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研究】“稻田+”撬动万亿级乡村产业链
种植
  
2022-07-21 19:58:15
[ 导读 ] 要如何玩转稻田?

水稻已抽穗扬花,一尾尾鱼儿在稻田边的鱼沟欢快游弋……连日来,一幅“稻花飘香,田间鱼乐”的喜人景象,展现在广安区恒升镇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龙桥村“优质粮油+稻渔综合种养”基地。

我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水资源条件优越,近年来,我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稻田+立体循环种养”、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聚力续航。

“稻田+养殖” 助力一田多收

现在正是小龙虾销售的旺季,近日,在武胜县清平镇科良农场的稻田里,业主杨述才正带着工人捕捞小龙虾。这些小龙虾通过分级分类处理后,将以每斤40元的价格销售出去。

“我们这里可以做到四季虾两季苗。”杨述才告诉记者,稻虾共养的生态种养模式能增加土地利用率,比单独种水稻或者单独养虾经济效益高很多。

杨述才于2020年回乡创业,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创建了科良农场。两年时间,该农场形成了集稻虾综合种养、种苗繁育、初加工于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转型升级,效益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据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游明志介绍,稻虾共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稻田中的鱼、虾等能大量摄食稻田中的蚊子幼虫,可有效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发生;稻田中鱼、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是经济上划算、生态上对路,值得下力气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游明志说,事实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既是促进乡村振兴富裕农民的有效手段,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还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品种优化和模式探索,我市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截至今年6月,我市稻田养殖面积达14143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11336吨。

“稻田+文化” 拓展休闲功能

7月15日,位于华蓥市华龙街道沙坝村的五彩稻海现代粮油园区内,3000余亩水稻正值生长旺盛期。位于园区核心区域内的五彩稻田画已然成型,这也标志着华蓥首次试种的五彩稻田进入观赏期。

晴空下,千亩稻田如一条地毯蔓延,五彩水稻组成“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华蓥先行”字样铺展在大地上。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粉墙黛瓦的村落,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今年是华蓥第一次试种五彩稻田,年初就开始筹备,经过图案设计、彩稻选育、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田间管理等环节后,近期秧苗逐渐长高,开始呈现出预先设计的图案及文字。”华龙街道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春燕说,五彩稻田画观赏期长达3个多月。待到金秋时节,水稻成熟时,稻田画的整体效果也将更加清晰、亮眼。

“‘稻田+文化’的五彩稻田画是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生动实践,希望大家在体验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我们乡村振兴的成果。”周春燕说。

除五彩稻田外,华蓥市五彩稻海现代粮油园区以华龙街道东方、沙坝、石堰墙3个村为核心,向周边永兴镇、禄市镇相邻村辐射,主要通过“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大户+群众”的模式,种植水稻3000余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00余亩。该园区预计今年可以实现水稻产量1800吨、大豆300吨、玉米600吨,实现总产值达8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在保证水稻产量、质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本地自然环境、基地建设和人文景观等资源,一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边引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元素,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创新,不断拓展休闲功能,激发稻田活力。

“稻田+旅游” 推进农旅融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歌描绘的场景,在岳池县“稻田酒店”变为现实。

7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岳池县白庙镇的国家4A级景区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有一家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题,在稻田上用集装箱和原生态的竹、木、石精心打造的“稻田酒店”。酒店将现代工业风格与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住房为独栋集装箱式建筑,在稻田之间,被绿色所环绕,别具一格。

同时,这里还有“陆游号”小火车、“爱情号1314次”列车等网红打卡地,带游客驶往乡村振兴的幸福站;有星空帐篷酒店,游客可感受露营生活,在篝火旁跳舞,浪漫至极。

在各种节假日期间,景区还通过开展“春耕秋收”稻田农耕等参观体验活动,实现“劳作变体验”,让众多家庭在诗意田园风光中享受天伦之乐,深受各地游客好评。

“依托稻田建酒店,一块土地实现两种效益。”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龙军华介绍,和只种植水稻相比,如今“稻田+酒店”的模式,让这片土地年产值增加了50多万元。

近年来,岳池县白庙镇依托稻田产区,以稻田文化为主题,将农业元素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积极打造“稻田+旅游”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让“山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居变客房”,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当地村民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广安日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