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小米商业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号土猪如何玩新商业
在中国,农业发展为什么这么困难呢?总结起来,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人多地少!整体来看,部分地区有很好的发展条件,更多地区的条件却非常困难。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领域的四项重点改革:价格政策,农业补贴,土地确权,户籍制度。这四项改革与国内外宏观背景是高度相关的,或者说这种宏观背景才是导致中国农业发展这么难的根本原因。
“农产品产量结构性供过于求,或者说有效需求不足。
全世界的农产品都供过于求,全世界的大宗产品都有未来滞销压力。当然这里讲的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非洲也缺粮,但并不属于有效需求,运粮成本相较于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国的农产品尽管每年都有大量进口,但在结构上是供过于求的。粮食主产区有地理条件限制,超过一半的农地不适合机械化耕作,较高的生产成本无法保障大宗作物的市场,这一原因是导致国内农产品结构过剩的情况下,反而大量进口农产品的直接原因。再怎么发展,无论怎么加工提高附加值,农产品最终都需要人消费,如果供需失衡,农业发展就会面临一个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当然如果不用人消费,比如生物燃油,真的能突破成为一种经济的可再生能源,那就是另一回事。
“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引致成本压力,转型成本限制了转型。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品价格没有支撑点,大宗产品的临时收储已经成了财政仓库,难以合理流向市场。土地流转本身并不困难,但是对于超过一半的非平原地区,流转之后,仍然需要平整土地,其中涉及沟壑、道路、通信、电力等各种问题,成本并不小,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场下,谁来为这个第一次大手术买单?财政重点支持几个试点县还可能,但是整个中国这么大的地区,只会是个天文数字,依靠市场,就必须得有市场动力。第一次机械化也具有成本,目前的农机补贴远不能满足达到国际竞争力的农机水平需求。
在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发生了,结果经营者又不得不重新雇佣部分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工人,并没有显著降低人力成本。转方式、调结构,是需要第一次成本的,这个成本比较大,不能完全靠财政来负担,要靠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更多可行的路子,当然更多可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不存在唯一的路径,各地区都能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路子来,这将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规模化对城镇化发展提出新难题。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面对过如此大的城镇化人群发展难题。土地流转之后,这些人的有效供给与需求从哪些方面进行解决,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全国超过40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超过14个,这是其它国家所从未面对过的问题,如果城镇化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在未来城市病甚至会超过农村病,成为政策关注的新主题。
“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农业向重“质”转变以及附加值产业融合。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了要改变过去重视“量”的增长模式,转而向重“质”转变,以及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增长是受到一个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的,换句话说,中国的钢铁产业乏力也会影响农业增长的极限,至少从一般均衡的角度可以简易如此理解。重“质”,搞有机绿色产品,打造品牌,开拓电商等等,都是针对局部地区提高竞争力的设计,而在全国农业发展的层面,是比较难起到普适作用的。无论怎么提高附加值,我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人仍然不愿意花十元钱买一斤蔬菜。
尽管有一些有机农庄及直送,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周边越做越好,但这些商业模式对中国整体农业的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帮助是微小的,更不用说储橙之类的了。在一个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环境下,一定有人要往河里倒水果,往沟里倒奶,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是进行了难题转移,并不能缓解农业整体的难题。
“农业受到地理位置及特征限制,解决劣势地区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更大难点。
可能靠近大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或许还好发展一点,但是稍微偏远一点,平原地区受到粮食主产区限制,山地地区受到耕地少也缺乏旅游资源限制,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才是难题。比如江浙一带搞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相对容易,本身就是正常的,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本身就在国内属于发达地区,农民已经成为兼业主体十几年,流转与规模化都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发生的。
为什么农民人均收入才几千元?有人说现在难道不是随便做个什么都可以每个月几千元,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老板开出几千的工资,然后招聘负责人告诉他这样的待遇只能招到大学生,是招不到农民工的。原因就在于在我国更多的次发达区域,农民成为兼业主体的比例相比江浙等东部地区要小得多,在农村仍然滞留着大量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平均了人均收入。解决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更大难点。
不要动辄跟着政策去做支持农业转型、农业发展的事,这些事,你那点钱也不够打水漂的。去做个互联网公司是最好的成本控制,北上的空闲厂房很多,租金也便宜,人力成本也容易控制,大不了失败了也就那点投入。农业投资,需要的是真正那些要长期深入下去,准备扎根农村的人去做的事。中国的农业发展难题是世界难题,仅仅依靠商业模式或者情怀,或者仅从农业的角度看农业发展,都是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难题的。
农业行业观察——专注农业领域的产业媒体,服务中小农业企业经理人、行业解读、政策剖析、干货案例、实战课堂、欢迎订阅公众号:nyguancha或微信搜索:农业行业观察
相关文章
【温室大棚】什么是智能温室?与传统的温室大棚有..
【电商分析】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现状与发展..
解锁乡村振兴新姿势:10大运营模式大盘点..
“公益+市场”模式兴起!公益搭台链接供需 “乡..
建议收藏!一文讲透“农村三产融合”..
【农资行业】2025 年有机肥市场爆发前夜:这三大..
第5期乡村振兴管理师即将封班,线上学习线上考试..
70%利润归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正在助..
乡村全面振兴,23种乡村产业模式
【县域经济】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元路径..
政策青睐!数字乡村如何从“盆景”变“风景”(..
1200亿智慧农业市场爆发,特别是AI+农业,重塑产..
【证书推荐】农业经理人技能证(第19期)7月4月..
生态农业势在必行!这8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需要知..
拆解苹果共享农庄:一个让果园变“金矿”的神奇..
【县域产业】2024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
【数字乡村】尹西明:数字新农人通过兴趣电商创..
【预制菜】国外预制菜成功密码之一:精细化供应..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案例】河北沧县:以枣为势,打造乡村..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
数字农业创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东农场..
如何打造更赚钱的“无人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