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在哪?这篇文章讲透了
金融
  
2024-11-13 17:35:16
[ 导读 ] 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在哪?

【原标题:从二十年演变格局看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势利导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县域经济20年演变格局看,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外和农产品主产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成为重要增长点。伴随着“四个下沉”趋势,重要增长点中将涌现一批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成为新的增长点。建议强化分类指导,提升中西部县域生产和消费功能,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县域“内融外合”,改善县域发展软硬环境,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01

从过去二十年看: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外和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01、区域层面: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增加,但东部和东北地区有所降低

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占比高,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增加。如,2021年新疆县域经济占全省GDP的71.5%,云南(63.7%)、贵州(63.4%)、河南(60.9%)、江西(55.6%)、湖南(54.8%)、内蒙古(54.0%)、山西(52.8%)均高于全国38.2%的平均水平。从2000—2010年、2010—2021年各地区县域GDP增量占全国县域经济增量的比重看,中部、西部地区提高5.8%和5.3%,东部、东北地区降低2.4%和8.6%。

02、城市群层面:城市群都市圈内县域经济占比高,但对县域经济增长率贡献率有所下降

从城市群看,前后十年相比,城市群内59.7%的县域、城市群外71.6%的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城市群内县域由78.2%降至73.8%,降低了4.4个百分点,城市群外县域由21.8%升至26.2%。从都市圈看,前后十年相比,都市圈内58.4%的县域、都市圈外69.2%的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都市圈内县域由59.5%降至56.0%,降低了3.5个百分点,都市圈外县域由40.5%升至44.0%。

03、主体功能层面:农产品主产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增加,但城市化地区贡献率降低趋势凸显

城市化地区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但有降低趋势。二十年来,约55.2%的城市化地区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后十年对比看,城市化地区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降低1.8%。农产品主产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提高。与前十年相比,农产品主产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7%。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相对平稳,前后十年仅提高0.1%。

02

从未来趋势来看:“四个下沉”将成为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的有生力量

01、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下沉,夯实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交通物流、产业配套、市场体系等日益完善,县域综合竞争优势显现,逐步嵌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分经济强县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承载地,涌现出多个特色产业“冠军县”,如,湖南长沙县集聚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河南长垣市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县域内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先后分两批建设144个国家创新型县(市),陆续确定26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和124个试点县,大部分在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

02、消费和市场下沉,释放县域内需潜力

县域消费潜力大,吸引电商平台、物流骨干企业加快下沉,新茶饮、新型快餐、文娱、医美等知名品牌纷纷进驻县城,带动县域消费市场规模增长。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2023年,县域生活服务消费订单占全国比重从23.8%上升至30.6%,订单量五年复合增长率超4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中西部地区消费规模、人均消费增长尤为显著。高德导航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西部县域的消费新位置快速增加。

03、重大投资和重大项目下沉,汇聚县域实体经济金融活水

普惠小微贷款市场加速下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网点总量持续减少趋势下,县域网点不减反增,2019—2022年提高7.5个百分点。政府引导基金由国家级、省级为主向地市级、区县级为主转变,2019—2023年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中,区县级基金数量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为23.3%、36.9%、36.5%和46.7%,中西部地区数量规模明显增加。商业银行、创投机构、私募基金逐步下沉,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和优质产业项目导入县域。如,河南巩义市引进华润中原超级总部基地、中电装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成为河南首个千亿县;湖北仙桃市引进容百科技、京科控股、华润电力等重点能源项目,跃升为湖北首个千亿县。

0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速县域人力资本积累

随着县域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增量提质,县域对劳动力吸引力与日俱增。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2—2023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320万人。安徽、四川、湖北、陕西、江西等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近五年人口回流趋势显著,存量人口“蓝领化”、增量人口“白领化”,人力资本优势逐步显现。如,安徽临泉县2023年返乡就业2万余人,新登记经营主体2万余户,形成“本地消费、本地产业、本地人才”的正向循环。

03

从精准发力看:分类施策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01、统筹提升中西部县域“产”“消”功能

支持中西部地区对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以创促建”提升县域功能性平台能级,叠加设立物流枢纽、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给予更大范围、更强力度的政策支持。建立国家和省级产业引导基金与中西部基础较好的县域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向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倾斜,鼓励设立一批特色产业子基金,支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推进特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中西部创建县域商业“领跑县”,完善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推广体育赛事、美食节、传统文化节庆等消费新热点。

02、分类推进群圈内外县域“融”“合”发展

依托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构建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鼓励设立双向“飞地”,强化县域产业配套,打造一批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商业强县。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核心城市与周边县域重大生产力布局,探索构建融资在城市、投资在县域,研发在城市、转化在县域,头部在城市、配套在县域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外县域合作,拓展人口规模和经济腹地,抱团实现规模经济。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以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竞争性弱、地域性强的产业合作为突破口,稳步扩展合作广度和深度。支持距离城市群和都市圈较远的县实施“小县优城”城市化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03、着力提高县域安全“功”“能”保障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农产品主产区县农业基础设施资金配套,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调动农产品主产区县维护粮食安全积极性。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调出量大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向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发展“红、绿、古”三色文化旅游产业,谋划发展环境友好型和环境偏好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加强边境县支持帮扶,采取共建园区、产业转移、定向援助和资金补助等多种形式,汇聚更多产业、资金和人气,夯实维护边疆安全的能力。

04、加快改善县域发展“软”“硬”环境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统一,无差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建设全国一体化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降低县域企业生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支持有条件的县域打造15分钟生活圈,营造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依托重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重大项目等吸引和留住人才,支持县域运用双向兼职、技术入股等形式柔性引才用才,强化经济发展智力支撑。

作者:黄征学、党丽娟、潘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