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预测】未来10-15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发达的超级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2020-11-23 06:52:22
[ 导读 ] 中国农业之道是什么?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农业强国变革之路 未来大格局

中国农业,农村问题很多、困难很大,农民很迷茫、也很无奈。

如何振兴农业和农村,如何消除贫困,振兴农业和农村,是当下政府执政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的共识。

“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为中国新农业和新农村的战略发展建立了一个可能进行更高层次和更大视野下的战略谋划的大国策前提,在这个大国策的前提下进行全新的战略理论创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格局,来构筑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更大的企图心和宏图志,来谋划出雄踞世界的中国农业发展格局呢?

未来10-15年,中国很可能从目前落后的农业大国,成就出全球最发达的超级农业强国,中国可以走出这个大格局!中国有资源,有市场,也有能力。

关键是国策理念下的战略理论转换和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能不能突破性创新?能不能体现出大格局观?能不能以大界看三农?

事实上,看清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打开“三农”的核心痛点,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纵观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资本,组织,模式等多重资源和社会,人口,市场的独特性,我们完全可能得出这样的预判。

(一)以大格局谋划中国在世界农业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创联新农业智库在国内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提出了“十年”理论,即中国应当确立一个用10-15年时间冲刺世界农业第一强国的大农业战略,中国实际上是可以走出这条路的。

1.巨量的资源要素

我们有可以支援到农业现代化的巨量的资源要素,这些要素目前不在农村和农业上,却广泛存在于城市和工商业体之中。三十几年的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现代化资源要素。

2.巨量的农产品市场

中国有14亿人口,农产品消费在中国永远没有天花板,永远要年复一年的消费且这个消费还在朝着有利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演变和升级。年产销粮食6亿吨左右和更大规模的肉禽是奶蛋,果蔬,茶糖等巨量农产品的市场规模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这样的空间总量是欧盟的3倍,是美欧日韩的总和,在这样一个市场产量为王的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这个巨量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空间,就是我们的最大财富。

3.巨量的可创造空间

世界农业发达体的农民,早就是中产阶层了,他们也已经习惯于他们目前的体制状况了,实际上,最近十年来,除了科技进步一些之外,他们并没有太多新的创造,如果说他们是冠军,是强队,那么,他们今天已经被自己绊住了,也有点老态了,不太需要革命性的进步了,尤其也没有新的更突破性的创造了,他们的政府也不必为他们的进一步再富裕而设计更多政策了。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整个农业和农村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在影响着国家的整体性发展。政府和社会现在要对农业和农村的巨大改变实施更大的扭转性再改变,将由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和农村带来的贫困、凋敝进行全新的新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这就是后起直追,这就是新的世界农业产生冠军的土壤和巨量空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变革和创造也一定要在对这种世界格局的综合评判基础上去创新和创造。

综上,巨大资源是可以汇聚的,巨大市场是客观的,后来者居上也是具备巨大超越条件的。关键看我国的农业战略设计能不能聚汇资源和立足超越。

(二)大格局战略的发展模式

确立清晰的发展战略构想和战略目标定位,是中国农业加快实现现代化和通盘解决“三农”多方矛盾的第一步,这一步,一定要立意高远,雄视天下。在此基础上,就是实现这宏大目标的发展模式和共享路径的顶层设计,模式和战略配套,就可以实现战略,达成目标。

制约的关键是模式与路径设计。

1.聚力,聚全国之力

这需要打开陈旧理论枷锁,真正将“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创造强大的政策驱动力和市场吸引力,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和农业汇聚浩瀚的人才,文化,资本,科技,模式,管理,组织等各项资源和要素,推动企业家阶层进入农业主战场。

2.创新,创出多赢体制

其一,体制创新的关键是解决现行政策禁锢和多方共赢问题,只有将最具创新创造能力和能量的企业家群体引导到新农业和新农村改革创造的大舞台上,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激励与约束的法规前置,就可能推动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家阶层进入农业和农村并产生示范。

其二,创建航母式新农企,创建农牧乡建一体化的综合企业集团,统筹农民共富,农业生态,农村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打造等战略发展目标,只有这样的体制才能综合实现上述目标。

(三)战略格局与战略思维

今天,面临国际农业竞争发展的时代背景,我们再不能用“问题导向思维”来进行中国农业战略的梳理和设计。

未来10年,中国农业面临着难得的对內富强民众、对外强大国家的发展机遇,错过这10年,我们要超越世界主要农业发达经济体,可能有付出更大的代价,更长的时间,甚至更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难以再超越。

生物农业,数据农业,天气干预农业,高级设施农业一定是10年以后的大农业图观,历史留给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最佳时间只有10-15年,中国农业的历史创造就在眼前,雄踞世界大农业舞台,参与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国能做到,前提是敢于想并形成从战略到模式和路径的大格局创造顶层设计。

以大格局创造,一定是中国农业大道。

中国现在想要将粮食价格调低,表面看是想要和国际价格对接,解决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的问题,然而并非这么简单,国家是布了一个大局,粮食降价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一系列布局,将会改变整个中国农业。

大中国 大农业 大战略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长期与“不足”作斗争,今天已进入与“过剩”作斗争的新阶段。买方市场的到来,颠覆了整个市场,社会消费被带入“品牌时代”。品牌农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产品质量信任度的重要保证,成为市场主体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成为农产品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的不二法门,成为引领大众消费的夜航灯塔,成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显著标志。

一、大中国

(一)大历史

人类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其他三大文明都已中断,唯独中华民族始终薪火相传,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生生不息,铸就5000年文明史。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民族大约600多个,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分化、裂变、组合、消亡、再生等种种磨砺,今天尚存56个。今天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18世纪之前一直是农业文明的引领者,18-20世纪是工业文明的学习者,只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落伍了。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二)大总量

人口总量大:中国是拥有13.6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6000多万华人华侨散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12个,超过6000万人口的国家仅有23个。

经济规模大: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到2013年,跃居第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1.5%。

国土面积大: 国家面积按国际惯例排在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之后,位居第四。

(三)大贡献

中国的四大发明早已家喻户晓,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就农业而言,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可以见到名字的农书有500多种,今天可以读到原著的就有300多种。各种农业制度如税收制度、土地制度、乡里制度、户籍制度、村社制度、宗法制度、乡规民约等制度的影响,是世界任何国家难以企及的。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农民总结出了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农业哲学思想,这是人类哲学的黄金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试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试验田,各种体制、机制、路径、方式都在探索。眼下中国用占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五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最现实的贡献。就农业文化而言,即有十大方面的继往开来的传承,一是作物文化传承,包括粟文化、麦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二是农业技术的传承;三是经济模式的传承;四是农业哲学的传承;五是农业制度的传承;六是重农思想的传承;七是村落文化的传承;八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九是田园文学的传承;十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二、大农业

(一)内涵博大

从范围上看,包括农林牧副渔,食穿住用医(医即中草药)。从功能上看,具有六大功能。一是日益强化的食物保障功能。二是前景广阔的原料供给功能。。三是不断拓展的就业收入功能。四是修复环境的生态保育功能。五是正在崛起的旅游休闲功能。六是承先启后的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农业文化是其重要基础和内核。现代农业对于高科技等的传承更胜于传统农业。

(二)覆盖广大,海陆空天立体覆盖,呈现七大趋势

一是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生物技术都是古代中国农民的创造,粮林套种、粮经间作、立体农业等也是古代中国的发明。今天,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在中国农民立体农业的基础上延伸思维,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出“垂直农场”,又称农业摩天大楼。一座30层农业摩天大楼可生产100多种农产品供5万人常年需求。纽约这样的特大城市只需150座这样的农业摩天大楼,即可全部解决农产品需求问题。

目前中国有1300多座摩天大楼,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没有一座是搞农业的。改革开放以来大约出了一千个状元,没有一个选择学农的。

二是顺势而为的自然式向宜居宜游的设施式发展。

集种养绿化、旅游观光、休闲教育为一体,打造农业公园已在欧洲诸国广泛流行。

农村有农业公园,城市则建设市民农园,日本市民农园超过3000家,仅东京就有几百家。新的城市面貌是“建筑组团+田园组团”,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流行态。

只有让人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了解动植物生长规律,才会少做或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荒唐事。

三是人控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发展。

电脑智能模块用于农业生产。一座摩天大楼只要一个这样的模块,不需要一个人力,即可全程管理、全产业链管理、全天候管理,从种到收、到加工、包装、储运等,全部电脑自控完成。

四是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生物芯片植入奶羊,即可产出人们需要的各种含有医药成分的羊奶,对症喝奶等于对症吃药,即可医病。一只这样的奶羊价值相当于投资一亿多美元建造的一个制药厂。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DNA芯片技术植入人体即可预知人未来患什么病。荷兰科学家用牛的细胞在试验室培植牛肉,10个细胞两个月可培植出5吨牛肉。

五是陆地化向海洋化发展。

陆地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地球上2.5%是淡水,97.5%是咸水,海洋利用潜力巨大。

海水农业,蓝色革命计划正应运而生。开发海洋牧场,使海洋水产农牧化已初见成效。发展直接用海水浇灌的海水农业,让陆生植物认祖归宗,重回大海。建人造绿洲,发展海上粮仓正在试验。

人类又一次进入海洋文明时代,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海洋文明是以贸易为中心,这次是以生产为中心。

六是地球化向太空化发展。

2050年地球人口将达95亿,陆海资源都无力承载。开发太空是人类的明智选择。

太空育种,现已有100多种农作物通过太空育种技术处理,产量、质量大增。

太空种植,在太空建“漂移农场”正在试验中。不久的将来,人类又进入新的游牧时代。不过不是骑马驰骋于草原,而是用传输器遨游于太空,把漂移农场的农作物运回地球供人类享用。这种农作物可是高度纯净无污染的产品。

(三)意义重大

农业工程是生命工程。民以食为天。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尤其在粮食武器化、种子殖民化、竞争农业化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里必须主要装自己的粮食”这一目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显。

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伴随着农业文明的薪火相传,人类得以从远古走到今天。农业文明是根,今天的工业文明也好城市文明也好,都是在农业文明这个根系上发出的文明之芽,在农业文明这根藤蔓上结出的文明之果。遗憾的是,今天国人都患上“离农越远现代化就越近”的时代病,似乎不搞农了,现代化就实现了,这是十分荒唐的。

农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今天的国际竞争手段主要有“三金”。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有一段名言:谁掌控了货币,谁就掌控了世界;谁掌控了石油,谁就掌控了所有国家;谁掌控了粮食,谁就掌控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美国就是用这一理论构建国家战略,称霸世界。

“美国是农业大国”的提法很新鲜、很理智也很科学,它反映的是一种重农思维。

三、大战略

买方市场的出现,正在使企业经营由过去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由生产能力之争转向销售能力之争,价格战转向品牌战。就消费者而言,大部分消费者已开始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和新技术的出现,每天带给中国企业的商机在千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商机哪个企业家不心动?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的承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这个承诺都会保持永远。

在18世纪之前的农业文明社会里,中国一直是农业的引领者。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当今时代,人类农业为谁的“马首是瞻”?大中国,理应继续引领大农业!大农业,理应重点实施大战略。以品牌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之举。品牌农业,必须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全面、深入、系统地谋划。品牌盛则农业盛,品牌强则农业强。

大农业 大食物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农业、大食物”的新观念,每次中央提出一个新观念,都是将产生行业方向上大的转变,“大农业大食物观”将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央为何要特别提出这样一个新概念?对农业企业来说,要如何应对这样的调整和转变,把握改革新方向?

中央首次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以“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这也是世博会史上首次以食物为主题。各国都展示了自己关于农业,关于食物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愿望。

可见,农业和食品,并不只是狭义上的生鲜农产品,而是包含了所有从土地中来,到人们口中去的一切食物,以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科技和资源等。此次世博会,中国企业不但来了汇源、上海水产、光明食品、加多宝等农业食品企业,不少精深加工企业,如五粮液、天士力、古井贡酒等也前来参展,并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产品和丰富的活动。

事实上,当政府层面明确提出“大农业大食物观”的时候,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福来几年前就已经预见,一个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产业时代正在到来,提出了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复合产业定律,并认为三个产业的融合与共生,将构成深刻影响中国未来二十年市场格局的复合产业定律。

尤为重要的是,不只是农产品,无数具有最广泛消费市场的食品餐桌产品都还处于老大缺位,品牌缺位的时代,是抢占老大品牌的天然蓝海市场。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在大农业大食物的新概念时代,农业企业家们要傍大势,成大事,跳出品类、跳出行业,打造基于自身基因的核心价值链。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