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市场巨大,但中国市场挑战依然很大
农药
   马云华
2016-11-25 15:28:31
[ 导读 ]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农药污染等问题关注力度逐渐加大,生物农药这一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农药污染等问题关注力度逐渐加大,生物农药这一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报道:全球生物农药市场预计将以17.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将达到88.2亿美金。

据《2016–2021年亚太生物农药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亚太生物农药市场容量将以17.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6年的12.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5.8亿美元。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农药市场,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推动了该市场的发展。就生物农药的消费及需求而言,亚太地区将在2015-2021年间成为最大的市场,该市场拥有全球30%的可耕地和60%的人口。

业内专家认为:人口增长、粮食及有机食品需求不断的提升,都是推动亚太地区生物农药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同样刺激生产企业蜂拥而至。

据《中国农药》杂志披露:目前生物农药运用比例增加,一批以生物农药为主导的农药企业涌现,生物农药发展势头较好。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查显才表示,我国生物农药产量和需求增加,生产和推广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微生物农药上升最快,有些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行业观察看到一组数据: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国农药生产企业2232家,抗生素农药生产厂家709家,其他生物农药生产厂家428家。

但,生物农药在农业中仍然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市场,在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化和管理上都存在需要进步的地方。

有专家表示:尽管生物农药已成为全球农化发展重点,而我国还处于研发推广的投入期,出现‘植保不推、农民不买、销售不利’的市场现象。同时假货已经在盛行。


据《河南农村报》报道:生物农药合格率仅为3.8% 。农业部办公厅通报了2015年第三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此次抽检共涉及北京、安徽、山东、河南、四川、青海和新疆等21个省(区、市),重点抽查了蔬菜、果树、茶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所用农药产品,共抽检农药样品2106个,合格样品1757个,合格率为83.4%;不合格样品349个,不合格率为16.6%。不合格样品中,涉嫌假农药(标明的有效成分未检出或擅自加入其他农药成分)212个,占抽检样品总数的10%。在抽查的农药产品中,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偏低,此次抽检生物农药52个,合格的2个,合格率仅为3.8%。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农药造假行为必须要严打,生产企业尤其要严格自律、诚信经营、严把质量关。与此同时,提高生物农药产品的竞争力、加快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生物农药的正面引导和认知也是当务之急。

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研究员郭荣认为,我国生物农药产品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较完整的生物农药类别和产品体系;一些有潜力的品种未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应用,覆盖靶标范围窄;商品性不足,剂型、包装等不适应大批量、多用途应用的需要;产品特性存在弱点,不利于大规模应用;规模相对小,资源受限制,产量较少,价格相对偏高;规模化天敌工厂较少。我国生物农药企业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销售渠道不通畅,资金紧张等痛点。而农民应用生物农药的意识淡薄,对生物农药缺乏信心,怀疑效果。


其中,生物农药在中国遭遇一下几大市场挑战:

1、公众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理解仍然缺乏

人们对于农药的药效和价格较为敏感,但农艺师、农户、种植顾问及行业关键影响者如大学和政府的研究人员们,却缺乏对生物农药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而这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并没有很好的依据生物农药的特殊作用机理来试验或使用生物农药。

2、市场充满竞争 分销渠道坎坷

如果同经销商帮助你销售生物农药,除了让经消商看到市场需求之外,更核心的就是经销商的激励与合作。

另外,当前有些生物农药公司有可能会通过电商的形式,但具体的农机服务由谁来完成。这个更是关键。

3、投资大、回报慢

早期的生物农药版本可能只在美国一个国家获得登记,且登记的作物和使用方式有限,因此,生物农药在上市后的3 年里,不会产生销售峰值。若想实现销售峰值,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5 年以上),获得更多国家、更多作物和更多使用方式的登记。

同时,投资大。有些生物农药从研发、实验、上市可能需要几亿元来完成这个循环,一般的传统农资企业是很难有这么多钱完成。

生物农药在全球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全世界用于生物农药的研发投资超过农药投资总额的5%,而我国不到2%,研发投入不足成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4、管理是关键的障碍

生物农药市场准入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一些地区的规章条款在复杂性和成本上正在提高,且没有一个全球性的监管协调。美国以其最简化的生物农药条款领先各国。美国与加拿大的协调监管, 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

同时向美国环保署(EPA)和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递交产品申请,进行联合审查,登记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经常增加。欧洲虽然限制和取消了多种化学农药的登记,想要加快更多的生物农药进入市场的步伐,但一条接一条, 复杂的欧洲生物农药法规,使得在欧洲需要比在美国多花费几百万美元和几年时间才能取得一款生物农药的登记证。新兴市场如巴西和中国的生物农药需求日益增加,也建立了一些项目促进生物农药的发展,但在这些国家登记生物农药仍需比美国更多的时间。

“在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强化示范作用,建立生物农药名录制,加大对农民使用生物农药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使用积极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建议道。


支招!

目前我国有40多家生物农药研究机构,在研发上保持着与世界同步的水平。国内生物农药登记的品种有80多个,产品2500多个,发达国家有的品种我国基本上都有。

农业行业观察创始人李剑认为:生物农药是我国传统农业的替代品,也是符合现代化农业与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作为企业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教育

市场教育,尤其是对农民的教育。通过教育普及生物农药的知识,提升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辨别能力和使用知识。

2、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产品的核心。毕竟生物农药的研发都需要技术上的投入,企业必须要加强生物农药的知识产权与商标的申请与保护。

通过产品与技术的知识产权来打击假货,并抬高生物农药的门槛,形成行业壁垒。

3、品牌识别

这个很关键!没有品牌,产品基本上很难有市场。但这里要将的是如何确保品牌识别度。

生物农药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们的产品能否在在经销商或者农民心理梳理具象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品牌标识的打造。比如:只做做蔬果行业的、只做做农作物的等等。

这是通过市场细分来打造品牌识别,市场细分更能快速把生物农药的市场做深做精。

4、人才培育

生物农药应该是个高科技行业,科研应该至少占60%。而做科研必须要有顶级的人才队伍,通过用户核心的人才队伍来提升研发能力。

企业除了与高校合作之外,还可以与一流的科研单位合作,借助他们的研发能力与人才研发生物农药产品。

还可以自制实验室,培育自己的科研队伍。当然,这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这些投入都是值得。

毕竟,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当然,生物农药不仅仅是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的问题,国家更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支持与引导。

湖南省植保站副站长唐会联指出,国家应该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国家、省、市、县、镇、村六级生物农药应用示范试验区,先在有机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作物区域开展示范试验,再逐步向生态农业产业区推广,促进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李有志也认为,国家一方面要对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农药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以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为生物农药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对生物农药产业实施登记优惠政策。尤其是对生物农药登记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登记条件中缩短试验时间、减少试验点数、减免重复试验,并减免部分登记资料、简化登记程序、缩短登记周期,使合格的生物农药品种能够快速进入市场。

当然,整个行业也需要有人来对生物农药的标准、制度、研发等方面进行规范与探讨。

2016年9月20日,国家生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重点突破生物农药关键技术瓶颈,建设生物农药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基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生物农药新产品研发、标准编制、专利产出及市场化,提升生物农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国家生物农药产业飞跃发展,为国家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贡献力量。

最后,生物农药是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毕竟之路,通过生物农药不仅可以做大中国农业,还可以做强。

同时,随着,生物农药日益被国家、政府重视,生物农药也一定可以在中国爬山过坎,迎来美好的明天。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出处与作者

加入农业产业链社群 卖产品、买产品、寻合作伙伴、学知识,关注[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 打开pc端:www.nyguancha.com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