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张孝德:第三次农业革命:回归养命的生态农业

种植17小时前

[ 导读 ] 人类将进入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时代。

工业化农业走向其反面的深层原因,是工业化农业没有把农业看成一个与工业完全不同的生命系统来对待。农业是一个以生命养育生命的系统,而现代化学农业,已经退化为以化合物养育生命的农业,这样的农业所生产的粮食,其中的生命力越来越弱,这样食品养育的人,不可能成为健康的人,这是导致目前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的根源。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西方提出了“有机农业”概念。有机农业的本质就是生态文明导航下的生态化农业。这将是自一万年前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之后,人类将进入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时代。

01

农业革命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到目前为止,人类仍没有找到,化解工业文明危机的根本出路。目前主导这个世界的治理方案,仍然滞留源自西医思维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困境中,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化解人类文明危机无解。化解当代人类危机,需要走出西医思维的困境,以中国智慧,通俗讲需要以中医思维来寻找新出路。按照中医头上病在脚上治的系统思维,化解工业领域导致危机,需要到农业领域找出台,城市的问题需要到乡村找出路。

乡村振兴与农业革命是化解西方使现代化危机的突破口,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出发地。500年前,兴起西方是通过城市复兴与工业领域的革命,突破农业文明时代在乡村与农业领域局限,开启人类文明发展新时代、新空间、新路径。经过500年以城市化、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之路,遇到了无法突破的困境,人类需要再度回到乡村与农业领域寻找新出路、新突破、新空间。

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农业模式,决定人类未来命运。当代人类的农业革命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基于一下原因:

第一,农业领域危机直接危害的是人类生命,是工业文明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危机,21世纪如果我们不构建一个滋养人类生命的生态化农业,人类将会陷入巨大生命危机之中。目前在资本利益驱动下科技创新、社会资源仍然聚焦在为获得更大利益的工业化领域,大力推进关乎人类生命的新农业革命迫在眉睫。

第二,农业革命是化解现代工业文明危机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够构建一个为更加公平、公正、贡献的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生态化农业,这将是让全世界和全人类受惠的农业。我们有了健康农业、健康的大地,就像人类有了健康慈母一样,这将是全人类都受惠的农业。此外,回归社会化、多样化、文化化生态农业,也将会使古老乡村文明的复兴成为可能,乡村文明复兴所带来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众生平等的生命观、节俭低碳的幸福生活,如果未来世界30%到50%人回归到乡村,那么生态农业带动的乡村复兴,就可以为医治现代文明带来新文化、新生活,就医化解城市的高消费、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病。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生命危机、社会危机、心污染危机等诸多危机,都以因此而化解。

总之,21世纪的人类,沿着以生态农业革命为起点的这条线路图走向去,人类将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轨道。这个线路图就是:生态农业——人地循环——乡村复兴——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天人合一文化——惠及全体生命健康——化解城市文明病——低碳城市——绿色消费——绿色生产——迈向生态文明新新时代。

由此可见,本书所讲的生态农业革命,不是目前单纯的有机农业,而是基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生命观下,按照农业具有的公平性、公正、共享的特性,在重建人与土地在地化循环的基础上,以生命友好型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生态化农业、是一个社会化与生活化相结合、自足化与有限市场相补充、共享与公平兼顾的新农业。只有这样的生态化农业,才能带动乡村文明复兴,才能形成带动人类迈向新文明轨道的综合作用。

02

回归生命农业:从生命敌对转型生命友好的技术革命

01、生命敌对性:服务生命农业科技的生命观

纵观500年以来的工业文明史,就是一部殖民战争史。自十五世纪以来,从发现新大陆开始的殖民大屠杀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延绵不断。伴随战争升级的是杀害生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从常规武器到原子弹,一直到化学武器。

两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支持下的西方科技创新,不仅存在于战争领域,也普遍存在于西方医学、现代农业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

现代化学农业就是一场人类与植物、昆虫世界的战争。就像西方殖民者,把西方民族以外的人都看成敌人一样给与杀戮一样,在农业领域的科学也同样把粮食植物之外的其他植物和昆虫都看成敌人来杀害。从农药到除草剂,一直到现代的转基因,就像从常规武器到原子弹一样,农业领域科技进步标志是对生命杀伤效率越高越好。什么叫转基因种子,就是常规农药是谁吃谁死,而转基因是谁吃了所有的后代都死。转基因科技属于典型的以战争思维人为改造生命,杀害生命、造成生命系统风险科技。

现代医学是在生命世界的另一场战争。不断升级的抗生素是人类在病毒世界的战争。以杀死癌细胞为目标的癌症治疗是人类在细胞世界的另一场战争。西医治疗癌症的科技创新就是生产出更有效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02、生命敌对性科技,是造成生命危机的深层根源

人类以付出巨大的生命为代价,越来越认识到,这种敌对性科技在生命世界战争,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是一场将人类自身导向毁灭的战争。现代人类拥有的核武器已经到了可以把地球毁灭多次的程度。在农业领域的战争,造成的恶果是化学化食物成为致癌与诸多精神病的根源。20世纪,地球上大约有30余万种植物绝迹,损失了约75%的农作物品种。剩余不到30%的作物品种供应着全球95%的食品需要。欧洲的家畜品种资源有一半已经绝迹。全世界已经有三分之二的鸟类繁殖力下降。

在微生物世界杀害病毒的战争,也是如此。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在细胞领域治理癌症的战争,治疗费最近30年增长20倍,但患者生存率却几乎没有提高。目前新冠病毒的升级变化,就是对这种敌对性科技的警示。

疫情对当代人类的警示,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命敌对性科技,已经走到尽头,如果我们继续沿着敌对性科技的路子走下去,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不归之路。

03、生态农业需要基于新生命观的科技范式革命

源于两元对立战争思维支持的现代科技,是一种生命敌对性科技。人类走出生命世界战争的危机,需要生命友好型科技范式创新。从生命敌对型科技向生命友好型转型,首先是生命观的转型。

目前敌对性科技的生命观,是按照人意志和需求,以满足人类私欲为目标而形成的征服生命、改造生命、让其他生命成为人类奴隶的生命观。未来的生命友好型科技,是基于万物有灵、生命平等、人类与生命万物互养共存、友好共生的生命观。

现代生命敌对性科技,给人类带来灾难最大是在农业与医学领域,在农业和医学领域推进生命友好型科技的创新迫在眉睫。

04、方兴未艾的微生物革命,是21世纪生命友好型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正在兴起的微生物技术显示出巨大生命力。构成地球生命世界的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三种形态,到目前为止的人类文明,通过农耕和游牧两大生产方式实现了对动物和植物资源的利用开发。而构成生命系统最基础的庞大微生物世界还是一个尚未有效开发的处女地。

微生物技术是一项能够有效修复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生态科技,也是一项能够在农业领域实现高效有机种植、有机养殖的生命友好型科技,同时在微生物洗涤、物生物养生、物生物医疗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物生物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性、覆盖面大的特性,将是引领未来的替代化学科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科技革命。

05、生命友好型科技术语人人可以参加的公益性科技图片

现代的生命敌对性科技,是被科技家所垄断、被商业资本所控制的高成本科技。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形成的广泛用在食品和生产领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公共科技。而目前正在民间推广使用微生物酵素,给我们最大启示是:酵素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门槛低、人人可以参与、家家可以制作的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公益性的科技。我们呼吁有公益性的各类民间机构、大学、科学家要参与到微生物科技创新中来,我们呼吁世界各国政府要制定有关制度和法律,大力推进生命友好型公益性科技的创新发展。

03

社会化农业:从消灭乡村农业转向乡村复活农业

第一次农业革命,经过万年世界的演化所形成的农业所支撑的是一个翻盖全球多样化的文明世界。而支撑这个多元化文明的载体就是乡村。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体系中,随着农业功能萎缩为单一为城市化提供粮食的功能时,传统的乡村就失去的存在的基础。随着让乡村消亡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则意味着古代农耕生产方式所承载多样性文明与文化,随着乡村的消失而彻底消失。

从这个角度看,当代人类为工业化付出的文化代价远高于、也远重于环境污染的代价。早在15至18世纪工业文明发展的早期,当西欧殖民者带着对黄金的渴望通过航海踏上美洲与非洲大陆时,尚处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缺乏自我保护力美洲与非洲的古老文明便开始了灭顶之灾的命运。美洲的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然而,在欧洲殖民者眼中,美洲的价值除了黄金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保护与珍惜。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在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00万公斤,总值约60亿元美元以上。而惨遭杀害的印第安人则有1000余万。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当美洲黄金被掠夺、土著居民被杀之后,适应美洲种植业的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古老的非洲文明,则在奴隶贸易中遭受另一中残酷的洗劫。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几百年间,有1.5亿的非洲奴隶被运到美洲。到了19 世纪末,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短短30 年间,非洲仅剩下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到帝国主义约束的国家,其余96%的土地,98%的人口都被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这就是起始于西欧的工业化在其原始积累时期人类文明为其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的结果是存在于美洲的古老文明遭到绝迹式洗劫后,形成了欧洲工业文明拓展新区域。而古老的非洲文明生态被遭到致命的破坏之后,长期滞留在文明进化断层中进行着痛苦的挣扎。古老的非洲在原有能够满足自我平衡的古老的生态文明被破坏与瓦解后,由于没有经历过农业文明的过渡,在原始文明与输入工业文明之间形成鸿沟中,遭受着两种文明冲击的煎熬:一方面因没有农业文明发展阶段进化,缺乏起码生存能力,遭受着粮食危机的煎熬。另一方被工业化边缘形成的脆弱的自我保护能力,又成为工业化带来温室效应的最大受害者。目前文化生态失衡是造成非洲所有痛苦的根源所在。

如果说在15到19世纪美洲与非古老文明遭到西欧殖民者洗劫性破坏,用的是野蛮而残酷的战争方式,那么19世纪后,多样性人类文化生态遭到的破坏则变成一种在慢性中毒中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现代化农业消灭乡村的同事,让人们在现代化城市生活中忘记过去。

如果当代人类沿着西方式的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道路一直走下去,那么未来的地球,留下的就只有一种文明,这就是古罗马文明在全球的普及与复兴。 因为西方的文明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就是城邦文明。今天的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今天西方的城市化、全球化恰恰是古罗马文明全球化。无论今天的技术有多进步,这个世界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细细研究就会发现:今天整个西方的工业文明,就是古罗马文明的放大。成为世界性奥运会的体育比赛,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模式,换一个样子重新展现出来,美国称霸世界理念和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古罗马的翻版。

单级化思维是支持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1969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于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普里戈金,曾讲过一句名言:单级化意味着死寂。多样化共生是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原因。21世纪让人类文明从单级化回归多样化共存,就是要复兴被现代化农业蚕食的乡村文明。乡村文明复兴根基,是回归多样种植的生态有机农业。多样化有机农业与多样性乡村文明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再走乡村社会的潮流。而推动这股朝的动力,就是来自生态的觉醒、对有机安全的食品的需求。如果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自给自足的有机农业,则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发现,有生命的农业不仅给人类同健康有生命活力食品,也给人类提供了有生命力的文化,提供了有生命力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生态农业革命的背后,即将引发的是一场对工业文明危机具有重大矫正的新革命,是一场引领未来的乡村文明复兴的革命、源于乡村文明的新文化运动、新生活革命、新哲学与思维的革命。这才是21世纪第三次农业革命的伟大使命与意义所在。

回归乡村生态农业,并不是简单回到古代社会农业,而是在更高层面、在新时空中螺旋式上升。未来生态农业需要机械化、需要科技创新,对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是建立在保证农业的有机性、生态化、社会性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目前,这种局限在追求农业受益最大目标下的科技创新。

04

共享化农业:从资本化农业向义利农业转型

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根源,是粮食生产方式出了问题,不是地球耕地不能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要。中国的粮食生产模式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回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少3.5亩。中国用全球9%耕地“养活”了全球21%人口。如果全世界都能用中国农业模式,那就意味着1.3亩可以养育一个人。目前全球有205亿亩土地,按照中国标准,全球可以养育158亿人口。目前全球的人口是70亿。

当代人类陷入粮食危机的根源,就是目前主导世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按照资本逻辑构建了现代化农业体系,严重违背了农产品所具有的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本质要求。按照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和分工理论,构建起来的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在工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形成的农业现代化,则将世界推向了粮食危机的陷阱。

需要我们反思是,支持现代化农业的经济理论出现了严重问题。农业属于借助于自然自力、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满足生命的必需品产业。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共享性的产业。而按照具有私有性、排他性的工业品特征,构建起来的过度市场化、资本化、追求高收益的农业现代化,严重违背农产品所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共享性特征。农业生产制度的设计的错误,导致了当今世界粮食生产陷入两极化的困境,一端是占据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的垄断世界粮食市场的跨国公司,在不断提升的高收益中快速发展。另一端是缺乏粮食自主性的国家和缺乏土地的贫困人口,陷入越来越严重的饥饿的困境。

21世纪让农业回归公共性,基于粮食主权公平、重建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世界粮食新体系,是化解世界危机的根本出路。

满足生命必须品是农业的第一功能。粮食是自然赐给人类共享的公共产品,粮食主权平等是人权平等前提。粮食主权与国防主权一样,是一国的政治安全、民生安全、生态安全的根本权利。什么叫农业?今天教科书,没有“农业是什么”讲清楚。农业是自然赐给人类满足生命需求的必需品,而不是满足欲望的消费品。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不一样,你坐汽车可以从5万到100万,它给你带来的价值不一样。但粮食不同,无论你多有钱、还是没有钱,吃一碗米饭就饱,是一样的。一碗大米,没办法把它卖到1万块钱。人类最基本的平等,是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平等地获得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食物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公正的标杆。可是,一端是全球还有10亿人吃不饱。而另一端是跨国公司为了资本获利,为了使产品变成满足人类的欲望的消费品,使本来很简单的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变成了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成为一种高能耗、高浪费的生产。目前工业化农业导致食物从田间到销售端,运输的过程中浪费了三分之一。

按照满足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优胜劣汰的自由市场机制,构建起来的世界粮食生产体系,是当代世界陷入粮食危机的制度根源。为此世界粮食生产需要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需要从资本逻辑主导的世界粮食体系,向基于粮食公共性和粮食主权公平的逻辑,重建世界粮食新体系,是从制度根源解决世界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特别是世界发展中国家,要走出农业现代化的误区,从确保国家粮食主权的独立高度,重建保证国家安全、民生安全、生态安全的新粮食体系,摆脱后殖民时代形成对按照资本逻辑、国际分工建构的国家粮食体系的束缚,坚定走基于粮食主权安全的、粮食自足的国家粮食体制。

让世界粮食走出跨国公司垄断的束缚,让粮食回归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过程,也是让世界粮食回归生态有机提供了前提条件。

按照粮食具有多样化、生态化要求,大力推进世界粮食公益科技的创新,大力鼓励民间自主农业科技创新。打破目前被跨国公司垄断的育种科技格局,大力推进世界农业自留种、发展公益种业的运动。让世界更多有公益心的企业家、科学家、民间机构参与到这场“保护生命、种业公益化”的事业中来。

让粮食生产回归公共产品的特性,并不意味着排斥资本与生产,而是要按照公共产品的特性,走与资本、市场对接之路。在这方面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所有建立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有效的探索。

05

智慧农业:从生产农业向教育农业转型

党的十八以来,使用频度比较高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华民族被誉为最有智慧民族,其实智慧不是属于中华民族,而是属于古代农业文明。目前所讲的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所用的智慧,不是古代意义上的智慧,只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技术而已。真正的智慧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是古代农耕文明时代通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古代先民,为了农耕生产,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天地构成的宇宙模式,是一个宏观、系统、无形而有型、生生不息运行着的存在,因这样的存在而形成了农业文明时代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系统整体的类比思维、感悟无形而有型的辩证思维、这样是思维就是智慧,就是中国古代形成的通过类比抽象形成的阴阳交变的太极思维,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感悟无中生有的辩证思维,以及佛学所讲空有的辩证思维等。古代哲人正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发现隐藏在天地构成背后的天地运行规律,如一年的四季循环、24个节气等。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兴起,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缺乏科学根据的思维方式被淘汰。取代而兴的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思维方式,这就是从微观、从有形实体、根据实验、已经事实、符合逻辑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围绕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了近代以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数理化知识体系。这个体系被标定为科学,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不是科学。这个思维方式与古代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基于分析、结构的逻辑思维、是只承认有中生有的线性思维。近代以来,人类正是基于这样思维范式,形成了认识与把握这个世界知识与科技体系、再将知识与科技转化为改变物质世界的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但西方科学家严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实体到虚空、从局部到整体、从线性到辩证方向攀登都巅峰时,却发现他们苦苦寻找东西,正是近代以来被抛弃的古人的智慧。决当代人类遇到各种危机,所需要一种能够弥补基于微观、缺乏宏观、关注局部、缺乏系统、面对实体、遗漏空无的新思维,这种新思维就是目前所讲的系统辩证的智慧。

21世纪人类迈向新时代所需要的这种智慧,恰恰来古老农耕生产方式。从这个角度看迈向有机生态的第三农业革命,也是一次重新从宏观、系统、辩证认识世界的哲学与思维方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农业为我们贡献的不仅仅是有生命活力的有机食品,有生命温度与情感的社区、体现人类公平正义的粮食贡献农业,还要我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自然观、新哲学、新思维。

未来的有机生态农业也是一个教育农业,这种教育就是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耕读教育。以天地为师的开慧教育,与工业化时代的知识教育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未来智慧教育是生心灵一体、改变人的行为心法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单纯在教室里就能完成的教育,而是以天地式、以天地为教室、以耕读为实验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中国古代所讲的传道授业的教育。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明确提出的在大中小学开展的耕读教育的要求,真实在新时代利用农业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的所在。

此文源自《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