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成功学:我是如何借助朋友圈走上人生巅峰的!
干货
  
2018-12-27 10:34:26
[ 导读 ] 条条大道通罗马”,选择什么样的成功道路在于个人。

有句俗语叫做“条条大道通罗马”,选择什么样的成功道路在于个人。”

但我认为,要想成功无非只有两条,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积累广结善缘,积累人脉,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在关键时刻扶你一把,迷茫时刻点拨一下,成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好,我叫曾国藩,对,就是被你们打上各种标签的曾国藩,今天我就自身的经历谈谈如何依靠朋友圈走上人生的巅峰之路。

曾国藩故居画像

1、如果不是我的好友点拨,我差一点就和湘军失之交臂了。

事实求是的说,作为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的两榜进士,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勇敢地站出来创建湘军,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文坛巨匠,科场领袖。

那一年,正是大清咸丰二年,作为吏部左侍郎的我,是这一届江西省的乡试主考官。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耀,因为在讲究“师生情谊”的大清官场,录取几个优秀的举人,纳入自己的门下,培养自己的班底,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了。

只是因为慈母的故去,我不得不转道湘乡,回去为母守孝,这是为人子必须做的事情,孝乃是根本。

只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起于广西大山的长毛军太厉害了,他们兵锋赫赫,在围攻长沙数日无果后,在咸丰三年打下了武昌、江宁,最后居然在江宁割据称王,还北犯河南、直隶,一时之间大清震动。

此时,允许汉臣兴办团练以镇压长毛逆贼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接到了筹办团练的圣旨。

对于练兵,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也是排斥的,因为这不符合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我毕竟是大清国的进士,北京城的理学文坛中的佼佼者;何况我也有非常好的借口可以抗旨,为母守孝、丁忧三年,这是国策,谁敢说我一句不是?

这时候,有个人改变了我的想法,他就是我的同乡兼同窗,湘阴郭嵩焘。

郭嵩焘

想当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我考上长沙府的秀才名单后,进入岳麓学院进一步深造时,和郭嵩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郭不愧是我的好友,套句古话就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郭筠仙也。”

他认为我胸中素有扫清天下浑浊的志向,而眼下因为长毛军的缘故,以至于朝廷危难,百姓流离失所,兴办团练正是为君分忧,为民请命的机会,应该努力抓住而不应拒绝。

为了打消我对练兵的抗拒,老郭还搬出了“投笔从戎”的典故来劝说我。

可以说我被他真挚的话打动了。

是的,我的座师穆彰阿已经被年轻的皇帝下旨永不叙用,老师苦苦打造二十余年的“穆党”灰飞烟灭;而我在《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中更是直言皇帝的过失,为此也得罪了年轻的皇帝,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如果不是京城的理学圈子的朋友相助,比如唐鉴、倭仁、吴廷栋、何桂珍等人的化解,恐怕我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

在经过深思之后,我决定出山了,我无法去赌年轻的咸丰皇帝对我的喜恶,也许即使我守孝期满回到京师,也不见得能再进入国家部委工作了。在大清,没有什么比皇帝的认可更重要。

见我同意办团练后,老郭非常高兴,他认为我选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协助我,这让我欣喜若狂。有了他的助力,事情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了,不至于到处抓瞎。

也就是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注定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非常感谢我的同窗好友郭嵩焘。


2、刚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在大清国,没有朋友的相助,你想获得成功就是异想天开。

当我决定出山创办团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将领、兵员的来源,不过我并不担心,因为我的朋友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解决了眼前的困局。

这个人就是我的同窗好友,刘蓉。

得感谢刘蓉,他不仅在我困难的时候过来帮助我,还给我带来了一个人,而正是这个人帮我理清了湘军的创建思路,使我从一个军伍的菜鸟成长为一个军旅专家。

他叫罗泽南,他认为必须以儒生为骨,乡农为肉,利用师生、同窗、同乡、亲友的关系组建一支兵归将有,层层效忠,并以儒家传承和乡土观念进行统一思想的新式军队。

事实证明,他的建军方略非常有效,我的湘勇一战成名。

咸丰三年,草创成军的湘勇在罗泽南的带领下,驰援被困于南昌的江忠源,大败长毛军,这增强了我对新式军制的细心。

不仅如此,罗泽南还带来了他的门生,如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李杏春、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濬、康景晖、罗信南、谢邦翰等,就连我的弟弟国荃、国葆也跟着他加入了我的湘勇队伍,一下子把我的难题全部都解决了。

看看吧,这就是朋友圈的力量!

湘军

当然,我的朋友不仅于此。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我的“同年”、“门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万事开头难,湘军草创之时,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急需一批读书人能够协助我处理日常的文案。

这时候,我的“同年”李文安让他的大儿子,我的学生李翰章过来帮我了,这个学生天资还算可以的,能帮我把湘军的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然这和他的弟弟,我另外一个学生李鸿章相比,确实要差了些。

凭借着敢战、能战、想战的湘勇,我在大清国土上纵横驰奔,为平定长毛,稳定天下局势立下了赫赫战功。

咸丰十一年,我控制了江南的军政大权,成为了两江总督,而我推荐的人都成为了封疆大吏,如江苏巡抚李鸿章、浙江巡抚左宗棠、安徽巡抚李续宜、江西巡抚沈葆桢、湖北巡抚胡林翼等,都是我圈子里的人,学生、乡党、同僚……莫不如是!

湘军破江宁

3、文官的圈子里,更需要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

不说军旅生涯了,就说说我做京官的那段日子,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没有贵人的帮助,可能我的人生就是另一条道路了。

说实话,我能从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后一路高歌猛进,到道光三十年顶着内阁学士的头衔坐上礼部侍郎的位置,同时又兼管兵部,真的离不开朋友圈的帮忙。

毕竟,一个人能在短短的十二年间,实现七次升官,连升十级,不要说满汉大防的大清朝,恐怕史上也没有我这样的官场神话吧!

所以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是非常重要的,名气、声望,是需要别人帮你刷的,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是非常有道理的。

说到官运亨通,这里我不得不说我的座师穆彰阿,他也是我在官场上的贵人。

实际上,我很清楚自己的资质,其实并不高。道光十八年的戊戌科榜,我的排名其实是靠后的,因为我只是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四十二名,按照大清的官场规矩,我根本没有机会留京工作的,只能等着吏部签发文件,下放到地方去做一个七品知县。

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道光十八年戊戌榜的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时称“穆相”的 穆彰阿。我凭借着本届科榜进士的身份,以学生之礼敬谢恩师,也是打算给自己找找门路。皇榜进士

当然,这只是大清国的潜规则而已,而我也是借此机会正式拜在了穆彰阿的门下,成了他的门生,也成了万千“穆党”中的一员。

正是得益于这层关系,恩师向我透露了一些即将到来的朝考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虽然天资愚钝,但并不傻,凭借着事先的一些信息,在这次朝考中位列一等第三名,一下子简在帝心,被老皇帝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也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当然我的本意不是告诉大家去作弊,我只是告诉你们,人生的道路漫长,有一个贵人相助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不是恩师的提携,恐怕后面也就没有了两江总督曾国藩,只有一个七品知县曾国藩了。

在京师的那几年,我也是广交好友,结下善缘,比如我特别喜欢理学,便拜在太常寺卿唐鉴门下,专心治学,还和倭仁、吴廷栋、何桂珍等成了知交好友;而我的那种文人酸腐气,更是和梅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人,引经论典、考据词章,借用别人的嘴来达到推广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我成功了,咸丰二年的汉臣团练名单里我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没有我之前的人脉关系,这种以军旅生涯的升官之路又怎么会轮到我的头上呢,京师的那些大佬们才不会想到我呢。正是因为此前的运作和努力,在朋友圈中积累自己的声望,我才有机会成为团练大臣。

大清文官掌军权,而且还是理学大师,做到文武兼备,我恐怕是大清史上第一人。

曾国藩

4、人生要想有所发展,除了拓展朋友圈外,还在于互相提携、帮助。

什么是朋友?就是那种在困难时刻、在迷茫时期,他能站出来推你一把,点拨你一下,甚至委屈自己来成全你,我认为这样的朋友是值得托付的。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你不能习惯于别人的帮助,也要时刻关心朋友的前途,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所谓以诚待人,礼尚往来,就是这个道理。

我这一生得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也帮助了很多朋友,每一位都是值得我真心对待的。即使嫉恶如仇,得到过我帮助,但因为和我的战略思想相冲而分离的左季高,在我死后不也被我的人品给折服了吗?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毫不夸张的说,我担得起左季高的这番评价!

人生一世,我始终秉着一条原则,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无论是“师生”、“同乡”、“同窗”、"同僚",或者是其他,圈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朋友圈确实是一个好的人脉拓展渠道,所以利用好自己的朋友圈,打造属于自己的IP,塑造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从而抓住每一次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我对大家最真诚的的忠告。

当然,有事没事,心灵鸡汤少发点,那种毫无营养的东西,只会让你的朋友圈陷入一片黑暗。

时间久了,你自己都会沉浸在其中而无法自拔,只能惹人增怨,徒增烦恼;而有助于你,充满正能量的朋友都会远离你而去,失去的将是你一生之中无法想象的损失!

内容来源:老黑100招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