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作用是什么?它的系统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
种植
   兰溪
2019-10-29 13:09:30
[ 导读 ] 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农业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共生与耦合,调整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构建一个更为合理有序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农业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共生与耦合,调整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构建一个更为合理有序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本质的经济特征是把传统的线性增长方式转换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增长方式。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潜力,减轻资源需求压力。1.农业资源在生产流程中循环节约利用:这是农业循环经济最直接的特征表现和目的所在。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经营活动由传统农业的“资源农产品一废弃物”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线性模式转变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一农业”的再生资源及废弃物利用的物质往复流动的循环模式。

首先,在资源投入端适当减少物质能量输入实现减量化原则是农业循环经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着重考虑延长进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使用流通过程,使物质资源和能量进入农业循环系统后经过每一级生产环节,实施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适度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提高其安全性,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农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模式。目标是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让人类在遵守自然环境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达到更高的农业生产率,统筹考虑各种收益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减排:在生产和消费过程末端实现废弃物重新纳入农业经济生产循环之中,通过资源再生、物质循环,尽量使输出到外部环境的物质资源与能量减少,实现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最终废物实现低污染甚至零排放,达到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无害化要求。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产品深精加工业迅速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的回收及综合利用,将促使新的以生产和消费的终端废弃物为产业形成,并将会在未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3.农业产业链闭环延伸的产业合作:通过产业链闭环延伸,可以形成农业内部和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在农业内部,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相互延伸以及向外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领域。即农业生态产业链在农业内部和农业与其他产业间延伸,通过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以及农业生产要素藕合等方式,形成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而且农业及农业相关产业的原料、产品、废弃物在其上下游产业之间参与循环,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形成一种生态食物链形式,使各个循环主体增强共生互利性,进而促进人类健康、社会与环境良性发展。当前,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来看,其统一的标准化、兼容性使得农产品循环利用成为显著特征,杜绝一次性农产品消费品的生产,这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生态特征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上,尽量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是其根本目标,利用农业可循环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流程及产品,按照“农业资源一农产品一农业废弃物一农业梯级再生资源产业”闭环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优化农业系统结构,对农业资源最大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延长了农业生态产业链和资源利用链。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是解决对资源利用与再利用的全程控制,不断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三)社会特征

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属于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农业本身的产业特性——基础产业与弱质产业并存,本着社会统筹发展、和谐共生的宗旨,也要重视其社会性。农业循环经济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物质能量投入,加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逐步地实现农业产业合理化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的需要,而且要建成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在农村地区实现“清洁”生活和节约型生活方式,倡导现代生活文明,突出体现社会效益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