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将在厘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重要途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通过产业联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渗透、机制创新等方式,融入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二三产业,进而实现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价值链当前,农业发展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的困境。农村产业融合通过三次产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融合渗透,使三次产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可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多层次增值增效和农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表象上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传统的价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借助信息化技术产生互融互通的新业态,提升农业多功能价值;从本质上看,是内在价值的提升,让第一产业分享二三产业发展的红利,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共同从产业链延伸中受益。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增添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支撑,而随着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村,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高端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资源互联互通,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互动发展。与此同时,这些资本与要素将附加值留在了农村,又使农村就业岗位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为农村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农村产业融合导致农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不断延伸,从而拓展更多的就业和增收空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适应了民众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得以不断开发,新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的市场链接作用不断发挥,随着这些环节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农民不仅从种养业中获得收益,更能从加工流通与休闲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分享到收益。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内消费不断升级、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呈加速融合发展态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与短板。
(一)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度和融合水平仍然较低的问题。一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2020年江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2:1,虽然这一比例并不低,但是其背后则是粮食加工一头独大。大部分的农业经营主体都是进行原料生产或者农产品初级加工,农产品就地加工利用率不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更少;“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体量小、效益差。二是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不足。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开发建设的项目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农业未能与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触及不多。此外,存在发展模式比较单一、项目同质性强的问题,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多样性、特色化不足。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不足、活力不够必然导致其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一是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业龙头企业是成长较快、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能够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也主要集中在农业龙头企业,但江苏农业龙头企业总体水平不高,数量少、体量小,更缺少市场影响力强、能够联系上下游产业且带动大量农户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产业融合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上呈现出有数量、没有规模、带动能力弱的特点,职能发挥不充分,经营管理不规范。绝大多数的专业合作社还处于组织成员粮食种植(畜禽养殖)、为成员提供植保、防治服务的初级阶段,缺少集产、加、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在发布供求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业务培训、开拓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家庭农场的主体作用有待增强。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维度来看,当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结构比较单一,种植型家庭农场占到80%以上,其中粮食种植型农场又是占比最高的类型。整体上经营能力不强,运作程序还不够规范。家庭农场参与产业融合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作用。
(三)要素瓶颈制约仍较为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土地、资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仍然相当突出。一是乡村用地制约问题较为突出。在建设用地指标趋紧的情况下,能下放到乡村的建设用地指标更是少之又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企业所需的经营、仓储等用地供给不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所需的休闲度假场所建设用地更是严重不足。二是资金投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受限于贷款期限和额度,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类经营主体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及生产基地扩建等方面的投入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产业融合项目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贷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且能够得到银行贷款的规模十分有限。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不明显,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业内具有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不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农村基层缺少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还未能及时建立。
(四)农户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依然有限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目的。利益联结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农户难以真正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一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当前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采取松散型的订单农业联结方式,缺少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松散的利益联结机制会降低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稳定性,农户看到经营主体获利后更加倾向于缩短土地流转合同的年限,降低了一些具备发展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经营主体的投资意愿。二是农户难以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户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收益的模式,主要是以流转土地收取流转租金,或是在产业融合发展主体中打工获取劳务费,农户参与增值收益利润分配的现象较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主要被参与融合发展的工商资本获取。
(五)管理体制和政策存在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不配套也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一是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农业、土地、科技、财政、环保等十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往往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政策要求,容易忽视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用地难、融资难以及环评难等问题,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仍有待加强。二是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对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关注流通、信息等服务环节以及消费引导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部分地区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农村道路、水电气供应、仓储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不发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互联互通衔接性有待提升。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发挥好引导、组织、推动作用,为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强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坚持科学规划,突出规划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引领提升作用。围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刚性管控,确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推进。二是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布局。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和现代农业布局规划,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发展体验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一是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加强农业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力度,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折股量化到农户等方式,重点支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利益联结形式,加快发展股份合作、股份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共享主体,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劲。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一是大力发展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重点行业业务系统数据与农业物联网、益农信息服务等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促进农业大数据在农技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执法、农机管理服务等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领域集成应用,实现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及业务融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作用,共同开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攻关和创新集成。整合和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资源,创新推广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新技术,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提供更多可实现的技术支撑。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电网改造项目、信息通讯项目建设,推动城乡交通、水利、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互联互通,实现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人才服务。加大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人才培训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外出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企业家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工程为契机,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田秀才、土专家和农民职业经理人。三是强化品牌服务。深入开展“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开展“创牌立信”示范评选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改进品牌营销方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坚持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同创”,让新型经营主体当主角,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开展品牌经营。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落实用地支持措施。重点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保障,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鼓励集体利用“四荒地”和厂矿废弃地、闲置校舍等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项目。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除直接投资外,可通过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融合发展示范创建。结合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特色,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如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互联网型、功能拓展型、社会化服务型等,促进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围绕产业融合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和示范企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