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产有待激活,农民变股东,你准备好了吗?
干货
   老猫
2017-01-10 09:26:48
[ 导读 ] 万亿资产有待激活,农民变股东,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在前几年“农民成为股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今这些都可以变成现实了,经济搞起来、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万亿资产待挖

早前,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至22个,与此同时,能让农民变成村集体“股东”的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革试点正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今年有望密集出台。

业内人士表示,价值数万亿元的资产和资源是集体经济存在的根基,通过改革,很多遗留问题将成为历史,不仅能够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集体资产盈利后的分配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能更好地保障农民个人的财产权利。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资产不明晰、所有权被虚置等问题突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过去农村集体资产遗留的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农民权益受到损害,想要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顶层设计,首先要清查核资,进行集体成员认定,以此保障他们的收益分配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成果及其他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总面积为66.9亿亩,包括55.3亿亩农用地和3.1亿亩建设用地,非资源性资产达到2.4万亿元,这些资产和资源是集体经济存在的根基。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表示,数万亿集体资产只有做到产权清晰,才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他说:“集体资产能到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化地流转,整个集体资产就可以实现保值、增值。通过这个改革,使集体资产能最大化地得到利用,从长期看意义很大。”

实际上,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整省试点。该项工作2009年启动,根据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消息,在前两年选择山东、四川、安徽等12个整省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选择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整省推进。

按照此前定下的时间表,今年是此项工作全面完成前的倒数第二年。在专家看来,土地确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必须要做到前面的。只有通过确权颁证,才能确定土地对应的权属关系,才能随即展开其他各项改革工作。


国家推进“农民变股东”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认为:确认的农村集体资产(土地、资源、资金)和农民的个人资产(土地、资金)折算成资金或股权投股到当地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从而获得收益。

这就是农民变股东的定义。

2017年1月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大量资产,拥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6.9亿亩,各类账面资产2.86万亿元,争取五年内完成集体产权改革,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副司长郑振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然等专家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就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其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把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让农民以股份方式持有集体资产。由此使得农民真正成为集体的“股东”,而不是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其中,早在215年,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据一位接近农业部的专家介绍,本次由农业部联合中农办等方面确定的试点共有29个县(市、区),试点的期限是2017年底,最主要的做法是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让农民成为村集体的“股东”,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的资产不明晰、所有权被虚置等问题,使村集体的每个“股东”,都能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公平获益。

由于在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中对小产权房等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尚存争议,因此相关决策部门在推进这项改革时,对每一个步骤都极为审慎,整个改革方案和试点名单也仅在小范围内公开。

同年,9月18日,农业部经管司下发“通知”明确了改革推进的前期步骤,即从10月起,农业部将联合中农办、国家林业局,对部分试点县(市、区)进行督察调研,并在年底前将督察调研报告报至中央改革办。

本次农业部等方面共确定了河南济源市、山东昌乐县、福建闽侯县、浙江德清县等29个县(市、区),作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


案例探索

案例一、安徽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径:股权扶贫让农民变股东

安徽省黟县碧阳镇田川村和农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川分社。村民以432.33亩土地入股,折合432.33股(涉及贫困户6户24.52股),县扶贫资金投入5万元入股,折合10股,平均量化到6个贫困户。目前,农友公司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每亩租金600余元,涉及贫困户120余户。

2016年12月,田川村干部盈利表显示,除去流转费用,以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每亩可以拿到200元左右的分红,加上扶贫资金入股,贫困户还可另外拿到400元。

田川村贫困户程建平初略算了一笔账:他家以土地入了股,加上扶贫资金的入股分红和流转费,估计能拿到1300元,这已经超过了他往年的收入。(新华网)

农业行业观察点评:此案例告诉我们“股权扶贫”不仅对国家,更是对农民最大的改变。

案例二、宁夏贺兰县94户农民变身“股东”拿分红

2016年年初,村里引进贺兰县丰谷稻业土地股份合作社,搞起了“股份合作经济”。农民入股的910多亩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规模化发展优质稻,产品直接对接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一条龙。

四十里店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共有94户。今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41.4万元,实现净利润18.4万元,94户入股农户不仅获得土地入股保底分红73万多元,还获得二次分红2.7万余元。

据调查:农民成为‘股东’后,每年的收益不仅有保底分红每亩800元,还有盈利后的二次分红。另外还可以外出打工,与过去种地相比,多了好几份收入。

同时另外一个现象,该村田地由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亩均效益比农民自己耕种提升了20%。成了“股东”后,“田把式”不再被土地所束缚,跑运输、从事餐饮业、外出打工……今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有望达到1.3万元,高于去年近2000元。(华夏经纬网)

农业行业观察点评:“农民变股东”之后,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更有利于农民增收渠道。

案例三、贵州六盘水:“三变”让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六盘水市立足山区优势,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新路,把农村老百姓沉睡的土地、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共同发展优势生态产业,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的农村科学改革发展路径。

2012年5月,舍烹村农民企业家陶正学返回家乡成立了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现代科技农业为核心,依托娘娘山湿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合作社以“三变”模式改革吸纳会员,发展刺梨、猕猴桃、红豆杉、蓝莓等特色产业。村民可用土地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每股20万元,没有资金的,农户自筹10万元,陶正学借给他们10万元。如今,合作社已吸收460余户村民加入。

随着园区投产,舍烹村村民的收入年年提高,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共有35.26万户116.53万人变为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股东,入股农民前三年人均年增收1200元、三年后人均年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15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带动22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贵州全搜索)

农业行业观察点评:“农民变成股东”后,当地的产业化加强,更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与利用,然后反哺扶贫与农民增收。


思考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认为:农民变股东对于激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民增收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还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1、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做任何事业都很难确保100%盈利,农业也不例外。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投资,回报慢的一个行业。同时,能否盈利也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

虽然有些地方政府明确要求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做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做大做强。

但,农业与大背景、大市场都有很强的关联,一旦市场出现疲软,赚不钱也比比皆是。

所以,农民入股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时,也要对分红和风险要做说明,或提前告知。

2、如何解决吸引资本

或许,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事情。但作为农业经营者来说,也需要做好准备,做强自身的产业。

因此,这里我们思考一点,我们拿什么来吸引资本?

本地资源特色?投资环境?政府积极性?

如果,龙头企业采用“农民变股东”经营方式,已经拥有大量的土地之后,企业要如何依靠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商业资本进入企业。

所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需要做出商业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资本的信心。

3、如何产业化

拥有土地之后,一定会开展规模化经营。

但单一的经营方式,肯定还是不适合扩大资产的企业发展方式。供应链的打造、产业化、集约化才有出路。

同时,产业化有不能脱离本地资源与优势,通过加大当地产业化经营,快速变现与壮大。

4、如何确认土地归属

我国集体资产长期存在归属权混乱与模糊,这也是国务院推进土地确认的出路。

通过土地确权,快速理清楚集体资产的所属关系,推进土地资本化。

最后,“农民变股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国家一定或在此关键点上进行突破与变革。

风已来,我们只要拥抱,就可以飞得更高了。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500万三农领域的行业人都在订阅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