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中国果业的5.0时代(附内涵及路径)
生鲜
  
2021-04-25 22:24:12
[ 导读 ] 中国果业的内涵及路径。

我国是世界果业大国,果树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9年水果(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种植面积1439.39万hm2,年产量为2.74亿t。但是,我国不是果业强国,果品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果树产业尚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品种单一化,病虫危害加重,劳动力资源匮乏且价格逐年飙升,水果种业混沌,砧木育种滞后,科学研究、推广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不相适应等问题,制约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表述,其内涵为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和谐增长。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目前,我国农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绿色、高效、可持续成为农业发展转型的大方向和主旋律。为了实现我国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强我国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界定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一新”驱动、“两优”先行、“三产”融合、“四品”提升、“五减”支撑、“六化”同步的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内  涵

正确认识和理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于推动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指“一新两优三产四品五减六化”,就是要以创新为动力,构建现代果业体系,做强果业,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

果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路  径

“一新”驱动

“一新”即创新。创新是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果业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果业创新能力还不适应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存在短板和弱项,高质量的创新型科研、管理和经营人才短缺。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4%,农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83%,果业研发投入强度更低,不到农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仅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的1/6,差距巨大。因此,需要大幅度提高果业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和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驱动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两优”先行

“两优”即优化产业布局和优化种植结构,是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优”先行,可以显著提升果业发展的效益。

进一步优化果业布局,果业发展向优生区聚集,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优势、竞争力和效益,在城市郊区适当发展不耐贮鲜果和设施果树,错位发展。

优化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和树形结构,适当减少和稳定柑橘、苹果、梨等主要果树的种植面积,发展小水果,充分利用野生资源、特色资源和传统老味道品种,推行果树宽行密株、矮化密植和定向栽培模式,构建级次简单、新梢控制方便的树形,推广苹果、梨高纺锤形等现代果园树形。

“三产”融合

“三产”即一产、二产和三产。延长果树产业链,由一产发展到二产、三产,做到一产上水平、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显著增加果业附加值。

利用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重点开发食品、饮品、药品和饰品,研发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减肥品等特色产品,做大二产。

建设以果树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等,创作观赏品、文化品和艺术品等,开发休闲食品,构建休闲果园和体验果园,建设绿色、生态果园,打造田园风光、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大力发展采摘、观光、休闲、文化和旅游等三产。

兼顾生产、生活、生态,进一步挖掘果业的多种功能,使果业分工更优化、业态更多元,推进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产业链全面升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三产”协同发展。

“四品”提升

“四品”即品种、品质、品位和品牌。“四品”提升,可以显著增强果业国际竞争力。

(1)培育果树品种。重点聚焦色泽、形状、大小、生育期、砧木和采后品质等重要性状,加快培育优质多样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新品种,解决果业“卡脖子”问题。

(2)提高果品品质。建立果品感官评价技术体系,推行果品感观评价,果品品质从满足标准转向满足需求,生产更多口感更好、风味更浓、品质更优、营养更全、功能更多、特色更鲜明的果品。

(3)提升果品品位。开发果品中的贡品、吉品、珍品、极品、稀缺品和奢侈品,设计简约大气的包装,改变水果度量衡,推行水果按个卖,丰富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推动果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4)提升果业品牌。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果业品牌,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

“五减”支撑

“五减”即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和减树。综合运用“五减”技术进行科技支撑,对症施治,可以显著提升果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果业“减水、减肥、减药”,就是要减少化肥、农药和水等投入品的消耗量,建立各种果树的精准施肥配方,构建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发化肥、农药、水减施技术和设备,并开展集成示范和应用,提高化肥、农药和水的利用效率。在北方干旱地区,特别要减少水的消耗量,做到极致减水、极限减水。

“减人”就是要减少人工的使用,“人工工时费”是目前果业成本中最大的一块,要加快农艺农机结合,应用肥水一体化,研发不疏果、不套袋、不手摘的“三不”品种、技术和装备,提高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所谓“减树”,就是在非果树优生区的地方,要减少果树种植面积。在优生区,如山东栖霞、河南灵宝,也不全是种植苹果的好地方,所以,要在最好的优生区种植果树。

“六化”同步

“六化”即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工业化。同步推进果业的“六化”,显著提高我国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绿色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抗病虫、抗逆、营养高效等绿色果树新品种,推广果园生草,使用绿色投入品,推进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果业,促进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2)优质化。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品味的提高,优质化果品需求强劲,优质供给严重不足。果品优质的核心是风味好,重点加强风味好的优质果树新品种的培育,推行果品优质化生产,生产出好吃、好看、好种、好卖和好想的“五好”水果,加大优质化品种、果品、商品、信息和服务的供给。

(3)特色化。深入开展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培育符合不同人群口味的特色品种,发展传统老味道品种,如河北承德国光苹果、西藏林芝黑钻苹果、浙江奉化水蜜桃等,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挖掘特色果树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特色果业。

(4)标准化。非标准化生产决定果品品质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我国果业发展。建立与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快国内外果业标准全面接轨,构建覆盖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果园,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

(5)品牌化。建设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围绕果树优生区塑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加强科产、科企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果商和果业企业集团,推进果业企业与果树优生区紧密结合,打造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具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深入挖掘果品品牌文化内涵,讲好果业品牌故事。

(6)工业化。以工业化思维发展果业,利用现代工业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现代化的工业技术手段和设备来生产、加工和经营果品。研发果业简单化、傻瓜化技术,推行果业流程化,推动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全程机械化。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果业。

小  结

综上所述,只有走“一新”驱动、“两优”先行、“三产”融合、“四品”提升、“五减”支撑、“六化”同步的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构建完善的现代果业体系,不断推动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提升果业质量和效益,建设果业强国,早日实现果业5.0。

内容来源:中国果树   作者:曹永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