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农业模式研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种模式
种植
  
2024-10-27 16:40:10
[ 导读 ]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种模式~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更好实现农业多种功能的需要。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持续强化农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引导支持相关技术、机制和模式创新,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悉,山东省还发布了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种模式。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精细化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基于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采用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技术,通过小麦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或深耕)播种两个“一条龙”集约化生产作业,腐熟秸秆释放营养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秸秆生态循环利用。

秸秆肥料化利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聚焦秸秆肥料化利用,集中收集各类农作物秸秆,建设区域性秸秆肥料化处理中心,实现从秸秆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到肥料化田间应用的闭环式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秸秆基料化利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聚焦秸秆、果枝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不完整、矿区塌陷荒地等大量闲置等突出问题,以秸秆基料化利用为突破口,进行食用菌工厂化、智能化栽培生产,实现秸秆高质高效利用,形成农菌产业生态循环发展。

秸秆高值化利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基于农作物秸秆的理化特性,通过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生产高值化精炼产品;利用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原料燃烧产生蒸汽发电;以农林天然纤维为原料,以氧化镁无机凝胶物质为黏结剂与改性助剂混合搅拌,经铺装低碳工艺制成的无机纤维人造板材。

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对集中连片的粮田和果园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基于功能植物(诱集植物、显花植物和绿肥植物等)种植,结合智能化监测(病虫害、农情数字测控系统)、天敌释放(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生物制剂(生物农药、菌肥等)、理化诱控(迷向剂、性诱剂等)等关键技术,增强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提高其自主调控能力,形成“生态农产品—作物—功能植物—回用”的生态闭环,实现农田减药减肥、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以养殖粪污全量利用、农业环境友好为原则,针对不同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和利用途径,建立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散式养殖构建轻简处理、腐熟肥田、就地消纳利用模式,规模化养殖构建集中式高效处理—肥料化利用和三沼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种养加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以农业资源多级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青贮/黄贮秸秆优化饲料粮供给,有效应对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和饲料成本不断攀升之间的矛盾,促进种植、养殖、加工紧密衔接,实现养殖业清洁生产,种植业提质增效,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基于种养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循环闭合链条。

池塘养殖尾水利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对集中连片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将池塘养殖尾水用于灌溉,或利用组合净化系统,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等作为作物的肥料,净化后的养殖尾水回流到水产养殖区,形成“养殖—种植—回用”的闭环,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多营养层级近海综合养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基于近海鱼、虾、贝、藻、参立体养殖产业特点,以环境生态友好和渔业优质高效为原则,以养殖空间内合理搭配、养殖生物生态互利及养殖容量控制为基础,形成以养殖水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发展模式,实现充分利用海洋养殖空间、发挥渔业碳汇功能、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园区化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以农业园区多业态共生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消费结构,建立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经济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科普文化宣传的动态均衡机制,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三产融合发展的目的。

内容来源:大众日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