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想发展乡村振兴,既要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也要避免发展雷区。那么,关于乡村振兴的15条禁止性规定,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01、2个“严禁”
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
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
02、2个“不得”
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
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03、3个“不搞”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04、1个“一律不准”
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
05、2个“防止”
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
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06、2个“严惩”
对挪用和贪污扶贫贷款的行为严惩不贷。
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07、1个“查处”
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
08、3个“打击”
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教恶势力。
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
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
09、3个“整治”
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
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继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现出许多新模式,如下文中的四大“落地性模式”、八大典型发展模式,这些模式的生动实践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落地性模式”
文化创意型
依靠传统文化创新创意的艺术村/民族村/文创村等,该类型主要依靠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村、乡村艺术家、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活化创意,以文化创意为主带动当地的农业和旅游发展。
项目依托:特色小吃与风俗演艺
项目定位:旅游风情小镇
项目业态:实景演艺:千年铁魂和又见老山西、3D裸眼演艺长平之战和问佛、六尺巷、非遗民俗街、栖嬉园、蝴蝶馆、动物园、儿童乐园、老年大学等。
康体运动型
以乡村田园为生活空间,以休闲运动、农活体验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达到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康体疗养等的目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
八大典型发展模式
二、“七化发展模式”山东寿光模式
寿光围绕产业的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光模式”。
1.产业标准化。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67名专家团队,启动了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2.农业园区化。自2018年以来,寿光市建设了占地3万多亩的18个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个大棚就是一个“绿色车间”,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绿色工厂”。
3.农产品品牌化。“寿光蔬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打造了“七彩庄园”“寿光农发”等一批企业品牌以及“乐义蔬菜”“金彩益生”等一批蔬菜单体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6个。
4.新型职业化。寿光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培训,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5.经营市场化。寿光拓展市场化经营体系,与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全面合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蔬菜占比大幅度提升。
6.乡村宜居化。2019年,寿光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十改”工程,不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
7.公共服务均等化。寿光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产业振兴“抱团发展”模式—辽宁盘锦模式
近些年,盘锦市以建设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园为突破口,把建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盘锦市打造成了一个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变投入为产出,走出乡村建设示范、产业振兴输出的“盘锦模式”。
1.打造生态品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按照“打生态牌、走精品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稻、河蟹、棚菜、鸭子特色生态农业。
2.打造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盘锦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河蟹专业市场。
3.打造“休闲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
4.打造高科技“5G”农业。借助5G+AI精准种植养殖、5G+无人机植保、人工智能病虫害智能诊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造高效农业。
六、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贵州“三变”模式
贵州省的舍亨村,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舍亨村农民企业家陶正学,于2012年成立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后又成立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亨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凭借自然条件优势,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入资本和技术,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村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如,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
八、“五位一体”模式—河南省“孟津模式”
孟津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县,近年来打造了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1.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资源和都市近郊优势,大力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为等旅游资源,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打造孟扣路果蔬产业集聚群、小浪底专用线高效特色农业观光带,以及“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2.吸引乡土人才。孟津县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各镇党校、各村“三新”大讲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教育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尤其注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
3.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该县以乡愁、乡情、乡望为主题,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知名古建筑、古文化、古风俗、古技艺等,弘扬农耕文化和中原文明。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如牡丹画产业等;还深入挖掘剪纸、杂耍、书画、戏曲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4.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孟津县通过开展垃圾清零、一村万树、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使得乡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打造出了设施完善、整洁干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该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叫响做实了“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服务品牌。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深度研究!“三位一体”:从单一合作到综合合作..
【畜牧行业】数字化赋能养殖,开启“智慧畜牧”..
【预制菜】2025年预制菜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浅析!智慧农业9大赚钱模式,哪一个更牛..
普通人搞乡村振兴:不需要当大老板,可以尝试做..
【农村电商】深度拆解!农村电商的困境、原因与..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
农场运营:小农场持续盈利的5个技巧..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