做农业,常常遇到一个问题,资金周转不过来。资金之困折磨着好多搞农业的,那么砸进去的钱都去哪儿了?

第一种,把投资概算搞错了。

照搬工业上的“重资产轻流动”模式,以为把初始投资重点用在征地、建场和买设备上就行,少量流动资金就能运转,结果情况远非如此。如果说,工业上固定投资与流动资金的比例8:2就可以,则农业需要倒过来,需要2:8。可惜的是,从二三产业来到第一产业的投资者,往往想不到农业企业对流动资金的巨大需求。

很简单的一点,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很强,原料占款和储藏成本也很高,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明显慢于工业,仅此就必然形成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而工业产品至少还能边生产边卖,或者低价处理一部分产品救急,农业没有办法。更要命的是,农业是活的生命的生产,工业最差的情况下可以因为流动短缺,把生产线暂停,而农业连这个最差的情况也不行,根本停不了。

第二种情况,把投资周期估短了。

虽然理论上投资回收期是明确的,但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严重偏离投资预期的情况,收益期迟迟等不到

第三种情况,把融资难度想轻了。

工业的用地是国有土地,一旦取得使用权,就可以抵押贷款;还有工业的厂房、产品、机器等都可以抵押,缓解流动资金的困局总算还是有多种通路的。但农业就不同了:

首先农地是集体所有,企业如果流转农民的土地,只能取得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是不能抵押贷款的;

其次,农业企业所经营的牲畜、树木、农作物等,很多情况下不能抵押贷款,正应了农村人的一句话,“家产万贯,带毛的一律不算”。

再次,农业企业的家底既然如此,则找担保也是相当的困难。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决定,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了,但还需要一个修改相关法律的过程,正式实施尚需时日。

因而,农业企业的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能贷,但利息较高;还有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条件很严,针对范围较小。

农业经营过程中,一旦遇到生产的关键时期资金短缺,比如生猪饲料短缺,果树关键时节追肥施药,一些农业企业便只有靠高利贷来救急了,属于饮鸩止渴的做法,仅沉重的利息将把企业压垮,却毫无办法,这怎么能长久?

第四种情况,政策预期落空了。

过去讲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现在这个提法依然不过时。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国家的扶持对做农业的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一些上市的农业企业,主要靠政策性补贴来维持正利润水平以防止退市。但问题是,一般的市县缺少大量补贴农业的财力,主要靠争取中省两级的项目,这个中间的变数相当大,虽然可能有上面的领导做了指示,当地行政主管打了包票,但结果依然不可靠。更不要说,国家的政策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以农业这样的长周期去追赶国家政策的变化调整显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地方以招商引资名义邀请企业入驻,但很可能落地之后优惠政策无法到位,还有可能因县上主上领导变更而导致的政策变化让早先的政府承诺化为云烟。虽然不能说靠项目为生,但一旦遇上政策预期的落空,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是相当大的。

来源:及时链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