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职业种植者才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种植
  
2020-04-10 10:26:16
[ 导读 ] 职业种植者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说到农业,就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词:农业服务商和职业种植者。农业服务商活得好不好,取决于他们服务的职业种植者的生存状态。

职业种植者群体值得被广泛关注。

什么是职业种植者?职业种植者的定义又是什么?我们认为,职业种植者应该这样定义: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为经营手段的职业群体。

说职业种植者的生存状态,我们先看数据,用数据说话。

我们从四大主粮和主流水果的价格走势来看职业种植者的生存状态。主粮价格走势我们看水稻,追溯到十年前,十年前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大概1元/斤,2019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为1.3元/斤,十年间增长30%。

我们试想一下,十年间,货币的购买力有没有下降?存不存在通货膨胀?以省会城市的房价为例,十年前房价可能是5000元/平方,现在20000元/平方,4倍的增长!十年前,你出门钱包里装500元钱,感觉还是很有购买力的。而今天,当你出门时发现你的微信,你的支付宝里只剩500元了,你是否会感到恐慌?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逻辑,同等金额的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很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我们也追溯到十年前,2009年,小麦的收购价是0.9元/斤,现在1.2元/斤,也是大约30%的增长。玉米十年前收购价是0.76元/斤,现在1元/斤。马铃薯从2016-2019年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马铃薯还处于高位,2017年马铃薯价格一直跌倒了谷底,我记得2018年2月我们的马铃薯大会的主题就是《活下来,经“赢”你的农场》。

大田粮作一般,经作会不会好一些?通过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主流水果这十年也是大概是30%左右的整体增长速度,不用说根据年份的不同,还有大的价格波动了。从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农业的日子如何?职业种植者的日子又如何?农民收入来源我们再看农民的收入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初发布的官方数据:2018年我国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600元左右,而与此同时,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人均年收入却达到了44500元左右。目前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工资性收益,已经远远超过农业种植所带来的收益,成为农民收入及增收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既然外出务工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农业就成了副业,也就造成了农业人口的流失,甚至个别的抛荒等现象发生。带来种植积极性的削弱。

影响农民种植的最主要因素:种植效益越来越低,种植成本越来越高,人均种植规模难有提升,导致最终的种植效益迟迟不增长。

未来,我国的农业种植人数将会越来越少。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种植成本 ——用更少的人来耕种更多的土地,才是长久之计。

针对职业种植者的痛点,近两年,《农资与市场》走访了国内不少的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这里面,有大至1万亩的苹果、柑橘等基地,千亩基地,最多的是千亩以下、20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基地。对于上千亩乃至上万亩的基地而言,能保本就已经很不错了。

已经投产老基地痛点:销售渠道不畅/无持续性投入;生产管理;缺乏劳动力。而新建基地却容易陷入品种迷茫,缺少资金(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不缺资金),缺乏劳动力的泥潭。无论是新老基地,都缺乏劳动力,以及对日趋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的无力感。以至于有人说,农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不管是农业领域的规模种植者,还是外来资本跨界搞规模种植的,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最终以“惨”字收尾,赔得一塌糊涂。成功的比例甚至低于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即低于20%。

我们总结了职业种植者六大痛点:技术薄弱、管理缺失(这是最突出的问题)、信息不畅、销路单一、智能化、数据化不足。今年是全面奔小康之年,也是全面脱贫的一年。农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职业种植者对于国家战略的达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职业种植者虽然还不够职业,还面临着很多痛点、难点,还需要帮扶,还需关注,但职业种植者必将引领中国农业的转型和发展,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内容来源:《农资与市场》总编 冯卫东、今日头条 有农有艺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