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机会
种植
  
2024-12-27 21:05:29
[ 导读 ] 未来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机会~

目前,我们农业全球竞争力的增长,落后于农业发达国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很多人困惑不解。一方面是,我们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十多年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粮食进口,最近几年也在持续增长。

是中国的粮食不够吃的吗?并不是。中国的粮食产量,相对于中国当前的人口规模来说,是过剩的,不可能出现不够吃的情况。真正的原因是,外国的粮食,价格比我们的更便宜。

因为进口的粮食更便宜,所以很多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的企业,他们就会倾向于进口粮食,尽管我们自己的粮食生产,已经过剩。那么,我们既然有那么多的粮食富余,我们可以和进口的廉价粮食打价格战吗?显然不能。因为如果我们卖得更低,那么谷贱伤农的事就会越来越严重,会让更多的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这里面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进口的粮食,在刨除了长途运输、仓储、和贸易环节的加价销售等成本后,价格依然比我们自己本地的粮食更便宜呢?他们的农业竞争力为什么会这么高? 我们的竞争力,短板到底在哪里?

答案是,他们的竞争力高,是因为他们是现代化农业。我们的竞争力低,是因为我们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生产。一个跨国集团,它的产品,竞争力显然要比家庭作坊的个体户,要高得多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以农业发达国家美国来看,他们的农业,更像是工业,我们的农业,更像是手工业。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竞争力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味的被动防守,肯定是不行的,提高农业竞争力,才是必由之路。而投降更不行,如果我们任由廉价进口粮食倾销过来,摧毁我们的农业,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我们的脖子就会被攥在别人的手里,我们的命运,就会受别人的主宰。要提高竞争力,只能拥抱农业现代化。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进程,并严重滞后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我们以前在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时候,讲的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

给人的印象,听起来农业是个很落后的产业,很古老的、很原始的产业。实际上,农业不是落后产业,而是高科技产业。家庭联产承包制,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根本无法承载起农业科技的投入、研发、销售、加工、金融融资、风险控制等全生产链的诸多环节。

既然农业现代化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走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呢? 如果土地私有化,走兼并流转的那条路,等于我们又回到了旧社会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状况。那我们这么折腾几十年,等于白折腾了。这样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既损害国家利益,也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它只符合资本家的利益。

要保护国家利益,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农业现代化,只能走一条国有化、集团化、专业化和集体化的路线。体制上、路线上的大是大非先定下来,接下来再定操作层面上的方向。要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这个方向,目前看,只能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这条路。

路线、方针、政策,都定下来了。落实到具体实践上,接下来就是在农业的几大要素上,来全方面的建设新型农业。

农业生产,有四大要素,依次是土地,水,人口,科技。过去的小作坊农业 生产是这四大要素。未来的现代农业,也是这四大要素。区别在于,推行现代农  业所需要的要素资源,和之前的作坊式农业,完全不同。

在土地上,现代农业首先要求大片整块的土地,以适合大型机器作业。我们目前的大多数土地,都不符合要求。所以,现代农业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土地建设和改造。把条块分割的地界、田埂、溪流、荒地、田间路、边角地,全部平整建设成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耕作用地。

这样不仅能提高耕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国耕地的有效面积。因为在过去的小作坊农业中,土地的碎片化,让很多原本可以耕种的土地,都变成了功能性的非耕作土地,或者直接无法利用的荒废土地。土地的改造,可以唤醒大量的休眠耕地。

第二要素,水的问题。目前的作坊农业,主要是靠河流沟渠灌溉,无度开采地下水灌溉,一方面造成了地下水水位的沉降,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和退化。第三方面,灌溉效率太低,严重地浪费了稀缺的水资源。

结合我们当前的国情,和各方面的资源。我们应该需要的水利体系,应该是一种像自来水公司那种农业水务公司。水利概念,应该向水务概念转型,因为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了这样的新概念,我们进一步,可以把四个水网组成联网。这四个水网是,生活用水网、农业用水网、工业

用水网、污水处理网。 这四个最终组成一个超级智能水网,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水务能力和水务效率。

我们现在的耕地,有18亿亩,18亿亩有多大呢?12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国土面积则是960万平方公里。只要有足够的水,我们可以成倍地唤醒休眠的土地,把它们变成有效耕地。为什么水务建设尤其重要呢?因为相比土地的稀缺而言, 中国更稀缺的是水。

要给农业用水,建一座巨型的自来水公司,一方面它需要一个巨大的水塔,另一方面,需要特高压输水。听上去很难,其实自然条件都是现成的,这个巨大的水塔,就是青藏高原。我们把水网和电网建设结合起来,就能够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建一张覆盖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农业水网。

运河,沟渠那种水务建设,工程量太大,周期太长,效率太低,成本太大,并且对环境的损害很大,还严重地浪费土地。我们的农业水网,应该像高压电线那样,从空中连接起来。挖一段运河的工程,用特高压农业水网的思路,埋几根电线杆就解决了。而且,特高压水网,具备高扩展性,和高纠错性。它的各种优点,运河都不具备。

我们无法从青藏高原上开运河,但是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在青藏高原上埋电线杆。把西藏流向印度,流向中南半岛的水资源,都引入到青海、新疆、甘肃、内蒙等地,这会唤醒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于再造一个中国。如果再增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30亿人口,是件很容易的事。有人会问把流向印度的水引到了青海,这是不是以邻为壑?其实印度那边,根本不缺水。他们的降雨已经足够用了。西藏的水流过去,他们反倒会经常发洪水,我们把水截过来,是替他们做好事。

从出口导向,面向大洋,到一带一路,中国的战略,从向东,转向了向西。如果我们连接整个欧亚大陆,必须得需要一个水网,不解决水的问题,人口不能在西部生存和生活,西部地区,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控制,也无法对中亚和西亚形成有效的辐射。等新疆人口超过了两亿,到处都是宜居之地,我们再控制中亚和西亚,就如探囊取物。有了水,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第三个要素,人口。我们要建设新型的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新型的农业劳动者,培养新型农业科技工作者,培养全产业链的产业劳动者。这就要求,需要有大农业的观念和视野。

如果我们把农业理解成高科技产业,那么种子培育、农机、肥料、设施,各种农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创意、周边产业等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不是说,农业现代化会造成大量的失业,而是旧的作坊农业从业者会失业,但是新型的现代农业,会带来更多富有技术含量的新工作机会。关键在于,要把人们培养成这样的人才。现代农业人才的建设,跟土地建设,水务建设一样, 都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工程。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些落伍了呢?因为科技都是为需求而生。目前的农业科技滞后的问题,根源上是作坊农业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体制所导致的。

第四个要素,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方面,美国是主导者,也是反面教材,他们的文化里,没有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所以他们对自然,只有掠夺,没有建设。涸泽而渔,就会让土地的生产力休克和窒息。

中国应该引以为鉴,走一条可持续的,可循环的,永续农业科技之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现代农业科技,就需要面向生态、自然、产业与科技四者的完美结合来定位,并以这个定位来布局和发展,搞可持续的循环农业。

以上现代农业四要素的建设,依靠家庭作坊的农业个体户,永远也做不成这样的事。也不能依靠资本,资本天然地为牟利而生,他们眼里没有祖国,没有道义,也没有人民,他们的天职就是喜欢做些伤天害理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只能国家来出面组织与建设这一切。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设想,就是搞大农大工大商。城市里生产的产品,要卖给农村。农村买了机械设备发展集体经济,然后物质生产大丰富。这时候再通过合作社来组织商品流通,通过信用社组织金融调剂。供销社的设计就是商业流通。这是天才的经济制度设计。八十年代中国的乡镇企业已经成气候了,如果没有停滞的话,很可能现在遍地都是华西村。

所以,粮食生产,关系着生存和健康的头等大事,必须得交给国家来承担和完成,人们才会吃了放心,才会觉得安心踏实,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才会把自己小家庭的命运,和整个民族的大命运,休戚与共地紧密联系起来。

家庭作坊,升级成现代农业之后,我们抵抗住了国外粮商的进攻,接着我们就可以反守为攻,面向全球,走向全世界。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地球上的所有的农业要素,土地、水、人口、科技。地球快被资本家们给弄坏了,我们得把它修一修才行。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最喜欢的事就是修地球。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