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是死海还是蓝海?瓶颈在哪?怎么解决?
金融
  
2017-03-30 17:55:10
[ 导读 ] 农村金融是死海还是蓝海?瓶颈在哪?怎么解决?

   2017年2月28日,喀什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取得股转同意挂牌函,成为新三板上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底,喀什银行的贷款投向中,农、林、牧、渔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14.95%。此番落地新三板,业内普遍认为给农村金融机构吸引资本、吸纳资金开了好头。事实上,农村金融不但越来越受到资本认可,而且我国也在规划加快建设农村金融。


  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从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非常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可见,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之一。


  随着文件发布,各地反响强烈,有叫好,也有担忧。有的人感到恐慌,农村金融没办法搞风控,坏账会拖垮金融机构;有的人担心,在城里野蛮发展的P2P理财将祸害广大农民,后果不堪设想。


    一、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绊脚石有哪些?


     第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面对城市贷款用户,以住房、厂房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非常容易获得贷款,而在农村缺少这类抵押品,或者价值过低,申贷困难。


  第二,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受天气、疫病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或者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禽流感,都可能使农户遭受惨重的损失,所以这类农户向来属于风险较高的申贷人。


  第三,在农村地区农户联保较为常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贷款担保问题,但是如果出现行业性风险,也将波及贷款回笼。


  第四,传统银行凭借强大的风控系统,把高风险的涉农贷款拒之门外,那么,互联网金融机构又有什么办法能做好农村金融呢?因此受到很多人质疑。


  第五,目前看来,从一二线城市到中小城镇,再到农村,金融机构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越来越少,就连成立了三农事业部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其分支网点基本也只铺设到县城、中心镇,这就导致还有更多的村落完全找不到任何金融机构的网点。由于农村地区较城市而言,人员太过分散,金融机构设立和维持网点成本高、利润低,所以金融服务广度还远远不够。


  第六,农村金融的难题除了缺乏金融机构,还缺乏适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产品,目前创新程度不理想。


  第七,农村劳动力人口持续外流,不少人担心农村缺少推动自主建设的青年劳动力,他们是农村金融主要的目标人群,如果缺失,将使做强农村金融成为泡影。


  第八,受城乡差距影响,新型金融产品的使用在农村存在滞后的现象,带来的问题也可能同样滞后,业内人士纷纷忧虑,前期在城市中频频爆出跑路等问题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会给农村带来新的危机。


  既然有这么多难题,那么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为何还纷纷瞄准这一领域呢?如果说传统银行是受到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涉农贷款占比不低于上年等要求的限制,被动开展农村金融,那互联网领头企业又为何大规模布局农村呢?

  

二、如何让农户享受农村金融?


  面对上述问题,农村在拥抱金融服务的时候,确实会面临很大风险和难度。对于理财产品,农民也缺乏辨识能力;对于涉农贷款,农民们更加不知如何增信,如何申请?过去,农村居民往往通过亲朋好友去解决金融问题,结果经常由于用款时间长、利息等问题导致反目。从这一点说,农村居民需要建立信用意识,通过金融机构满足贷款等金融需求。


  如果把当前农村金融看作一片蓝海。要解决农村金融缺口大、信用建设差、风险控制难、居民易上当等问题,就是要社会化,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解决金融产品供给社会化。很显然,眼下各金融机构不论以何种商业模式运行,无非是在做两件事,做产品和做服务。目的是提供更人性化、复合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达到农村深处,让农村居民意识到他们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便捷服务,进而突破原本闭塞的金融供给圈,实现金融供给社会化,使农民能够主动去获取服务,选择服务。


  二是淡化农村金融的地域性区别。金融产品的区域性、地域性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农村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是存在天壤之别。目前优质的金融产品只停留在一二线城市,即使到达城镇农村,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得到深入的推广。

  中国有4万个乡镇,2000多个县,而在其中布局的银行少之又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金融机构不适合发展农村金融,相反他们的差异化产品,在农村的迎合度和包容度更大。不管哪一类金融机构,只有真正踏实用心地去体会农村居民的需求,才能想办法为之解决。


  三是服务扁平化。以前金融服务多是针对北上广深地区发行金融产品,即使有的金融机构向农村拓展服务的意愿非常大,但是受困于缺少零售渠道,或者说是服务渠道,难以把产品下放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服务扁平化快速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

  当前消费升级已然是大势所趋,消费升级红利必将波及广大农村地区。如何满足农村消费升级带来的金融需求是需要供给侧提早布局的,其中甚至包括农村市场的保险、证券、股票、投资、支付等各个方面。


  三、金融机构如何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攻城拔寨?


  农村金融发展前景广阔,那么,金融机构究竟该如何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赢得先机呢?  

首先要真正去解决农户的各种金融需求。


  其一,做好农村金融可以缓解农民贷款难题。以前一个农民想申请50万贷款,银行只批了30万,另外20万很可能去借高利贷。让正规金融机构和银行合作,就可以由其他金融机构为借款农民增加贷款额度,满足需求。


  其二,风控不难做,关键是设计适合农村的产品。金融机构往往担心坏账率,认为涉农风控不好做,而尹飞认为那是因为不会做。其他金融机构和银行联手,贷款申请经过银行的审批程序,借助银行的风控模型筛选出虽然被银行拒绝,或额度不够,但仍然有还款保障的客户。这样一来,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设计有针对性产品上。


  其三,贷款产品能为银行带来更多存款。很简单,当农户获得贷款后,不一定会马上用掉,通常会先把钱放到存款类金融机构中,日后随用随取。


  其四,正规金融机构做好互联网金融,才能使例如P2P理财中非法集资、跑路者无处行骗。过去几年,正规金融机构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脚步,导致群众在一次次骗局中损失惨重,一二线城市的教训尤其深刻。眼下金融机构不能再错失农村市场。


  其五,农村互联网保险业也存在机会。银行的金融业务主要是存贷汇,保险类业务农信社是不做的,监管层也不允许。那么,农信社完全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虽然农村人对保险接受度不高,但绝对不是没有需求。


  其六,新型金融服务机具和综合金融产品的开发也具有潜力。例如,在村镇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机具上开发互联网金融业务。这样的机具不但能刷卡、取钱、缴费,还能完成一些互联网业务,比如买卖农产品等。这些创新都需要深入到农村,全面了解农村,摸透农民的需求后才能做出来,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其次风控、催收需要大量人力下沉到农村中去

  

  目前看来,越来越多的参与机构开始有意识地想办法去解决涉农贷款难问题。而以往的抵押难、外部恶劣天气等造成的损失,如今也逐渐有了破解之道。


  为了应对农户抵押难,多地不同金融机构开始探索从改善担保方式入手,有的开始加入政府牵头的信用认证制度,有的加入多户互担责任方式等,为涉农贷款开辟新的路径。


  为了应对金融机构风控难,近期还出现了险资支农贷款方式,形成了“险资直投+信用保证保险/第三方担保(或政府担保)+农险保障”的运作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农户无须提供抵质押物,但农户需要先投保农业保险。相当于把贷款风险转移到投保风险,而投保本身就具有更稳健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一方式既提供贷款资金支持,还提供保险风险保障,打破了原来对抵质押物高标准严要求的限制。


  同时,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如果想做大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在意识上有所改观,淡化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的区别,即使不能统一进件标准,也需要加大对涉农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而提到农村缺少年轻的实干家的说法,那是没有看到眼下出现的返乡现象。事实上,不少年轻人早已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家乡带来的红利,全国各地淘宝电商村相继出现,遍地开花足以说明。而这些年轻人如今还有了自己的专属标签:城归!


  城归的年轻人放弃了在一二线城市打工的选择,而回到物产富饶的家乡,把从前只能奔波到集市上出售的土特产品,如今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


  现在正是金融供给侧行动的大好时机,要用实用的产品和服务去包围农村,去影响农村,去改变农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适合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将更加品类齐全。而信贷只是一个切入点,从支付到丰富多彩的金融产品都将逐步向农村渗透,农户如同城市居民一样足不出户金融需求就得到满足终将实现。(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