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懂效率的人,才喜欢“管理时间”!你交朋友的方式,暴露了你的底牌
干货
   马云华
2018-11-13 11:01:48
[ 导读 ]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


成名的大佬,像蔡文胜等人,为了赶上区块链热潮,3点钟都不睡觉。


在中关村、国贸、陆家嘴这些地方,行人走路速度很快,恨不得三步并两步。


欲望多,事情杂,因此就着急。最后的结果,就是“时间太不够用了”


关于时间管理,有很多流传已久的知识,比如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我们抛开这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时间管理,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01

别让自己累成狗


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最好问自己:目的是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管理时间,是为了让日程表非常齐整,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事项。


实际上,管理时间,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了让我们高效地完成任务。


时间是表象,效果才是核心。疗效说明一切。


怎样衡量效率和成果呢?有一个等式:效果= 投入时间长度 X 单位时间效率


我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投入时间长度”上,所以,希望能规划好时间,一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


因此,那些“大佬比你还成功,还比你努力”的鸡汤文章非常流行。


在这些文章中,企业家们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工作时间特别长,对自己下狠手。有些作者,甚至塑造出“大佬们不睡觉”的错觉。


大错特错。比如Elon Musk,经营3个公司,而且还在不同的城市,是不是得像超人一样不眠不休呢?在一次采访中,他自己说:每天要睡6个小时。


每个人每天能投入的时间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提升“单位时间效率”。


同样一个小时,高效工作者能完成2000字文章初稿;拖拖拉拉的人,打开Word文档后,思路混乱,只敲打了200字。


人与人之间的“单位时间效率”,可以有2倍甚至3倍的区别,所以,提升它,比增加工作时间更重要。


吴军甚至说,一个顶尖的程序员,效率会是普通程序员的10倍或者100倍。


为什么每个人的“单位时间效率”如此不同?根源在于你的精力值。


精力值越高,效率越高。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我们的精力值在不断变化。


精力分为三部分:体力、情绪管理能力、思考能力。


很多时候,你感觉工作太累,效率很低,只是因为体力跟不上。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一整天,你遇到的都是正面的情绪环境,即使工作强度大,你也不会感到疲倦。愤怒、焦虑、难过,会对效率会产生非常大的伤害。


思考能力,就是专注地处理信息、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你的思考水平,在一天钟也会产生剧烈波动。


想提高精力值,就要深入了解自己,做一份“精力使用手册”。


比如,我的精力手册就包含以下内容:


为了保持体力,每周需要做两次30分钟深度运动;

为了保持情绪调整能力,每天至少做一次10分钟冥想;

为了让大脑始终在线,晚上睡觉7个半小时,每天午睡20分钟。

每个人的身体差异很大,所以不用照搬方案。


最关键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精力模式,从三个角度入手,提升“精力值”。这是让你变身“效率超人”的关键。


02

为工作安上正确的弹簧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忙碌的人,效率比较高?而生活清闲的人,效率反而低?


这件事看上去令人费解,但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规律:不论你有多少项工作,它们都会把你的一天塞满。


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有做一个方案,你很可能花2个小时浏览信息,花1个小时讨论,最后花1个小时写出来,到下班时,方案终于出驴了。


但,假设你今天要做方案,还要开个电话会。你就会压缩做方案的时间,整体安排得更紧凑,一天结束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做了更多事情。


更神奇的是,相比第一种情况,你会觉得自己更充实了。


我看到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李一诺,我们叫她一诺姐。她同时做三份工作:盖茨基金中国区首席代表、一土学校创办人、“奴隶社会”自媒体创始人。


此外,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花不少时间教育孩子。


她说,时间管理的真相,用一句话就可以概况:


你的活动永远会膨胀,直到占满你所有的时间。


人就像一个弹簧,保持适当的紧张度,是最好的状态。因此,不要让自己承担无法承受的重负,但也不能让自己太过清闲。


因此,如何让自己更高效、更充实?每天给自己安排适当的工作量,然后把它们完成。


早上到办公室,我习惯拿出一张白纸,将它分为三个部分,梳理一天的工作:


1.需要专注完成的事项;


2.需要协调、沟通完成的事项;


3.临时增加的事项。


大概估算每项工作的时间,然后总体做个计算,这样就会让你一天的工作量,处在“饱和但不过量”的状态。


如果你发现工作实在做不完,有两个解决办法。


首先,你可以明智地说不,拒绝掉一些些工作;其次,你可以分派工作,在合理范围内,请其他同事或者供应商,帮忙完成。

03

刻意“留白”,创造“惊喜”



最近,关于“中年人失业”的文章越来越多,现象背后,透露出一个道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当下的任务上,要学会“留白”。


有留白的画,不把线条涂满整张纸,给人创造了想象的空间,有更多美感。


有留白的生活,留出一些时间给“不功利的事”,会给我们的未来创造惊喜。


有两件“不功利的事”,在当下看上去不重要,但对整个人生来说,非常关键:


1. 心态开放,对新趋势敏感;


2. 关注社交,不断建立新连接;


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超过以往。企业不关注新趋势,有死亡的危险。


当人们开始用智能手机时,摩托罗拉、诺基亚对它们的产品很自豪,最后帝国很快瓦解了。


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中兴员工之前被“变相离职”,本质是因为近年来通信行业饱和、利润率极低。


人民网的一篇报道里写道,银行柜员、出租车司机、加油站工作人员、有线电视安装人员······这些行业都是未来10年很可能消失的行业。


如果你处在一个走下坡路的旧趋势中,无论怎么提高效率,长远来看都是徒劳。


与此同时,很多新的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比如区块链,跨境电商。


区块链大家都听过,但很多人没认真了解就下断言:这不就是传销 庞氏骗局嘛。说真的,这种封闭心态,哪天被时代淘汰,也是活该。


跨境电商,是指把中国商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国外,随着中国生产技术的提高,这个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阶段。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涉及到海外市场的公司做高管,今年他给负责亚马逊运营的同事直接涨薪2倍,为什么?因为“行业发展太快了,好的人才太少”。


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


在新趋势普及的过程中,先知先觉,敢于行动的人,会收获一波红利。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对社交这件事谈得很少。在很多人眼里,社交=搞关系,而搞关系,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


但是,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与各种朋友产生连接,我们才有可能打破旧有的“眼界限制”,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前沿的信息,一般不会出现在媒体上,只在小圈子中流传。


关于某件事的实操经验,朋友指点一个小时,比看两天书都管用。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世界。只靠自己,拼死拼活,也不会有好下场。


刘畅是新希望集团的CEO,父亲刘永好曾经是中国首富。在一次采访中,刘畅展示她小时候的相片,当时她生日,邀请一大帮同学来家里。她说:


我爸特别看重这个,从小希望我能把人组织在一起。


只有连接他人,产生协作,我们才能高效地放大自己的价值,你拥有的,将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

想了解一个人的底牌,

就看他交朋友的方式。


坊间有个段子,说衡量人生友情的有“四大铁”,其中两条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


这两条滋生出的感情往往比较真,因为人在发迹之前,生活普遍比较单调,所以彼此在一起慢慢相处会很了解,感情自然也深。


然而,当我们进入了商场,就会掺进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我们往往是因为有着某种共同利益的需求来维持一段所谓的感情。一旦需求破裂,友情也就终止。


所以,我们会感觉随着年纪的增长,友情,成了一种稀缺品。


可也正因为此,我们反而更容易判断一个人的胸襟与格局,以及,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发现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职场中,朋友间既不能没有共同的利益,也不能只局限于利益。


两个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再好的感情也会随时间显得乏味;两个人之间只剩下利益,一旦分赃不均,就会鱼死网破。


除此之外,西方社交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密友五次元理论”。


意思是说,你财富的多少,取决于你身边最好五个朋友的财富平均值。


因此,很多职场人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结交优质朋友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对方物质层次的高低。


其实不然,判断一个朋友是否优质,核心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层次。


俗话说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物质层面,人分高低;精神层面,不分门派。


好比说,如果你自身能力不行,就算你是马云的发小儿,他也不会轻易出钱给你创业;但如果你能力被广泛认可,即使你与马云只是泛泛之交,他也会投资你的生意。


所以,交人先交心。正如前面所说,想要与更高层次的人交朋友,就得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想要从别人身上谋取利益,你自己先得不计较得失;想要从别人身上获得回报,就得先让自己主动付出。


毕竟,人是情感的动物。真正的牛人都酷爱「重仓友情」,否则,这个世界哪来的贵人、伯乐,或者是忘年之交......


所以,这个世界上压根儿没有什么低层次的圈子,与其埋怨自己的圈子层次低,不如先花时间反省自己。


强者善于改变自己,弱者只会抱怨遭遇。


毕竟,决定你圈子层次的人不是朋友,而是你自我价值感的选择。

李开复说:“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有用不完的时间,工作、社交、生活、兴趣什么都不落下。我想说,是因为我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一个人能有多值钱,就看他对待时间的方式。

内容来源:老黑100招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