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农业如何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瓶颈?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时期,要求新时期的金融扶贫必须切实增强精准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这场决胜之战、攻坚之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强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农村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对金融扶贫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农村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也是金融扶贫最难到达的地方。当前金融扶贫开发必须将以前没有解决、目前仍难以解决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对象。构建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让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平等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紧迫任务。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因素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户主动融资意愿不强,贫困地区贷款实际发生率不高。据2015年对河南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户贷款发生率只有39.8%,从未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比达到37%,其中,40岁至49岁年龄段农村劳动力没有申请贷款的占46%。
重民间借贷轻信用贷款,农民通过正式金融渠道借贷不足。上述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地区非正式的民间借贷仍占首位。从借款来源看,农户第一选择仍是“向亲朋邻里借款”,选择比率达56%,居第二位的才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另有6%的农户选择“高利贷借款”。
安居性贷款多,生产经营性贷款少,农户借贷结构失衡,贫困地区金融造血功能弱化。农户借款主要用途:一是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性用途;二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等生产性目的;三是用于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
信贷手续繁琐、便捷性差,接地气的金融服务缺乏,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欠佳。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户不能很容易地获得贷款。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渠道相对单一,农户借贷渠道也较单一,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占据主要渠道。从整体看,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开发上积极性还不够高,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涉农信贷产品较单一。
农村金融低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吸储多于放贷,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虽然与“三农”相关的整体资金需求较大,但明显具有小额交易、随机分散化、监控难的特点,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风险补偿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金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偏大。贫困地区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现象。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量而实际采取的限制性措施较多,间接抑制了信贷的实际发生。
金融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金融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整体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注重运用金融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接贫困户需求,要量身定制提供更多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上精准发力。
加强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措施的对接,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扶贫开发不是靠一个部门和一种政策措施就能短期内奏效的,必须方方面面齐动手,形成合力。金融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整体措施的一种手段,只有与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形式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要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息档案,掌握需求特点,突出问题导向,做好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使信贷投放更加精准。
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市场。整合各类金融扶贫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及人口的资金支持,拓宽扶贫开发融资渠道,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金融基础性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扶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及村组扩面增点,延伸服务半径。强化活化支农再贷款、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加大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三农”资金投放,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功能。鼓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市场竞争战略,开展错位竞争和有序竞争,促进金融机构以合理的成本和收益服务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放活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及其他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
加大金融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农村扶贫开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农村扶贫开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工作机制等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有效解决贫困人员担保难题,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协、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适应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要求,围绕农村生态资源做文章,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强专项产品开发,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化科技降低扶贫业务成本,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便利性金融业务。
完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金融扶贫引导和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促进涉农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调动金融机构增点扩业的积极性。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差别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完善责任共担机制,适当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的金融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农业行业观察——专注农业领域的产业媒体,服务中小农业企业经理人、行业解读、政策剖析、干货案例、实战课堂、欢迎订阅公众号:nyguancha或微信搜索:农业行业观察
相关文章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