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纵观人类技术的发展历程,往往遵循一个固定的规律,即先是概念萌芽,然后经历市场炒作,资本蜂拥,结果潮水退去,泡沫破灭。而繁华落尽后,才会经历技术成熟的阶段,直到最后的落地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顺应这个规律。
如今AI技术正逐渐走出实验室,走进我们生活。未来AI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谁都没有答案,正如《南风窗》写的那样:“今天怎么想象未来,都是幼稚的”。但我们应该相信一个尊重科技的社会一定能够向好而生,愿在未来,机器能成为人类的合伙人,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替代者。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刚刚发布的报告中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
麦肯锡报告中分了11个行业大类,看不同国家未来在这些行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其中涉及到创意工作、技术类工程师、管理类以及社会互动类的岗位需求增长明显,因为机器还无法在这些领域取代人类。另一方面,那些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部分岗位需求将下降明显。
报告指出,按基本的市场供需关系,那些需求下降的岗位工资也将面临工资下降的窘境。与此同时,岗位学历要求将进一步提升,要求较低学历的岗位数将减少,大学乃至更高学历要求的岗位将增多。
注:在创意人员(艺术家、设计师、娱乐业从业者、媒体工作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85%。(下列图片均来自麦肯锡,以下11张图中的柱形图从左至右代表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以及美国。)
注:在技术专家(计算机工程师、专家)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50%。
注:在教师(学校教师、高等教育、其他教育业专业人士)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19%。
注:在经理及管理人员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40%。
注:在建筑人员(建筑工程师、建筑工人、安装及维修人员)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9%。
注:在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大类中,中国的岗位需求将增长122%。
注:在专业人士(客户经理、工程师、商业及金融专家、律师及法官、数学专家、科学家以及学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26%。
注:在办公支持(IT工作者、问讯员、办公文员、部分金融从业者(采购、工资单等)、行政助理)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4%。
注: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机器安装修理人员、安保服务、博彩业从业者、洗碗工、清洁人员、食物准备工人)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下降4%。
注:在社会互动(包含餐饮服务人员、零售及线上销售人员、一对一理疗师、娱乐业服务员、造型师、酒店及旅行相关从业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36%。
注:在难以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特别领域的机械工人、紧急应急人员、搬运工、机器安装及维修工人、农业从业者、交通维修人员、建筑清洁工人)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2%。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的一些相对低收入岗位,例如园艺工人、水管工、儿童和老人护理人员受自动化的程度也会较低。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技能很难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岗位工资较低,而自动化成本又相对较高,因此推动这类劳动岗位自动化的动力较小。
2030年,最多将有1亿中国人将重新就业
麦肯锡报告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
报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至3.75亿人口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从数量上看,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预计将有1200万至1.02亿中国人需重新就业。
注:从左至右国家分别为: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浅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5400万、6400万、1亿、7200万人需要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深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1600万、1700万、1200万、1000万人需重新就业。
注:从左至右国家分别:德国、日本、墨西哥以及印度。浅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1200万、2700万、700万、3800万的人口将需要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深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300万、1100万、100万、300万人需重新就业。
注:本图代表全球26.6亿工作人口中,最多将有3.75亿人的工作被影响,需要重新就业。
事实上,不同国家未来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数,会受到经济发展预期、劳动力增长情况、工资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越高的国家越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总数若出现下降情况,未来将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数便会更多。
注:横坐标代表不同国家的2010年的GDP总值,纵坐标代表2030年各国目前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比例。深蓝色圆圈代表中国,表示2030年,中国预计有1.112亿人的工作被自动化所取代。
麦肯锡报告还特别指出,在自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需要保持积极的稳健增长,以保证工作岗位的增加;二是提供工作培训机会,帮助个人学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能;三是提高商业社会乃至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四是为那些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人提供收入和重新就业帮助。
总而言之,对于每个个人来说,需要对未来高速发展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能。未来对于人类而非机器的岗位需求将持续存在,但人们也应重新思考传统的工作方式还是否可行。
面对日益强大的机器人,普通人最大的担忧就是,它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过去,这还只是担忧,现在,麦肯锡可以用一份160页的报告(只是报告摘要哟)明确告诉你:
1、全球最高达50%的工作是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
2、有六成的工作岗位,其30%的工作量可以由机器代劳;
3、到2030年(还有13年时间),保守估计全球15%的人(约4亿人)会因人工智能工作发生变动,激进预估会影响30%的全球人口,也就是8亿人。
虽然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不小,但是麦肯锡的研究认为,不同国家,不同岗位,受到的冲击是有显著差别的。比如,越是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越有动力率先采用机器人,因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被机器人取代的程度会更快更高。
如下图所示:到2030年,全球平均被机器人取代的劳动力比率是15%,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代表,印度这一比率仅有9%;中国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为16%;而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德国,这一比率高达23%和24%。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正面临被机器人取代的巨大风险。
从具体岗位上看,稳定环境中的体力工作(如机器操作员和快餐行业员工)会率先受到冲击;
多变环境中的工作被取代的风险较低,因为从技术上来看,这些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如专业研究人员、照顾岗位、建筑师、管理人员、教育者、技术专家、艺术工作者等岗位需求未来会增多。
尤其是照顾类岗位(医生、护士、高级护理),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的人力需求,这显然是受全球老龄化的影响。
在这个报告中,麦肯锡还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子报告(而且还被排在了各国子报告的第一个,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麦肯锡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将受益于自动化。一方面,中国正走向老龄化,到2030年,17%的人口都将在65岁以上;另一方面,中国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如果不是自动化,我们可能还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在生产效率上也难以提高。
但对劳动力的冲击也不小,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总体岗位需求减少。
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职业,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但总体来看,到2030年,受人工智能普及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会较现在(2016年)减少1600万。
二是部分岗位消失。
中国哪个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麦肯锡认为,是机械师和厨师。到2030年,以这两个岗位为代表的基础工作会减少360万。猜测可能是考虑到中餐的流水化生产趋势,厨师的需求会大大减少。
比如我们就知道一家叫一米云站的企业,他们是做中餐供应链,以热链盒饭供应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学校等大规模用餐场景。在他们的中餐工厂里,厨师这个传统餐饮必需的岗位,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机械取代了。
三是上亿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转换岗位——这就是摩擦性失业。
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至少1.18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这要求他们学习新技能,适应与机器人的合作分工;其中700-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这意味着他们原有的岗位彻底被机器人取代,不再有人工的价值)。如果人工智能以更乐观的速度发展的话,这一数字将扩大到2.36亿,也就是三分之一的中国人。
纵观历史,很多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必然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短期内很可能难以被接受,但若放眼历史长河,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根本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也同样如此,它的确会对人类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比如,人工智能更适合处理简单重复、规则确定或者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找到有效处理规则的问题。像安检、看病理切片和监控视频审核等交给人工智能更为高效可靠,这些工种也因此比较容易受到冲击和替代。
不过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它会彻底取代人类。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它不仅仅是让人类的既有工作被取代,同时会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变为新的形式。
来源:金融投资 (ID:hjy3456)综合自走向科学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