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中国农业再次来到十字路口!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近期,国家层面也密集发声:三农工作将是一切工作重心,加码乡村振兴。
众所周知,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保障。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成本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一些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时有发生。
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19.80亿吨,其中生鲜农产品产量超过11亿吨。无法及时销售的生鲜农产品损失可达20-30%,而这一损失主要由农户承担。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当前的难点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有的地方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比较难等等。
鉴于以上问题,国家正在从源头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并出台各类政策支持,从而推动农产品在田间地头就变成标准化的高附加值商品,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乡村、惠及农民。
政策显示,截止去年12月底,国家或将已投入50亿元资金,支持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先一公里”问题。
那么,何谓“最先一公里”。
从概念来看,“最先一公里”,狭义指向农产品出村进城所需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广义则可涵盖整个农村流通体系,并可延伸至最源头的研发与种植养殖。
其实,最早提出“最先一公里”概念及相关建议的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她通过调研发现,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也使得养在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花费巨大,不利于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行业观察也发现,最先一公里与农民收入有着直接关系。
这些年阿里巴巴一直在破解农产品的“最先一公里”难题,并不断地践行“最先一公里”的创新。
资料显示,自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项目,阿里巴巴持续加大在农业“最先一公里”的投入。2020年,阿里5大数字化产地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此外,菜鸟县域物流智慧共配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份700多个县域。
其实,对农民来说,“最先一公里”至少有3点好处:
1、不烂在地里——减少损耗。现在中国农产品上行的损耗是20-30%。冷链能降低5%以内。预冷率欧美60%中国只有5%;——阿里在做的就是去提高预冷率,建立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数农产地仓),降低农民的农产品的损耗。
2、物流基础设施,让农货不烂在路上。阿里在做的事——菜鸟县域共配模式,传统的物流一般都是到乡镇,村一级没有物流,农产品就不能及时送达。
3、种植和生产端打通。通过科技技术提升农业转化率。阿里在做的——建立的1000个数农基地,数字化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种植,订单农业模式帮助农民。
以上3点,也是阿里在全国范围内投入巨资加速建设数字产地仓的原因。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在云南昆明考察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产地仓)后表示,数字化产地仓模式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先一公里”,可以有效帮助农民致富。
农业行业观察也发现,除了布局数字产地仓之外,阿里巴巴还联手院士、科学家助力技术成果转化,来探索农业科技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积极践行基础设施和科技转化两手都要抓的“最先一公里”,最终实现帮助农民增收的初衷。
然而,“最先一公里”实现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的投入。其实,在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喊了好多年,尽管有突破,但进步不大。有些互联网公司只想赚“快钱”,他们把农民当作供货商,或者只做其中一个环节,使得“最先一公里”成为一个口号而已。
综合来看,“最先一公里”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重资产投入,更需要耐心与毅力。把农产品从“卖不掉“到“卖出去”是“最先一公里”1.0,而2.0是帮农产品“卖得好“,让城里人“买的好”。
阿里做的正是“最先一公里”的2.0。其中,阿里“最先一公里”的特点是,产、供两端的数字化。
在种植端,阿里给了合作基地和农户种植、采摘标准,通过数字化系统监测和指导,确保种出来的农产品优质且降低损耗。在供应链端,通过基地的冷库、辐射基地的冷链物流和产地仓,稳定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为每一种农产品建立分级标准,从而真正实现优价。
产地仓之外,加上菜鸟、盒马的数字农业新基建,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最先一公里”的数字化仓配体系。
另外,阿里副总裁李少华也表示:农产品上行最难的是最先一公里,阿里希望在这个领域做深、做透。不仅下苦功夫、笨功夫,更下真功夫。下一步,阿里对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进行重投入。
目前,阿里在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借助数字技术、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金融服务等技术、物流、金融的优势资源不断下沉,助力农民增收。
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农民的农产品卖得好,卖得出去。这也是最先一公里战略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