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8月26日,
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系列节目
《餐桌内外看变化》。
节目聚焦中国种子都来自哪里?
优质品种是怎么培育的?
又该如何保障好中国人的粮食安全等话题,
聚焦报道了杨凌农高区的育种团队
通过生物育种培育抗虫新品种、
打造中国农业“芯片”的故事。
草地贪夜蛾是来自美洲的玉米天敌,两年前开始迁徙到亚洲,已经成了中国南方玉米种植最大的虫害。远在陕西杨凌的育种团队仔细观看他发回的视频。
以往,面对农作物虫害,大多只能通过喷洒农药应对,但这样不仅容易增加农药残留,而且害虫耐药后防虫效果也会不断降低,如果能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虫子不喜欢吃”的玉米,既能减少农药带来的副作用,害虫的耐药性也能有所减缓。
然而,不论用什么方法育种,在试验阶段,育种专家们都要面临成千上万粒性状不同的种子,怎么能从这上万粒种子中,找到最抗虫的那一粒呢?
在陕西杨凌高新技术区,企业专门建设了一个现代育种工厂,在这里,通过生物育种得到的种子都要先在这个检测设备中做一个扫描,育种专家解读种子的遗传信息后,留下最可能发挥抗虫作用的种子种入试验田里。
中国中化种业玉米研发团队负责人徐加新说:“育种就是一个预测的科学,从大海里面捞鱼,要抓到最好的一条,一般第一步会保留35%,其他的就可以淘汰,这样在下地之前就可以虚拟预测了,一般的育种可能需要3年的时间,现在因为有数据依据,有这些技术,缩短1到2年的时间。”
在这个育种工厂,每年可以检测二三十万份种子,加上单倍体技术快速育种,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企业就培育出了几个虫子不喜欢吃产量又高的品种,在温室种植后表现很好。
不过,抗虫新品种究竟是否有用,还要经过大田里的测试。在海南育种的滕文涛,也把这个新的玉米品种在测试大田里的表现及时反馈了回来。
在培育这个种子的过程中,从抗病虫性状的寻找到新品种的培育,背后是成百上千名种子科学家的努力,每一步都由创新技术来驱动。
十年来,国内科研院所育种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我国每年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不断增加。
一粒玉米种子,外表看去并不起眼,却汇集了诸多创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从种子入手,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我们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牢、更好。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中芯一号家育“猛芯”种猪芯片全球首发仪式在呼..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