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脆弱的部门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社会面临的双重挑战。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如果在不采取任何适应措施的情况下,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水稻和玉米将分别减产6.0%、3.2%和7.4%,这将是灾难性的,会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增强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韧性。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海牙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气候智慧型农业”,将其作为应对气候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战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一种既能保持农业生产能力,又能实现减排固碳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及新模式。这对于我国农业粮食系统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气候智慧型农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体系多样化,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它能够增强农业粮食系统和生产者的气候韧性,通过规划生产活动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脆弱性,推动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等,适应气候变化以确保食品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
最后,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化种植业、畜牧业等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减排力度,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从绝对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两方面减少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响应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
为此,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在2022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了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系列措施,推动出台农业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鼓励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试验示范,构建完善的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体系,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体系建设。
此外,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FAO大会第42届会议上提出,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导向的气候智慧型农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将大力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我国已开展多个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示范
2014年以来,我国与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组织合作,启动实施了多个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机构的赠款资金近1000万美元。
2014-2020年,“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实施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粮食主产区——安徽和河南建立5万亩示范区,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减排增碳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配套政策的创新与应用、公众知识的拓展与提升等活动,通过秸秆科学还田、应用精准施药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实现了项目区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25%、固碳量增加12%-17%、作物单产增加5%-10%、农田平均净收入增加12%。项目成果被列入全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32个最佳案例之一。
2021-2023年,“气候智慧型农业-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项目”,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和山东四省重点针对秸秆可持续还田与土壤健康关键障碍因素,开展了不同种子包衣技术筛选,监测了土壤主要病原菌群体化趋势,构建了新型种衣剂防控小麦、玉米种苗期病虫害的秸秆还田固碳增产技术模式。项目实施后,示范区作物平均增产8%以上,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传统耕作降低10%,获得了保证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赢”效果。
目前,中国和GEF在青海高寒草原实施“气候智慧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草地免耕补播改良4.8万亩、春季休牧62255亩和栽培草地建植(圈窝种草)600亩。项目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草地生产力提高27.2%,累计固碳13.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牧户收入增长8.5%,草地景观格局呈现向好趋势。
我国加强气候智慧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
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要求农业生产系统有更大的气候变化恢复力,科技创新在增强品种适应能力、提升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稻田碳汇提升和甲烷减排技术、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等项目,加大创新力度。制订《气候智慧型小麦-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气候智慧型小麦-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气候智慧型作物生产计量与监测方法规程》等农业行业标准。推广合理的间作套作体系,根据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关系改变和病虫害新特点,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技术,支撑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5.2%,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做法,同时及时分享中国成功经验,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2020年,我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组织召开“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研讨会”,分享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成果和经验同时,交流研讨国际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技术模式。2022年召开的“中美气候智慧型农业圆桌会”上,两国政府代表、业内专家、知名企业代表就共同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科研和市场开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互鉴、探讨合作,推动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近期,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中美农业联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重启了中断9年的中美农业合作机制,并把气候智慧型农业作为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全球化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要追求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多目标的统一,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理念契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有现实需求和广阔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支撑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电商分析】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现状与发展..
【温室大棚】什么是智能温室?与传统的温室大棚有..
解锁乡村振兴新姿势:10大运营模式大盘点..
“公益+市场”模式兴起!公益搭台链接供需 “乡..
建议收藏!一文讲透“农村三产融合”..
【农资行业】2025 年有机肥市场爆发前夜:这三大..
第5期乡村振兴管理师即将封班,线上学习线上考试..
70%利润归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正在助..
乡村全面振兴,23种乡村产业模式
【县域经济】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元路径..
政策青睐!数字乡村如何从“盆景”变“风景”(..
1200亿智慧农业市场爆发,特别是AI+农业,重塑产..
【证书推荐】农业经理人技能证(第19期)7月4月..
生态农业势在必行!这8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需要知..
拆解苹果共享农庄:一个让果园变“金矿”的神奇..
【县域产业】2024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
【数字乡村】尹西明:数字新农人通过兴趣电商创..
【预制菜】国外预制菜成功密码之一:精细化供应..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案例】河北沧县:以枣为势,打造乡村..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
数字农业创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东农场..
如何打造更赚钱的“无人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