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应该如何玩|锐观察
干货
   于晓
2016-07-28 14:54:30
[ 导读 ] 对于产业扶贫,必须选准产业,要想选准产业,又必须先“认清自己”。产业选好了,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人力去扶持,政府应做好农民的事,培育产业发展的沃土。如今很多村落过去交通不便,处处是土路,村里的农产品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同样也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点。


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银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当前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既然国家这么重视“扶贫”任务,那就让农业君(公众号:nyguancha)为大家梳理梳理吧!


目前我国产业扶贫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各地如今出现了很多贫困地区,如果我们想要这些地区一样“富”起来,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扶贫、脱贫,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地方区域财富的创造和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待于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但是产业扶贫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国产业扶贫存在哪些问题呢?

1、部分群众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

产业脱贫离不开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山区种植粮油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下,必须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这在大部分干部群众中已经形成共识。由于认识不同、群众参与程度不同,结果导致产业扶贫工作在不同乡镇、村组、农户,推进的速度与成效也大不相同。

2、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

与传统农业相比,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收需要时间较长、市场相对较远而且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但在贫困山区,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正因如此,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对山区农民的扶贫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3、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产业无法进行

农民是发展产业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山区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地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不少山区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领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4、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

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贫困山区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二是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粮油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工业)知之甚少,贫困山区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服务力不从心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进行脱贫。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很多贫困地区坐拥着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开发,所以很多地方长久以来都没有摘掉贫困地区的帽子。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产业扶贫,鼓励各级政府考察本地的资源,制定适合本地可开发产业的计划,争取早日让贫困地区脱贫。


产业扶贫,要抓住五个关键点!

1、高度关注商业模式

贫困地区要找到适合新常态发展又能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让贫困地区也能成为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领域,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能通过财富的创造获得利益。

2、注重研究产业业态

贫困地区要寻找新兴业态来构建有竞争里的产业链。

3、高度关注科技创新

要根据当地条件把科技创新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作为一个基础战略。

4、高度重视体制机制

要以发展产业作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上创出一条路。

5、关注绿色生态。

扶贫产业如何才能把那些贫困户带起来?

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地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山区常常是贫困人口的集聚区,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区。但是如何才能让产业扶贫把那些贫困户带动起来呢?

一、合作化,将贫困农户组织起来。

农户合作的前提是,必须将传统农户改造成为专业大户。依靠合作社自身,单家独户管理难的解决了,一直担心的贫困户怎么办的问题也解决了。

二、公司制,将贫困户“捆绑”起来。

由村委会或者大户牵头,将农户的林地、耕地、宅基地和农房等资产化组建股份制企业。或者部分公司化,实行分户经营、统一管理、合理分配。

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制定扶贫产业基地建设补贴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建设。

二是采用竞争入围、先建后补的办法,以贫困为单元建立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多大的规模、发展什么产业、选用什么品种,由农户民主决策,回避扶贫部门决策带来的风险,避免与贫困户扯皮。

三是支持基地建设的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未投产前作为抚育期,每个合作组织每年给一定的扶持,确保运转。

对于产业扶贫,必须选准产业,要想选准产业,又必须先“认清自己”。产业选好了,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人力去扶持,政府应做好农民的事,培育产业发展的沃土。如今很多村落过去交通不便,处处是土路,村里的农产品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同样也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点。

最后,笔者再说一句,要想真正实现脱贫,人才、金融、技术、政府样样都不能少啊!

了解互联网转型、互联网思维、品牌农业、案例干货,行业政策解读、实战课程,与大咖一起学习、交流、逗逼,欢迎订阅公众号:nyguancha或微信搜索:农业行业观察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