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式合作金融路在何方?
金融
农村金融时报    老于
2016-11-23 09:59:41
[ 导读 ]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依然有很多地方得不到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服务。合作金融作为农民自发的金融,在农村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依然有很多地方得不到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服务。合作金融作为农民自发的金融,在农村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改进服务和管理,真正解决农村贷款难?引导农户勤奋劳作、自主脱贫致富?机构和企业又该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农村输入资金支持?

带着这样的问题,中和农信推出“星空计划”,并举办“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现状”研讨会,吸引国内外青年学者、专家、行业精英,结合中和农信在农村的经验和数据,共同探讨和解决农村合作金融现存的问题。

专家观点: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做好合作金融,关键要自愿

合作社,不管是金融的,还是生产的、消费的,有一条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自愿:入社自愿、退社自愿,有这一条就能办好了。过去办不好,就是因为这一点做得不好。同时,国家一定要有一批合作社工作者,他们要把这个当成事业、当成信仰,去指导和帮助农民,才能将合作金融的工作顺利、长久地开展下去。

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推动者姜柏林:农民通过发展信用合作,才能理顺和市场的关系。

大家现在都谈金融供给,而忽视了金融的另一面——农民组织化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怎么样进入大市场?怎么样使农村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保持良性互动? “三农”问题的本源问题是农民和农民的生产关系的问题。我们站在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看,才能看清问题,决定选择什么模式。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弄清楚三点:一是必须调整农民和农民的关系;二是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小农经济才能有红利,才愿意组织;三是农村的生产力是不平衡的,产业基础是多样性的,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具有公共性的供给和服务?

合作金融能把不同的小农经济、生产资料组织起来,由此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核心性的、本源的问题,才能回答农民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回答了农民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之后,要回答农民组织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就包括监管的问题,怎么样监管、科不科学?过度的监管无异于把一个组织充满活力的自主经营权给砍掉了。

农民通过发展信用合作,才能理顺和市场的关系,才能通过金融组织理顺农民和政府的关系、理顺农民和市场的关系。通过金融组织的信用功能,土地、房屋才能够参与生产要素周转。只有小农发生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政府才能够给予引导、支持和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系主任何广文:要满足农民需求,必须依靠正规金融

不能说商业化的运作就没有办法帮助小农。商业化的金融机构服务小农有一定的条件:第一,充分竞争。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这些机构的业务就有可能逐渐下沉,逐渐惠及小农;第二,机构本身有“三农”理念,或者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小额信贷的意识、业务创新的能力,也能够惠及到小农;第三,作为一个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大机构可以不用自己做,可以去支持小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或者是提供IT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多年以来一直在推进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小微。要满足农民的需求,不依靠正规金融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正规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大家都在做,只不过不同的机构,大家做的深度不一样、做的层次不一样、服务的力度不一样。

农村信用社在国内是覆盖最广的机构。比较多的农村信用社都在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建经济档案、评级、授信,改善了当地的信用状况。只有当地的信用状况改变了,农户才能获得小额度贷款。农村信用社也有小额贷款做得比较好的,在一定额度以内,有借有还,不需要抵押和担保。

小机构还是很必要的。服务农户,需要依靠微型金融组织和微型金融机制。合作金融是很好的路径,在正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的金融服务来满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合作金融跟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从国际上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服务的区域和人群来看,合作金融确实跟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也存在合作金融,即使是发达国家,合作金融覆盖的群体也是发达国家当中相对比较低收入的群体,或者受到其他金融机构排斥的群体。所以,合作金融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功能是不可低估,也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曙光:做好合作金融的前提是有效的乡村治理

无论是农村发展,还是金融发展,从这两个层面来讲,合作金融都是最令人纠结的领域。当然,合作金融在农村多元化了,供销社在搞合作金融,农业部也在推合作社内部的合作金融,形式应该说是百花齐放。另外还有地方政府的推动。

但是,为什么合作金融做不好呢?为什么仅仅有一部分才能做好呢?我想这跟中国农村的制度变革有关。目前中国农村的制度安排方面,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的土地制度安排、农村治理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中国大面积的城镇化、中国农民的大量外出、农村的空心化,农村合作金融也越来越难做了。合作金融只是这么大农村体系中的一个小环节,是一个组成部分。合作金融要办得好,需要其他方面的有效治理,需要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很好的乡村伦理体系。

亚行合作金融项目顾问何晓军:处理好农村的各种关系才能让合作金融可持续发展

不妨做一些国际比较。在国外,合作金融也是为低收入群体服务的,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他们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体系,从制度安排、法律的制定,到组织架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我们可以跟他们做一下比较,发展历程在什么样的阶段、怎么起步,起步的过程中有哪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影响他们的发展,这些都可以对合作金融有些启发。

现在农村的生产结构、组织结构、村庄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对农民的组织化是有很大影响的,要发展就必须组织起来。但目前的状况是,怎么样重新组织,怎么样调动村庄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合作的问题上,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农民相互之间的关系、合作社内部的领办人、大户、发起人和社员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好才能保证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处长张睿:探索合作金融的中国式发展,最终目标是立法

孟加拉国专门对NGO进行了立法,而且有一个专门的组织监管它,它是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我们的合作组织跟他们的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要探索中国式的合作金融的发展道路,最后的目标就是立法,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中国式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道路。

加入农业中小企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核心商圈(农侠会),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实战课程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