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殖】养殖业跨进AI世界——重庆智慧农场发展调查
养殖
  
2022-01-29 21:47:48
[ 导读 ] 重庆智慧农场发展调查。

“智能养兔”“鱼菜共生”“精准喂牛”“AI养猪”……如今,智慧农业不只发生在田间地头,也在改变着传统养殖,颠覆着人们的认知。与传统养殖相比较,智慧养殖有哪些特点?带来了怎样的改变?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拥有首个国家级畜禽产品大市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养殖业重点项目的重庆市一探究竟。

提到养殖业,以往很少有人跟互联网、大数据联系到一起。智慧农业在改造田间地头的同时,也正在快速走入牛棚、羊圈……智慧养殖正在多地发展得风生水起。拥有多个国家养殖业重点项目的重庆正是其中之一。养殖业是重庆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也深受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产业链需进一步完善、资源再利用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困扰。伴随着数字科技的深入发展,重庆传统养殖业积极借助现代科技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升级,通过数字科技与畜牧养殖相结合,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

节本增效新模式

38岁的沈代福是重庆长堰肉兔养殖场的场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监控室里,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查看养殖场内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工作变得轻松起来,效率也更高了。”沈代福笑着告诉记者,面对养殖场里的4幢兔舍、2万多只兔子,自己每天只需要在电脑上轻轻一点,饲养程序就能全部通过智能化设备完成。

重庆是我国肉兔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兔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10月,由重庆渝北区统景镇长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的长堰肉兔养殖场正式投用,这是西南地区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肉兔养殖基地。记者在该养殖场内看到,兔舍内始终保持着25摄氏度的恒温,环境整洁,一只只通体雪白的兔子活蹦乱跳。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一直是制约重庆肉兔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对此,长堰肉兔养殖场有绝招:以全智能化温控系统替代传统人工降温。“多个温度传感器每天24小时采集兔舍温度、湿度等数据,一旦温度过高,系统会自动发出指令,启动降温湿帘和风机降温。”沈代福告诉记者,智能化的环境控制改变了过去肉兔养殖“生长看天气,产量靠运气”的被动局面,成功实现了兔群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长堰肉兔养殖场还配套了投料、清粪、喷雾消毒、生物除臭等多套智能化系统,除人工注射疫苗外,该场其他程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出“智能养兔”新模式。

智能化应用为长堰肉兔养殖场带来了什么?“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沈代福举例说,过去,同样规模的养殖场至少需要10名工人,现在仅需要4名,且实现了肉兔“同期配种、同期产崽、同期断奶、同期出栏”的工厂化繁育模式。按照目前每月出栏6000只计算,场里4名工人一年能养出7万多只兔子。

在重庆,智能化还让养殖业与种植业实现了紧密衔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记者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5G+鱼菜共生”大棚看到,大棚内有序排列着一个个养殖池和蔬菜种植槽。池中鱼儿在游弋,无土栽培的种植槽里蔬菜长势茂密。“通过布设在鱼池养殖区和叶菜培植区的传感器,稳定收集和传输养殖大数据,鱼类和蔬菜养殖环境的水肥循环、自动控温等实现智能化控制,形成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养殖模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告诉记者,他们研发推出的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实现了5000平方米年产100吨鱼与160吨菜的高效生产,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本增效明显。

数据引领产业链

一头奶牛的父母是谁,基因是否优良?每天活动量是否达标,健康状况怎么样,需要准备多少食物?在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牧场里,每一头奶牛身上都佩戴了“电子耳标”和“无线项圈”,奶牛的健康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传输到中控平台上,经过数据分析后,会自动出具每日的饲料配方调控方案供营养师参考,实现奶牛精准喂养。

大数据智能化,让养殖业逐渐从以人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传统的奶牛养殖,主要依靠饲养员的肉眼观察与经验来判断牲畜的健康状况,很难做到对所有奶牛个体信息的实时、精准监控。”天友乳业总经理费睿告诉记者,通过应用智能设备与大数据分析,他们的牧场管理者不仅可以远程实时监控每头奶牛的情况,还能通过中控平台分析奶牛生长、产奶等各项数据,开展育种分析,预测一年之内的牛群规模及产量走势,令牧场牛奶的单产提升10%,运营成本下降7%。

据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天友乳业已经在自营的7个牧场里投用了牧场管理系统、挤奶系统、TMR精准饲喂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数据整合建立起完整的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奶牛的医、配、喂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牧场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全程信息化。2020年,他们的成母牛单产达10.5吨,同比提高0.75吨,再创历史新高。

费睿认为,乳业的智能化不能仅仅在养殖这一个环节布局,应该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他告诉记者,他们正致力于建设“智慧牧场—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营销—全程追溯”的智能化乳业全产业链。“比如,在生产工厂,我们打造了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全封闭监控生产、全流程动态检验;在仓储物流环节,建设了13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引进数字化车管系统,实现产品在途温度和配送进度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无独有偶。在重庆荣昌区,当地打造的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从生猪完整的产业链角度出发,以大数据可视化呈现的方式,从猪品、养殖、屠宰流通、消费价格、交易、科技创新、生猪金融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与建模,搭建起了生猪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大数据应用场景,用大数据指导企业生产,帮助政府决策。

走进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只见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国生猪原饲料价格趋势、每周生猪价格趋势、全国猪肉消费量走势预测等信息,一目了然。“借助这些数据,可以为生猪产业宏观调控、疫病防控、监测预警和稳产保供等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养殖户和企业规避猪周期的不利影响。”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告诉记者。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由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研发运行的“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正式面向全球发布。记者获悉,该平台运用“区块链+电子印章”技术,搭建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统一对生猪产业链的各个检疫环节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签章监管。未来,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将运用数字生态和技术的力量聚焦生猪产业,覆盖智慧养殖、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等方面,促进生猪产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重庆不少养猪企业已经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运用到养殖生产中,实现了智慧养猪。

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的德康太和种猪场是我国首个AI养猪场,于2019年建成投用。记者在这里看到,通过巡检机器人采集数据,智慧生猪系统为每头猪建立了一套包括品种、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行为轨迹等内容的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养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对防控非洲猪瘟,推动生猪增产保供和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重庆市合川区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春告诉记者,生猪产业已经步入大数据平台化养殖时代,只有围绕环境、饲喂、疫病、行为分析等核心业务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共建,才能满足养殖需求。

多元投入是关键

智慧养殖在重庆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感受到智能应用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对养殖企业来说,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智慧养殖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门必修课。”合川区德康太和种猪养殖场场长郑春晓说,重庆智慧农业尤其是智慧养殖业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引导和推动是关键。

“围绕粮猪菜保供产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填平补齐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决策系统、控制作业系统。”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重庆共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1亿元,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多个,41.18万亩设施栽培、868.04万头畜禽养殖、8.82万亩水产养殖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

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邓佳俐告诉记者,当地策划了36个智慧农业实施项目,未来3年内将建设“1+4+N”区、镇、村(企业)三级智慧农业骨干网络体系,即1个区级智慧农业天空地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在镇街建设4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在行政村和企业建设N个智慧农业网络节点。目前,合川区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养殖畜禽达150万头(只)。

重庆近年来着力打造西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高地,一方面,制定出台了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引领全市农业农村数字农业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围绕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实施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四大行动,积极推动AI、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器人等创新技术成果投入到数字农业建设中,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记者同时发现,由于智能化基础设备投入较大,目前重庆的智慧养殖应用场景大多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养殖示范基地,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户受资金等条件限制,对产出效益依然存在顾虑,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意愿并不强烈。有养殖户建议,将养殖智能化设备纳入农机补贴之内,以缓解养殖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此外,有基层干部认为,智能技术应用已经开始从养殖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应鼓励支持大型养殖企业、中小型养殖场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走纵向一体化与横向联合化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