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7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持发布会。
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剧烈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怎么样?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 刘莉华——
粮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的粮食生产遭遇了去年罕见的秋汛、农资价格持续高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等特殊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格外关心,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措施抓粮食生产。在中央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的推动下,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还是不错的。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粮食,夏粮已经丰收到手,增产28.7亿斤,早稻收获过六成,产量有望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占75%,能否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关键还得看秋粮。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秋粮丰收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主要是有两点判断:
一个判断是,面积增加。大家都知道,面积是产量的基础。目前,除部分双季晚稻和晚秋粮作物外,秋粮面积大头已落地。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有望超过13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面积主要增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层层压实责任,整治撂荒地、清理“非粮化”、发展间套种,努力种足种满;二是春夏播期间气象条件总体比较有利,土壤墒情比较好,比如去年华南因旱种不下去的今年也都种下去了;三是粮食价格比较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比较高。
另一个判断是,长势总体正常。秋粮的大头在东北,东北粮食占了秋粮的1/3以上,今年东北大部雨水好、墒情足,除了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农田内涝、部分玉米受灾外,大部地区的作物长势都好于常年。南方水稻长势也总体正常,黄淮海、西北地区主要是玉米大豆,长势也不错。
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7、8、9三个月既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多发重发的时期,还是病虫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多个关口,任务还十分艰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重点是抓好三件事:
一是抓好面积的落实。关键是要确保晚稻和晚秋作物应种尽种,种在适播期,特别是指导“两季不足 一季有余”的地区努力发展再生稻,能增一亩是一亩,能增一季是一季。
二是抓好秋粮田间管理。分作物、分区域制定完善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继续组织我们部里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搞好秋粮的肥水管理,落实关键措施,确保安全成熟、促进单产提高。
三是抓好防灾减灾。重点是要做好洪涝、夏伏旱、高温热害、台风、早霜、寒露风等灾害的防范,实现“龙口夺粮”。加强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的布防、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实现“虫口夺粮”。
现在是小麦购销的旺季,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丰收后粮食能否卖出好价钱。那么,小麦今年的购销形势如何?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 刘涵——
今年小麦实现丰收增产,各方反响积极,市场购销两旺。据我部调度分析,今年新麦上市以来,市场运行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方面,价格行情历史最好。由于新麦的质量明显好于去年,籽粒饱满、容重高,市场需求旺盛,收购均价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约3毛钱,是近年来最好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收购进度正常偏快。粮食加工、贸易、储备等企业收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市场收购平稳有序,进度略快于上年。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新麦3731万吨,同比增加169万吨。据对主产区调度,由于小麦单产高、价格好,再加上中央财政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农民今年的种粮收益普遍好于上年,实现了丰产又增收。
从后期走势来看,小麦产需平衡有余,收购价格将小幅波动。考虑到夏季高温多雨,粮食保存难度比较大,建议农民朋友们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和节奏,防范坏粮风险和市场风险,获得更好的收益。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提到,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带分布北移,国家需要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动态评估和精细区划。今年温度和降雨量都比较极端,那么今年气候变化是否已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 刘莉华——
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在发生着改变。比如,我国降水量平均每10年就增加5.1毫米,呈现出一种“降雨带北扩”的趋势,西北地区“暖湿化”比较明显,北方冬小麦的种植界限在向北、向西扩张。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极端气象灾害的事件增多,灾害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大,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比如,黄淮海常年多发生旱灾,去年秋天就遭遇了极端罕见的洪涝灾害,9月、10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有的地方一个月下了一年的降雨量,导致土壤过湿、机器不能下地,我们国家有1/3的冬小麦晚播,我们千方百计才稳住了冬小麦的面积。
今年春播以来,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还是比较有利,主要气象灾害是华南洪涝、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的阴雨寡照,黄淮海、西北、内蒙古中西部阶段性干旱,近期东北、西北局部的一些地方的洪涝,这些灾害发生的区域都是局部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影响程度总体偏轻。特别是对粮食和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旱灾,今年没有大面积发生。整体来说,目前整个秋粮生产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呈现出“两头涝、中间旱”的态势,东北和黄淮海常年抗旱的地方可能要抗涝,长江中下游常年防汛的地方可能要应对高温干旱,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我们将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粮食和农业好收成。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分区域、分灾种完善灾害的应对预警措施和预案,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密切沟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灾措施。
二是加强科学抗灾指导。继续组织专家指导组、科技小分队等专业力量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落实防灾抗灾关键措施,特别是集成落实秋粮“一喷多促”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
三是加强病虫防控。重点是加强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组织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
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在上月初印发,这是否意味着政府正在加快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有分析认为,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的上市销售有望在2023年前后落地,农业农村部对此如何评论?另外,当前对于全球粮食危机的讨论正在升温,美国设置了全球粮食安全事务特使。中国是否会参考类似做法,设置相似职位?中美农业部门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方面会如何合作?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创新,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研发体系和评价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我想说明一点,我们在推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按照中央要求,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依法依规。我们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转基因生物管理规定,制定了转基因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
第二,严格监管。刚才你说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并在6月份发布实施。这个标准主要是在相应的非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基础上做加法,丰产性、抗病性等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只是增加了转基因品种的抗虫、耐除草剂等目标性状的规定。同时,对研发试验、种子生产经营等关键节点的监管都是很严格的,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执法是严格的,效果是好的。
第三,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试点在有序推进。对于获得生产应用安全性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我们开展一定的试种试验,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从去年的试点效果看,效果是不错的,今年是第二年,我们仍然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
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粮食安全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当前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对全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造成了影响,全球农业贸易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更加突出。我们也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些国家采取了粮食和农产品限制出口措施,对区域和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影响。中国政府有力应对,采取了有效措施,从工作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力抓好国内粮食稳产保供。我们注重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抓住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育种创新,提升粮食产能。现在看,我们这点做得很好。去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远高于世界公认的安全标准。中国立足于自身资源,成功解决了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世界认可的。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农业南南合作、多边双边粮食援助等,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是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捐资最多、派出专家最多的国家。这是我们多年坚持的。
第三,加强中美合作。中美都是农业大国,应在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去年以来,中美两国农业部门的互动良好,双方在工作层面就加强粮食安全开展合作沟通,未来还在相关政策协调、技术合作、人员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积极进展的项目意向。这将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也有利于维护全球的粮食安全。
内容来源:中国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